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升初第一战!好多家长都说卷不动了,来听听学霸父亲的养娃思路…

都市快报昨日发布了一篇关于杭州小升初的报道。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已经拉开帷幕,不知道各位家长是选择顺其自然还是搏一把呢?
快报中报道杭州有位爸爸说:孩子今年六年级,前不久跟同学家长交流,发现不少尖子生已经跟某民转公学校签约了。
这位爸爸说,如果换做前些年,他肯定早早备好简历,带孩子四处择校了。现在虽然听说班上有些家长还在卷,但他从心底来说,实在不愿意卷了。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愿意卷了,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一是民办初中纷纷转公,且只能锁区摇号,学校之间生源的差异越来越小。
二是名额分配生会越来越多。在《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从不低于60%逐步提高到70%。即到2025年,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要提高到70%。
三是去年的初中毕业生是小升初公民同招的第一届学生,也是从那年起,民办初中不再有自主招生,全员摇号,这让学校很难再“掐尖”,也使得许多公办初中生源结构有了可喜变化。
那么,卷小升初的热潮过去以后,家长们真的选择不卷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是从都市快报采访的许多家长来看,确实大部分家长的心态都变了。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在父母眼中是魔是佛,取决于父母的格局、视角和思维方式,在乎父母一念之间。”
对于孩子的每一处表现和特点,消极悲观、问题取向的父母,从中看到的全是问题和不足;而思维正向、积极乐观的父母,找到的却是正面的意义和价值。
换个思路和角度来看待孩子,教育效果往往大不一样。
都说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但学霸父母的培养方法,总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那天无意中刷到一个报道。
山东聊城有一个男生,在去年的高考中考出了700分的好成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平常比较贪玩,很多家长会当成缺点,我们从小把这当作优点。”
不知道各位家长可以从这则新闻中,感受到什么?
有一个育儿专家给许多家长做过一个测试。测试很简单,让家长们一起看一张图片,上面有二十几个孩子在操场上玩耍。
让父母们说出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什么
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先注意到一个孩子在挖鼻子
另一个在号啕大哭
还有一个正准备打别人
部分父母之后才会陆续注意到有的孩子在分享食品,有的在安静地自己玩,有的在邀请别人加入游戏。
“如果你能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的积极行为,少挑刺儿,就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纽约市儿童心理研究所的大卫·安德森博士说,他就此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1.想想“错事”的另一面是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摔了个杯子,你就要想:还好里面没有果汁,不然不好清洗。
如果孩子一晚上起床3次,你应该想:还好不是5次、10次。
一旦你想到了这些“更差”的情况,你的怒火就不会立即爆发。
2.把赞赏和批评的比例控制在3:1。
当你的孩子取得成功时,要由衷赞美他们;
当他们犯错误时,也不要立刻吼叫,而是冷静下来之后指出他们的问题。
要减少对孩子负面行为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你会看到他们的改变。
3.请放大你对孩子的赞美,别觉得尴尬。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逐渐减少用手抓取食物的频率,改用餐具,难道不值得庆祝一下吗?
在赞美前加上一些亲切的称谓可以有效避免尴尬。
“亲爱的,谢谢你把零食收在碗里。”
“小绅士,谢谢你对妹妹的照顾!”
4.记录所有的好与不好。
在一周内,假装你的孩子是个实验对象,而你是一个科学家。
对某个特有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开始收集数据。
既然你总是因为就寝跟孩子起冲突,那就每天晚上都数一数孩子的起床次数、原因,同时记录你自己的心情。
如果数据显示孩子就寝时间大部分都很正常,那么你必须在这方面变得更加宽容和放松一些,不要总是揪着不放。
5.相信孩子的“正确观”。
每当我听到有些父母说:“我家孩子就是个麻烦精!”
我的脑海里就会竖起一道红线:
她已经对孩子存在固有看法了,这是很难改变的。
最好的方法是让父母相信孩子 ——坚信孩子是优秀的,而不是认为孩子的成功都是出于侥幸。
正如我们大人所经历的,成功不是一条直线向上,中间会有曲折、跌宕、倒退。
但是,如果我们觉得周围的人相信自己、支持自己,就能更快恢复。
💪爱挑刺的家长,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决定行动方向的是观点而不是客观事实。”
换句话说,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就会长成什么样。
如今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已经开始卷了。
孩子要卷,家长也要卷。
做成长型家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在鸡娃过程中各位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