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淀小升初登记入学(一派)计划的变化及志愿填报策略(干货及指导)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5 浏览




海淀区还是和往年一样,在小升初登记入学填报的第一天(5月27日)发布了登记入学(一派)计划,该计划可以用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形容。


我这里对登记入学一派计划进行了数据的对比,对比了2023年的计划,并给大家提供一系列的志愿填报建议。


图片


一、六小强的变化


除十一学校发生了特别巨大的变化之外,六小强其他学校没有变化。


其中,十一学校本校的登记入学名额由50人增加到150人,北校区单独摇号(之前不摇号),摇号名额为300人。


相当于六小强的一派名额增加了400人,且都是由十一学校贡献的。


对于希望冲刺六小强的孩子而言,六小强突然出现了重大的机会,值得努力一把。


这也许是给学霸们额外开了一个入口,算是在今年紧张局面下的一个希望吧。


二、十一系学校的变化


十一系其他学校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十一本校和十一北已经说过,不再赘述。


十一龙樾本校的登记入学区域和名额均未发生变化,但增加了十一未来城学校的借址办学,有120个名额。


同时,十一晋元也在借址十一石景山实验学校,面向全区招生,也提供了120个名额。十一晋元本校也增加了20个名额,由60增加到80人。


十一科学城增加了45个名额,由45个增加到90个。


十一实验没有变化。


十一本校(北)增加400人,分校增加305个名额,这绝对是对考生的利好,其这里面增加的名额有560人都是面向全海淀区的。


但大家对分校的填报仍需谨慎,其截止地方有些偏远,且借址的师资如何,我们依然不清楚。


截止本文发布,十一系网报如何,我们依然只能等待情况,因为除了十一本校和北校区大幅度增加名额外,几个分校几乎没有变化,就是说,原来网报的名额去哪里了呢?


三、101中心体系的变化


101中心体系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101双榆树减少了招生区域,但招生名额没有变化。


同时,101双榆树借址矿大招生80人,面向区域一、二、三、五,对于大多区域也属于利好,尤其是区域二又新增了一个不错的学校。


同时,101的优质普校上地实验学校借址101昌平招生80人,面向区域二、三、四、五招生,这对于区域二也是一个利好,对于海淀区北部也是多了一所优质学校。


101的矿大和石油分校招生计划没有变化。101温泉的招生计划增加了40人,由160人增加到了200人。


101体系内比较少提到的农大附增加了40人的登记入学名额,北外附校则没有变化。


101体系内学校报考也出现了利好,利好主要出现在借址的新校,但第一年的新校,师资等方面还需要多了解。


四、首师大体系的变化


首师大附中本校这20个名额依然没有变化,算是登记入学中名额最少得小强了。


最近成绩亮眼的首师附一分名额增加了20个,但其实也只有50个名额。首师北校区的名额出现了大幅度提升,由100人增加到了200人。


首师附科学城学校,面向区域五招生,该学校第一年招生,登记入学40人。


首师大二附中没有变化,


首师附带给我们的惊喜主要是首师北大幅度增加了派位名额,其肯定已经全部转为派位,给区域二、三、五带来了重大利好,尤其是区域五,毕竟这个学校距离主城区还是有些远。


五、人大附、清华附、北大附体系变化及小强总结


人大附中体系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人二分增加了20人的派位名额。


清华附体系也没什么变化,新收的两所学校科大附、地大附和去年依然相同。


北大附新馨还减少了20个名额的计划。北医附增加了30人的名额,增加了一倍。


今年的小强体系来看,这三个附中,人大、清华、北大基本没啥变化。


而十一、101、首师附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幅度增加了摇号的机会,可见这些大学附中的地位依然如故,其中意味着什么也就不必多言。


今年应该是三小强(十一?、101、首师附)的摇号元年,且是送大礼的元年。至于十一网报如何,其实各个分校的登记入学变化不大,是否仍有希望呢?只能拭目以待。


六、区重点的变化


区重点里面,教进北减少招生40个名额,理工附东校区减少20个名额,缩减了一半儿。


交大附中缩减了招生区域,不再招生区域一,只招生区域二、三、四。


如果把民大附作为区重点,其缩减的招生计划最为明显,缩减了70人,只有100人了。


八一和北航附都没有变化。二十中也没有变化(新都分校增加了40人,新都分校的规模扩张明显,可能是新教学楼落成的影响),十九中也没有变化。


名单上的北部新区实验成为了交大附实验学校,但招生名额依然没有变化。


从区重点来看,属于全面撤退的状态,因此,对于区重点的填报,其实和往年也没什么差异,但由于民大附缩招严重,又全区招生,其中签率必须重新评估。


七、其他增加名额和区域的学校


海淀实验增加了20个名额,从比例上看变化不大。


北外附中增加10个名额,变化也不是很大,且该学校受到的关注不是很高,因此影响不大。交大附中东校区增加了20个名额,也是变化不大。


首师大玉泉增加了80人,这个属于较大的变化,且该校有人分支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且该学校除了区域四之外,还增加了区域三。


还有一所学校,育鸿学校,好像不在表内了,暂时不知什么情况。


八、建华的变化


建华学校原来在区域一和区域五招生,且区域一的人数更多,现在所有的人数都转到了区域五,可见,建华实现了从区域一到区域五的搬迁。


对于区域五来说,又是新增了一所优质普校。


九、各区域的变化及策略


全区的利好主要在十一、十一北、十一龙樾借址十一未来城、十一晋元借址十一石景山。


对于区域一而言,今年基本没啥大的利好,甚至有些区域一的学校减少了招生计划,有些学校不在区域一招生了,如101双榆树、交大附中都不在区域一招生。当然,101双榆树借址矿大会在区域一招生,但对于区域一而言有些太远了。而建华搬离区域一,也算是一大损失吧。


对于区域二而言,出现了众多利好,如双榆树借址矿大、上地实验借址101昌平,再加上清华附对科大附、地大附的集团化。


对区域三四而言,变化不大,主要是新增上地实验借址101昌平,首师玉泉新增区域三招生,算是利好。


对区域五而言,呈现重大利好。主要在于十一龙樾和上地实验的借址办学距离区域五都比较近,所以更利于他们选择。再有就是建华的落户、首师附科学城新设,十一中关村科学城扩招等都是利好。


各区域新增的机会都可以重点考虑,尤其是新增的学校,或借址办学,都是优质校在延伸其能力,至少比很多坑校要好。


十、公办寄宿的变化


公办寄宿变化较大,101温泉、北部新区实验退出了公办寄宿招生,五十七中上庄增加了公办寄宿的招生名额,其他变化不大。


十一、民办校


这个变化不是很大,暂时没精力分析了,后面再说吧。


十二、总体上的变化


总体上来说,登记入学的总人数实现了扩张,大概扩张总人数在1000人左右,对于优质校和优质学位的供给出现了增加。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海淀区升学压力比较大,新增的小升初人数比较多,据网传今年有3万多参加小升初的孩子,学位供给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借址办学的情况。


这些变化都对我们的志愿填报提出了挑战,如何填报?怎么选择依然是很大家长关心的问题。




发布于 2024-05-27 21: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