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中大部分逆袭的孩子,都是在第二学期里拉开的差距

每年第二学期开学都没有第一学期开学热闹,学校通常都不会搞什么仪式,悄悄的就开学了。
可是很多大事,比如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都发生在第二学期,所以实际上第二学期要比第一学期更重要。
以我的经验,很多孩子成绩拉开差距也往往在第二学期发生。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该牟足了劲,即使咱们不冒尖,也别掉队不是。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各年段的孩子,第二学期要重点关注什么。

小学低年级
自从十几年前人大附小首先开始一年级闯关考试,乐学乐考的形式逐渐被更多学校采纳。
近几年不仅是一年级,很多二年级的孩子也是乐学乐考,也就是没有正式的期末卷面考试,孩子们背个诗啊,做点学科游戏啊,就当做考试了。
这样一来低年级的学业成绩压力降低了很多。

我们常说低年级要重习惯、轻成绩。确实是这样,低年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都会受益。
除了我们总讲的写字、听讲、读书之类的学习习惯外,低年级孩子有一条习惯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要养成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家长一说额外再做点什么,他就不答应,不高兴甚至耍赖。这就是没有课外学习的习惯。
如果长此下去,只满足于老师布置的功课,短时间不明显,但早晚会和同学们拉开差距。
尤其是现在的学校教育状态下,老师不敢多布置作业,不敢多提要求,很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意思,没有课外学习的习惯肯定不行。
我给低年级家长的建议是“校内功课独立做,校外拓展一起做”,然后逐渐放手,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如今一二年级的孩子书面作业很少,有的地区甚至不让孩子把书包拿回家,放学后到睡觉前那么长时间,如果对孩子完全撒手不管,那太浪费时间了,可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安排的太满。
我建议给孩子把语、数、英、科等学习任务都分开。
比如:
周一是语文日,晚上吃完饭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听写,一起看看网课之类的;
周二数学日,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几道思维题,一起做做数学游戏;
周三英语日,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英文读物,一起背几个单词等。
有的家长一看我说“一起”烦了。
您别烦, 养习惯就是要陪的,咱们现在陪是为了以后少陪、不陪,早期花的力气越多,将来放手越早越省心。
慢慢的孩子习惯了每天晚上不管做什么都不能闲着,有家长陪伴也开心,慢慢的就养成了课外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坚持下来很快孩子就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好处,比方说做了预习,第二天别人回答不了的问题我能回答,别人说了之后我能概括总结,孩子一旦尝到了自主学习的甜头,他就更来劲了。
今年我有一个朋友从高年级下来教三年级,他说没想到孩子的水平变化这么大。很多孩子一二年级学得非常不扎实,动嘴讲还行,一动笔就不是那回事了。
所以说以现在学校对低年级的孩子的定位,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孩子的不足也暴露不出来,家长们还是多长心吧。

小学中年级
孩子到了中年级具备了初步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但又不稳定,是一个可上可下的阶段。
中年级的学生家长除了要继续巩固学习习惯外,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说他学得轻松还是困难,是开心还是痛苦,是接受还是抗拒。
我教中年级的时候,常有家长对我说,孩子是不是青春期提前了,好像逆反起来,说什么都不听了。

我建议:
1
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需要认识到学习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
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家长需要注重家庭氛围的建立,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
适当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好书、优秀的教育软件、网课等,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让孩子更加有效地学习。让孩子觉得学习有困难能有依靠。
3
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体验。家长需要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尤其是一些个性化学习,更容易让孩子觉得我可以,我很行,我有我的优势。

小学高年级
高年级孩子的家长到了这学期更要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了,我们虽说小学的成绩有一定欺骗性,但这种欺骗是单方向的。
如果孩子校内成绩不行,那就没啥欺骗的,就是真不行。

我对两种情况的孩子家长都提一些建议吧。
1
成绩好的孩子,校内学得比较轻松
那咱们就要让多做点衔接,不止六年级,五年级也该开始了。但这样的衔接不用做的特别硬,像过去很多家长直接给孩子报物理、化学班,现在看不必。我更希望孩子能软性的学习一些中学的知识。
2
成绩弱的孩子,把成绩抓起来最要紧。
成绩弱一些的孩子家长总喜欢听学霸逆袭的故事,觉得孩子尤其是男孩晚熟一些,初高中就突然醒悟了、大翻盘了。有没有这样的案例?有!还不少。
但翻盘逆袭的通常都是成绩中上,基础扎实,学习体验好的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年级,可对于初高中来讲依然是非常基础的阶段,所以成绩弱的孩子家长多想想办法,给孩子留一些中学翻盘的可能才好。

初中阶段
我儿当年上人大附中时,从初一起学校所有的练习、考察都指向中考,孩子压力确实蛮大的。可是中考就在那摆着,压力大能怎么样,家长心疼又能怎样,改变不了什么。到了初中目标就是中考,成绩是硬道理。

现在的中招和我儿那时不一样,可以说压力还要小一些呢。咱们家长关注孩子成绩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向去看。
1
绝对成绩
初中期末考试通常都是区统考,区里也会发布5分段1分段的成绩统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总分看一下孩子在全区的位置情况。
初一初二的孩子时间还多,给自己定个目标,坚持去做,每次区统考检验努力成果,只要能坚持,过程即使有波折,最终也必然稳步提升。
初三的孩子要重视这学期每一次统测机会,用几次统测的区排名来确定自己的目标校,早做准备。该跑校跑校,该准备简历准备简历。
2
相对成绩
除了关注区排名外,还要看自己在本校的排名,我称它相对成绩。很多学校有校额到校名额,相对成绩可以看出孩子能不能抓到名额,或者与抓到名额有多大差距,从初一起就要惦记这事。
有传言说今年所有的学校不区分重点普通都有校额到校名额了,我还没得到具体消息,不敢说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话,应该会把每所学校都有几个去哪个高中的名额公布出来,现在还没有看到。
但不管怎么样,尤其是非重点中学处于头部的孩子,关注校内排名也就是相对成绩,比关注区排名更有价值。
今天讲了从小学低年级到初中孩子的家长这个学期要重点关注什么,大家要是从头看到尾的话,就能看出我讲的是习惯、情感、过程、成绩几件事。
家长们对孩子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规划是好的,但咱们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要让孩子当学霸,上好中学、好大学才是成功。
我更希望家长知道各个阶段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哪怕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得偿所愿那也没关系。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不留遗憾就很好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