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看不惯这种以“北京小升初”为名来吸引眼球的内容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0 浏览 网上流传着很多有关北京小升初,或者说北京海淀小升初的段子,一般来说时不时就会蹦出那么一两个,然后就会引发网上“原来北京小升初”是这个样子的感叹。如果不是北京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那其实倒是没啥,毕竟也不参与,当个段子吃个瓜就完了,也不用管是不是真。但是如果是北京的低年级家长看到且当真了的话,那可能就会影响到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升学方面的规划。至于北京的高年级家长,应该不会有什么当真的吧。比如昨天有公众号发出来,然后今天在家长圈中传的这张图:我记得类似的图好像若干年前就传过,然后再往前推去年的话,应该是某微博大V发出来“自家孩子这么好但是没好学校上”的吐槽。总之,这种“看起来特别厉害的简历”总是会引发很多关注,尤其是当孩子还没有被重点中学录取的时候。但事实上,要想在小升初时候进入到重点中学,上面简历中的很多东西,学校其实都是不看的。其实说到这,突然想补充一句,那就是如果这个简历就是人为造出来的一个段子(看上去很有可能),我其实在这分析来分析去也没啥意思,就像上次在法国捡到一本寒假作业那个视频最终证明是个段子一样。但就怕北京家长不认为这是个段子。所以还是要“正名”一下。1首先,没有学校想通过“只看简历”就录取孩子。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明确。因为简历上能够“作假”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如果有可能,学校只会相信自己的考试结果,哪怕这个结果是一年前考的(比如早培)。于是不少家长拿着简历来问我孩子这成绩能不能进某所学校,我的回答都是这学校不看简历,您给我看简历也没有用,我也判断不出来,得看孩子的真实水平。当然,实际情况是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举办这种考试的机会和魄力,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是只能通过简历圈定自己想要的孩子。2其次,上面这个简历,大概率就是个假的或者段子。我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一个能够凭借孩子实力考到大师金的家长不会不知道简历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这个没啥,然后家长出面帮帮忙再给孩子的这些全面发展的东西上贴贴金也很正常。但如果大师金的这个奖项不是家长帮忙而是孩子自己考出来的话,那至少说明孩子在奥数圈应该已经混了一段时间,毕竟大师赛不是智商测试,哪怕孩子再聪明没学过也没用。既然在奥数圈混过,就应该考过早培有早培成绩。但完全没提到,假的概率非常大。不是百分百的原因仅仅是保留了孩子没参加过早培的情况。再有校内成绩,小学考试又不是中高考,其实根本不会出现全区统测成绩的情况和排名,满分就是满分,不是满分的话什么0.1%就都是猜测。再有提到校内就应该提到三好,孩子这么个简历没有三好,绝不应该。孩子这个成绩家长不知道要在简历上写上三好,也绝不应该。最后一个就是没有任何一个简历是让家长这么去罗列内容的,至少要有一些孩子和家长的基本信息,哪怕打码也好。就这么截图发出来,只能是假的。所以,后面那些,就都不用看了,家长们也就都散了吧。3最后,虽然今年海淀西城小升初还在“难产”的过程中,但对于低年级家长来说,简历中应该包括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变。简历里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内容?也就是说作为低年级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往哪个方面去进行规划?(1)校内成绩是底线。全优这件事就不提了,尤其在现在四六年级体育算到中考分的这个年代,体育也很重要。不是全优,就不是说升学的事情了,而是孩子今后学习上恐怕要遇到比较大的问题。在全优的前提下,三科295算是校内的优秀线。有些初中校是会看这个成绩的。不过在这特别提一句的是,有不少家长小学没学奥数,然后就觉得我家小学校内成绩很好,所以初中也能学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说,这里就只说下这个结论。(2)校内荣誉是加分项。这里说的荣誉,其实只有市三好和区三好,校三好和红领巾奖章都不在这个讨论的范围内。而孩子所获得一些其他成绩,比如科技比赛方面的一些奖项,或者孩子的一些特长情况,其实都是会对孩子获得市三好有助力的。毕竟经常在主席台前上台领奖的孩子当孩子们在投票的时候是会更有希望投到的,尤其是在投票当天刚被老师表扬过的话。(3)校外奥数是主流。就跟校内市三好你无论怎么吐槽但是初中就是看重一样,校外的奥数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学校最终还是会以这个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毕竟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学奥数总是能学的不错。当然对于孩子在奥数上实在学不出来的孩子来说,英语或者一些艺体特长能够学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一样也是能学的出来的。只不过奥数不需要学到非常高的水平也有机会有出路而已。而且哪怕没有出路,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还是那句话,网上段子看一看就完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