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保姆级指导

现已启动一次派位志愿填报,届时4天,能否收到“志愿填报”指导电话将影响到你该如何填。不过今年形势确实较为紧张,一次派位名额有喜有悲,喜的是优质学位有所增加,悲的是,有的学校名额增长的太夸张,自主空间势必大幅压缩。
鉴于接下来几年小升初及中考的压力较大,派位名额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大部分人的焦虑。
今年借址办学成为了一大亮点,往年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借址,今年辐射范围大幅增加,101双榆树、龙樾、中关村(初中部在装修)、上地实验、十一晋元等悉数用此方式招生,尤其是龙樾、晋元、上地实验相对于变相扩充了学位,这样一来对于借址较劲的学生及家长是重大利好。
当然,也给今年的一次派位志愿填报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的“刺激”。
除此外首师大科学城和育校科学城今年皆招生,热度预期不会太高吧?
一次派位包含了登记入学、公办寄宿、民办摇号、按比例直升,4种升学方式,可以选择填报1-10个志愿,每个志愿1所学校,今年由于毕业人数增长,派位名额也是普涨,不少中学也进行了大规模扩招。
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不想去的不要填,即便是民办校;
公办校中签了必须要去,没有商量的余地,民办校中签,需要在24小时内点击确认录取才能被录取。
B、和中招报志愿不同,无需拉开梯度,绝大多数人拼的就是一志愿;
C、看好填报的学校,不要被名称误导;
D、公办寄宿、民办是全区可填,少数民办校有外区名额,登记入学有各自范围。
E、接没接到电话,中签概率一样。
F、同等水平的学校人数多的,可能中签概率反而低,2022年民办校中师达名额最多,但一志愿中签概率没有其他民办校高,填报的人少的中签概率大,所以逆向思维更有用一些。
即便如此,也不建议为了上岸盲目填报志愿,首要的还是“适合”最重要。
G、如果不想熬到大派位,可以考虑填报非热门的潜力股,今年适合保守些,不过根据数量推算看似口子是没完全锁si。
H、保持初心,最后时刻尽量不要修改志愿,就像当年考试临近交卷不修改答案一个道理。
育英中学,硬件强,去年组织了两次开放日,比较成功,热度较高,一次派位只有一志愿才有可能进入,ZB热度也不算很低。2023年最高分为652分(含10分加分),635分以上约46人。
十一实验,老校址在经过了改造之后,硬件提升了,由于派位名额较少,去年一志愿也有进不去的。2023年大约150人参加中考,640分以上2人,620分大约60人,大约20人上岸六小强。
育校航天,目前而言不算热门的学校,在被育校集团化之后,稍稍提升,但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玉渊潭,一所老牌学校,前些年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师资力量有所减弱,加之没有点招生源,且学校几乎不对外宣传,外界了解学校的情况少之又少。学校在羊坊店片区硬件算不错的,食堂有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现在虽不及人翠、57热度高,也算是羊坊店片区的支撑之一,高中更是明显的低进高出。
57中,在海淀热度较高的优质普校之一,优势有1+3贯通培养、校额到校竞争小、高考成绩优异,据说高三二模有两人进入了海淀区前20名,缺点硬件一般,初三可以自行选择到上庄寄宿或留本部。
人翠,另一所热度较高的优质普校,也同样有1+3贯通培养,目前选择的多为中上学生,初三一模区排2800左右的学生人数在80人以上。高中自2022年高中成立人本班之后,热度增加,其中参考人本高一成绩,这个班有16人可以进入人本的前500名,班级第一名可以进入人本前150名。
学校近期即将扩建,不影响现校址,随着小学部的孩子慢慢长大,未来初中部的学位就更为紧张了,扩建是个好事儿。
教进,南北现没有多大差距,南校区仅有初中,北校区初高中,学校的校风可以,师资可以,就是生源如同其他大部分区重点初中部一样,稍弱,即便如此,均分水准也能够在中上水平。
育鸿学校,在被首师大附中集团化之后,也享受集团游学的机会。
理工南,目前和理工东(本部)步调倒是蛮多一致,就是整体的起色也不算太大。
双榆树,今年应该是扩招4个班,一次派位名额也增加了,目前热度有提升,出口也有改善,被101集团化之后,还是有不小改变,去年有26人进入101,10人进入人大附中、3人进入清华附中、4人进入十一学校,3人进入北大附中,2人进入首师大附中。
交大附中二分校,这所学校的热度还是不大灵,实际上区重点集团校,若加大集团游学及签约力度,整体的吸引力会上升一些。
北师大三附中,在去年和实验高度合作之后,成立了项目班,热度也是上升了一些,集团校分校就是如此,只要是能有本部师资支持加上一定优质生源,那出成绩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交大附中分校,目前据说均分水平有提升,没有细致的数据。
十一晋元,建校时间虽不久,进步倒是蛮大的,其理念与本部一致,吃的也不错,与老师课下沟通也较为便利,用企业微信能够及时沟通不懂的问题,过评反馈较为及时。
首师大一分校,2023年中考均分排名14,2022年居于海淀区前1/3行列,普高录取率94.29%,成达班自2019年成立,还是有所提升,原卢校长已调任本部任校长。高中部成立已有2年,有本部师资支持,且录取分数线和区重点高中不相上下。只不过在热度方面还不算很高,当然,热度在攀升。
中关村中学,出口在区重点初中里面算不错的,有三个校址,本校区(初中部在装修,所以今年入学只能去分校区或者分校)、双榆树校区、清华园校区,每年小强出口人数大约100人上下,高中录取门槛在区重点里面不算高。
交大附中东校区,原陶行知中学,有美术特长生通道。
北航实验及北航实验分校两学校高度统一,初一、初二在本部,初三在北航实验分校,北航初中尚可,同样的问题就是摸高天花板低一些,以往少数学生也会有人大附中二试的机会,北航分校如今也被打死的进步蛮大,和本部的区别也就仅仅是学籍。
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原地大附中),之前避之不及,短时间内不知道能否有所起色。2023年中考最高分排名海淀区前216名,5%的学生进入海淀区前1000名,10%的学生进入海淀区前2000名,50%以上的学生考分高于600分。
北医附中,也有1+3,高中有机会到本部游学机会。2023年中考成绩:614分以上有30人。
清华附中志新学校(原科大附中),被收编之后改了名字,可不仅仅是名字,清三代及无编制的老师的孩子后续可以选择到这里就读,有没有可能有少量机会到本部游学?2023年普高率85%。
101矿大分校,2022年中考650分(满分660分)以上近20%。英才班现在也慢慢有些热度了。
101石油,2023年宣讲会介绍集团前100名,期中3/5/7科人数7人/2人/4人,期末3/5/7科人数6人/6人/5人。
101温泉,2023年中考成绩:629分以上有18人,今年有望扩招4个班,学校建校时间不久,起步较快,目前也有一定热度。
20中,这几年热度高起来了,学校硬件可以,重视体育和科技,出口也要变好了,学校现在比较重视打造初中,或许会有几个班在未来脱颖而出,高中录取分数线不算高,初中头部孩子如果认可本校,那分数线有望可以拉升。
在2020年初中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内部调整,在学生的学习和管理上更加细化分层教学也都搞的井然有序。区重点这个级别的初中本质上是不缺好老师的。2023年中考有31人进去区前一千,61人进入前两千名,大约有310余人(毕业生520余人)进入市区重点高中就读,那一届考生并没有实验班,但是其中前一千名的学生中有31人高于清上(29人) 前两千名的学生有61人高于龙樾(50+)和上地实验班(49人),中考520多人中有310+进去区重点高中就读。在整体情况中属于非常不错的。
首北,今年热度应该上升吧? 小强率1/3,示范校率2/3,应该就是强有力支撑,且有集团校游学的机会。
理工东,换校长之后还是有些看涨的趋势,生源多来自于直升以及派位。高中部热度也是在攀升,初中项目班不知今年是否继续,如果有那么将是重大利好。
八一学校,初中部没有高中部热度高,小学部直升中的一部分会单独培养,区重点初中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想留头部,头部不一定愿留,加之之后有校额到校了,这种影响不确定对学校是有利还是不利。
中关村知春分校,是区域三目前非热门学校,也有少量孩子能够在中招中凸显出来,海淀片区、中关村片区应该大多数不会作为首选,2022年中考成绩最高分656分,近几年成绩排名向前了20来名,中关村有老师轮岗到分校,一般是带3年。2023年中考有34人通过校额到校进入六小强及区重点,前15名同学中考成绩在620分以上。
十九中,是一所相对尴尬的区重点初中校,热度也不算高,总之要比二派掉渣校强不少,学校也有心争取好生源,奈何没有入口。
理工分,在转公之后热度也稍下降,但是出口貌似影响不算大,学校没有杂七杂八的活动,就是学习,硬件差些,只是奔着学习的可以考虑,中等水平进入区重点初中问题不大,且享受集团本部签约照顾,一般区排名6000以内,有机会提前敲定。
北京实验(原立新),不是十分推荐的一所学校,目前学校稍素质些,应试出口民间反馈相对一般。自己也是集团,不知后续是否还有可能加入别的集团?
首师大二附,在被集团化之后有过几年高峰期,鉴于目前入口变窄,更多的就是派位,所以热度稍下降,游学机会也是集团内的一大福利,前20~30名都有望享受。
海淀实验,属于中档水平学校,1+3也算其优势,毕竟免中考,高中钱班出口也尚可。2024年中考620分以上有70多人。
北外附中,目前并入了理工附中集团,去年两校在小语种班方面有合作招生,除此外的亮点还有待发掘。2023年中考最高分651分。
首师大玉泉,在被人分接手之后,人分班类似人分的培养模式,生源较人分有些差距,学习压力可不小,不耐卷的孩子可能会有些难受,总之人分的模式还是容易出成绩些,不耐卷的,这种培养模式就要提前考虑好哈。
十一龙樾,作为海淀区北部很热门的学校之一,出口及加工能力自然无需多说,自主性强的学生到这里就是天堂,家长和孩子的口碑都很好,缺点就是太难进了。现在基本稳定在海淀区十名上下的水平。2023年中考成绩:639分以上有50多人。
人大附中西山,在2021年之后中考成绩也有了起色,大约在20~25区间,也是人系强大的集团化能力的证明。2023年中考有1人成绩被屏蔽 (海淀区前20名)。
上地实验,多年来的普校第一,目前均分虽然不一定是普校第一,但其加工能力及出口依然出色,当然也就意味着学校抓得更紧,属于比较传统的学校,且其进入本部的机会较多。
2023年有49人进入海淀区前2000名,628分以上有148人,大约有500人左右中考。
八一玉泉,在被集团化之后,除了有少量进本部高中的名额之外,其余的变化相对一般些,也属于非热门校。
清河中学,这几年口碑也是有所上升,缺点是天花板还是较低,在被20中集团化之后,不知在教学上能否有提升。2023年中考中635分以上大概20人左右。
20中新都,初中较为一般。
农大附中,今年被101收编,原则上会享受集团校直升机会,之前避之不及的现象不知能否有所缓解?
中法实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学生现阶段还能有可能在小升初环节出来,再过几年就不行了,除非提前转学或者办理跨片等,中学相对一般,属于特色校,但中考成绩一直没太起来。
57上庄,在被57集团化之后硬件进行了升级,比本部要强,就是有点偏,目前和本部高度集团化,一般本部的大部分学生会安排到上庄寄宿,高一的目前是都在本部就读,所以分数线也顺势而上。
清华附中上庄,这所分校被关注较少,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不过目前校长是由永丰校长兼任,后续不知能有所改善。
清华附中永丰,目前热度中等,解校长目前为校长兼任清华附中上庄校长,想着有所建树,推出了贯通班2+2+2,2年初中,2年高中,2年强基计划冲刺,是否直升待定,据说安排的师资较强。
北部新区实验,接触这里的家长较少,据说非京籍较多些。
育新,没有见过这些年的数据,虽然不是一部分人的首选,却总要比二派掉坑强很多。
清上,是被清系集团化最成功的分校之一,这些年热度逐年走高,只可惜,现在入口越来越窄,之前集团直升的机会较少,之后随着大力推进集团内直升,不知是否有所改善,除此之外,校额到校和统招出口也不错。
师大二附海淀,这所学校和和北师大二附中跨区合作的集团校,今年师大二附增加了中招直升,但跨区给名额的可能性几乎为0。
十一中关村科学城,新建校,目前有两届学生,校风可以,抓得也算严,距离十一北较近,师资多来自于47高中部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新聘老师,初一有少量老师来自于十一其他集团校。也是分层授课,初二年级家长反馈数学(物、地、生分班随数学)和英语都分层(语文、道法分班随英语。
北大附中新馨和西三旗都没有见过相关的数据参考,据说一次派位还有点热呢。
北外附校,刚被101集团化,实际这几年也是有起色,未来享受集团内直升,目前的口风说是大约有10个名额左右,还有一定量的校额到校,未来名额大约在50+。
建华实验,由于校址问题,2023届受到一定的影响,唐家岭校区有望今年投入使用,准初一应该还会在三小分校,学校的加工能力毋庸置疑,且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成绩也较为亮眼,之前不对外招生,现在转公之后,有一定的名额对外招生。2023年初三数次大考均分稳定在区前5。
首师大科学城,今年首招生,能否是第二个首师大北校区?需要看是否有自主选择学生的权限,另外不知是否如其他集团分校一致,初一起即可享受集团校游学的福利。
民大附中今年将首次迎来毕业生,也大概率会首次进行中考统招,今年派位名额减少,整体招生数量有可能缩减,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绝大多数都会下来带初一年级。
仅存的民办校中有海外(含京北)、师达、锦秋、稻香湖、人北、启元、21世纪、崛起、凯文、青苗、中关村外国语,在一部分民办校中转公之后,民办校在2022年遇冷,2023年有点小热,但已不复当年,毕竟在不拿学费的前提下,大家还是愿意先拼一拼运气。民办校中签概率相对高些。
择校是在可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匹配的目标校,一次派位是一次相对公平很多的机会,运气好,就上岸,运气差点,要么等着其他学校捞,要么就是二派了。
但愿今年能有点捡漏儿的机会,今年升学看似是六年级家长在打头阵,实则是低年级家长也一同在观战,这毕竟涉及到了未来的路该如何规划。
人很难跟命运抗争,我们不过都是历史尘埃中的一粒沙,顺势而为才是明智之举。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