小升初掐尖被禁,普娃要怎么才能逆风翻盘?

这几天北京小升初的热闹程度,真的不亚于任何一场娱乐圈的大戏,反正里面抱怨的、阴阳怪气的、暗中发力的、互相检举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毕竟,任何一项升学政策的改变,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前途,而且还影响学区房的价值,任何人都很难无动于衷。
自从《焦点访谈》曝光掐尖招生之后,大家感受到了这回可能要来真的了。所以很多家长担心,如果真的掐尖减少,然后孩子派位还掉坑了,那可是亏大了。

好几个群里面都在聊,今年小升初的点招政策的变化,会不会是永续性的。以及牛娃点不走,以后被排位到普校,会不会耽误。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聊聊我自己的看法。不去最顶尖的学校,真的没办法翻盘吗?
01
其实这么多年,掐尖的现象一直没有中断过。我上学的时候,几乎所有初中高中都是掐尖过来的。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小升初之后,翻盘的孩子不少;但是上了高中之后,翻盘的概率直线下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初中在娃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相当大,基本上初中成绩不错的,上了高中也能保持差不多的势头。
即使高中滑落下来,也能保证一所不错的大学。但是,我身边真的很少见到,初中成绩很烂,然后高中翻盘逆袭的。

而小学阶段,则更是“英雄不问出处”。
很多娃小学阶段其实根本就不显眼,完全没展示出来学霸的潜质。无论是“开窍晚”还是“后发力”,小学阶段真的有很多娃还没有打开自己的任督二脉。所以,这个时候暂时落后,我真的觉得很正常。
有认识的朋友跟我说,老大拼了命地上了一所顶流牛小,然后拼命鸡起来。
但是娃本来就是慢热型的,刚开始几次考试直接击垮信心,再加上竞争压力大,很快就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当然没被掐尖走,反而去了一所据说是坑校的初中。
等到老二幼升小,再也不去拼牛小了,顺其自然,被派位到了一所区内的优质普校,娃慢慢发展,家长也不给太大压力,而是把目光着眼到初中,目前孩子的信心很足,对学习还有很大的热情。
所以,对于普娃来说,忽略小学阶段的一时得失,避免初中掉坑,然后发力,才是正确的道路。没有必要把全部精力都消耗在小学阶段,初中依然有翻盘的可能。
02
当然,如果我们细化到不同学科,翻盘的可能性也不太一样。大家都能感受到,有的学科是隔着一层纸,娃只要那个点弄明白之后,一点通,百点通,典型的例子就是数理化。
基础打牢固之后,很多人都是在后期成绩疯涨,其实就是所谓的“悟道”了。
所以,早期数理化落后,只要不是基础有问题,其实不用着急,很多时候娃越学越有劲,后面反倒能追上来。
掌握住了方法和思路,就能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

但是语文和英语真的是个例外,因为它们主打的是一个厚积薄发。英语考试的难度和区分度可能还支持突击背单词和学语法,但是语文真的是很难在短时间赶上,所以,想翻盘的可能性非常小。
我记得上初中之后,阅读量大和阅读量小的同学,差距非常明显。那个时候的语文考试还是“字词句段篇”的年代,考的很多都是基础知识;现在的语文,已经进化到阅读+写作的“热兵器”时代,死记硬背已经完全无法应对。
如果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落下了,那么可能一直都追不上了。想上初中或者高中再追上,难度太大了。
自己的娃在拼命读,别人的娃也在拼命读,差距其实很难缩小。
语言学习绝对是日积月累的慢功夫,急不得,也没有捷径能走。肚子里的货不够,再着急,也没办法。与其说想逆风翻盘,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提前规划,从小学抓起来娃的语文,这样才有后来赶上的可能性。
03
最后,再说说要翻盘的必要条件:
1、隔绝成瘾嗜好;
2、养成良好习惯。
先说说成瘾嗜好。大家肯定都听过一句话,管住了娃的手机,就管住了娃的学习。这句话其实可以扩展到所有的电子产品:iPad、电视、游戏机等等。
虽然我不太同意,玩手机=不良嗜好这个判断,并且要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但是,不能否认手机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
不仅是表面上占用时间和成瘾性,而且还体现在很多深层次上:影响孩子的视觉追踪,过度刺激神经和提高阈值,降低阅读纸质书籍的能力等等。
有超强自制力的娃肯定还是少数,大多数的娃自制力根本没办法应对现在越来越先进的算法创造的信息茧房。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限制孩子的使用频率,让他们在拥有成熟的心智和理性的判断前,远离手机的诱惑。
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一切有成瘾性的爱好,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毕竟,翻盘不是嘴上说的,最终要靠孩子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愿意自己花时间去学习。
那么,这些成瘾性很强的爱好,我们就要想想办法让孩子远离了。

再说说养成良好习惯。这个其实也是很多小学家长回头看给出的忠告:小学学知识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
包括不限于:先完成作业再玩,积极主动不拖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总结错题,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等等。
但是,大道理我们都懂,执行起来真不容易。理理现在这么小,就已经有拖拉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时候,这些习惯都可以归结为专注力和规律性,而这两点很多时候都不是在学习中培养的,功夫要在学习外。
之所以我们最近这么鼓励理理去练习轮滑,其实就是锻炼他的专注力,让他在摇摇晃晃的危险中努力集中注意力,保持对身体的控制,不让自己走神。因为走神,就有可能摔倒。
以及,鼓励孩子自己收拾东西,整理房间,也是一样的道理,让他们自己对玩具和书本进行归纳,形成好习惯,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条理清楚。
所以,好习惯不一定非要在学习中培养,日常生活一样可以做到。而只有有好习惯作为基础,后面想去翻盘,才有可能性。
04
最后,再回到我们上面说到的语文学习上。刚才给大家说过,语文学习是要从小积累的,那怎么去积累,其实还是要回到语文的本源上——读书。因为语文,本质上就是读书,然后用书里的内容,应用到阅读和作文中。

不过,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
孩子不爱读,不会读,读不懂,一本书看了两页就不想看了;
孩子把书当作电视剧来读,情节部分读得起劲,遇到文学描写的部分就直接跳过;
读完之后不思考,不总结,问他们从书里面收获到了什么,一问三不知。
所以,娃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一位名师来带,最好还是语文学习方面的专家,深入浅出带孩子理解每本书的核心内容,从而转化为孩子课内的考试能力。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