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天才儿童,十年后怎么样了?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9 浏览








北京“鸡娃”天花板

老粉都知道,我初中高中都是从「宇宙第一中学」人大附中毕业的。如果说全国家长都想让孩子考上清华北大,那么全北京家长都想让孩子考上人大附中。考上了人大附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了清华北大,甚至美国常春藤、英国牛剑等名校的大门。

在学霸云集的人大附中,有这样一群高智商的“天才”:他们经过层层选拔,被认定为是智商过人的“超常儿童”,小学五年级就被提前招入中学进行特殊培养——他们就是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学生。

人大附中早培班,又叫小五班,类似于大家熟知的“少年班”。人大附中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智商高、学习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和领导力的超常儿童,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简称“早培班”)的实验。首届早培班的学生于2010年入学,到现在已经12年了。

早培班的竞争异常激烈,据某位报名早培的家长透露,2021年参加早培海选的儿童达到3万人,最终只有180人入选,录取率为0.6%,远远低于清华北大在北京市的录取率。

近些年,人大附中对超常儿童的选拔又增加到一年级,被称为“早早培”早培班、早早培,被喻为北京“鸡娃”的天花板,成为京城最可怕的“鸡娃”圈。


揭秘人大附中早培班

十多年前,人大附中小升初的渠道已经逐渐开始有“卷”的迹象了,市面上已经有不少针对小升初的课外辅导班。学生准备人大附中的小升初,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传统的方式是学英语、奥数,报一些课外班去参加竞赛。

想要小升初进入人大附中,一个主要的方式是在小学时考入人大附中的"坑班"——仁华学校。

仁华学校是人大附中在数学实验班基础上创办的“华罗庚数学学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验基地。仁华每年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录取和分班,三、四、五年级每次分班考试的成绩,以及六年级的六次考试的成绩,会作为孩子小升初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人大附中“坑班”——仁华学校

进入早培班有两种途径,除了上文提到的录取率不到1%的海选,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仁华学校。

人大附中从五年级仁华的学生里,通过考试挑选出一些孩子,在五年级的暑假去参加早培班的夏令营选拔。夏令营会有一周到两周的课程,这些课程不是教奥数,而是教中学的一些生物、化学的知识,看学生接受全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并且根据夏令营考试的结果来选拔人参加面试,最后进入早培班。

2010年,五年级的弦舞通过仁华学校的“坑班”进入了早培,成为第一届早培班的学生。第一届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听说过早培,当时仁华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孩子,觉得早培选拔考试没什么用,就不好好考,于是错过了进入早培班的宝贵机会。


“天才儿童”的真相

第一届早培班招生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针对奥数的课外辅导班,小学奥数成绩已经无法衡量一个孩子的天赋。不是很有天赋的孩子,通过课外班填鸭式的教育,花费很多时间学习奥数,也能获得很好的成绩。

而早培班的初衷是为了培养超常儿童,它想招收的是真正的天才儿童。所以在早培班夏令营选拔时,不会考查奥数,而是会给五年级的小孩讲隐性遗传,分子动理论等初高中知识,想通过这种方式看学生接受全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

可是后来,开始出现很多针对早培的培训班,早培被很多家长当成孩子“小升初”上名校的特殊途径。为了能够挤进早培班,家长们各显身手,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

现在的早培跟普高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反倒是为了课外的K12教育创造了很多利润。

进入早培班的孩子们,真的都是“天才”吗?

对此弦舞认为,早培班招上来的,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孩子,而是发育最早的孩子。

六年级进入早培班的小孩看似是“神童”,但是到了高中,他们的优势却逐渐变小了。弦舞观察到:初一的时候,早培班的学生比同龄的普高学生的身高高出来一截;但是后来到高中的时候,两者的身高却又持平了。

弦舞认为,还算聪明的小孩子比做题,比的不是谁的天赋更高,而是谁发育更早。


素质教育是福是祸?

早培班在人大附中是特殊的存在。与普高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同,早培班借鉴了国外的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尽量少考试。为了给学生减压,第一届早培班的学生可以直接签约人大附高中部,进入高中后也无需再进行分班考试,所以完全没有中考的压力。

早培给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初中的时候有些早培班同学会去中科院做科研,或者在清华做生物相关的科研,比如拟南芥、果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初二的时候甚至有早培的学生获得了去欧洲CERN做粒子对撞机的机会。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

但素质教育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从小被贴上“天才”、“神童”这样的标签,早培班的小孩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即使在学校里调皮捣蛋,也觉得老师会一直包庇自己。学校路灯被砸了、门被踹了、锁被掀了、窗户被砸了,大概率是早培班的“熊孩子们”惹的祸。

早培班女生很少,一个班37个男生,只有5个女生。这5个女生刚入学的时候还是小女生,但渐渐被37个男生“同化”,都变成了非常强势的女生,经常会出现一个女生骑自行车载着男生的情况。不过这些女生在现代社会的审美下很受欢迎,因为她们都非常独立。


别人“卷”数学,我去“卷”音乐

不是每个早培班的学生都走上了数学竞赛的道路成为典型的“学霸”,他们中有很多人选择往别的方面发展。

一方面因为早培把学业压力减下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提前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很多“天才儿童”在早培班意识到,有太多比自己聪明的人,一味“卷”数学,也许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早培班6年级一上来就讲牛顿三定律,弦舞表示当时第一节课就听不懂,感到自信心严重受挫。虽然小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智商很高,但通过小升初的筛选,把智商高人都汇聚在早培班,会觉得受挫。于是他意识到需要去发展一些其他的技能。

比如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的同学积极参加学生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后来成为学校社联主席;比如发展一项特长,有很多人喜欢影视、音乐、文化类的东西,自己做音乐,拍电影,并通过自己的爱好获得了很多机会。


人大附中电影节

“数学已经是一个「红海」了,我们为什么不往「蓝海」的地方去稍微转变一下呢?”弦舞说: “在人大附中大家都在“卷”数学,你在人大附中“卷”音乐或者“卷”生物,你会发现自己在一个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地方。刚开始的时候稍微正常一点都会做的比较好,也会觉得很有兴趣。”

多元化的发展,不仅帮助弦舞申请到了美国顶尖的大学,还让他对于更多的领域、更多的技能,都提早有了认知。


总结

这次跟弦舞聊天,他的思维方式让我很受启发。在人大附中当大家都在“卷”数学的时候,他却选择“卷”音乐、“卷”生物,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道路。在内卷严重的今天,也许我们可以留心去思考一下,除了跟大家一起“卷”之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机会。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像弦舞一样这么好的条件,但他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发布于 2024-03-17 16:2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