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所有高中都说“今年是最容易考上的一年”,真的吗?能不能“冲”?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1 浏览




5月17日,广州市招考办发布《202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下称《指南》),至此今年广州中考的所有招生数据、规则全部公布。今年普高学位增加10707个,所有高中都宣称是“最容易考上本校的一年”,真的假的?6月1日志愿填报,真的可以放心大胆“冲”吗?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学校也怕“滑档”,怕掉录取分数甚至录取梯度,导致生源不好影响出口成绩;超过60%的扩招名额分布在第四批次。因此,今年的竞争态势并不乐观,想上优质普高并不容易,不要盲目冲高。


现象


形势友好?

普高增10707个学位 

考生只增5000人


《指南》显示,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共80416个,比2023年多10707个。兑现了广州市教育局年初“增加1万个普高学位”的承诺。


考生人数方面,今年考生12.9万人,比去年增加约5000人。


看数据,增加的普高学位数量远多于考生增加人数,意味着录取形势乐观、志愿填报可以放心大胆“冲”吗?


校心惶惶:学校也怕

“滑档”宣传“最易考一年”


今年,新增上万普高学位,几乎所有普通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对于学校来说,也怕“滑档”压力山大。


扩招名额多的传统名校担心录取分数下滑、生源不如以往,三年后高考出口成绩受影响,撼动“江湖地位”。


没扩招或小幅扩招的传统名校也担心:华附、省实两大省属名校新校区同时大幅扩招,仅这两家的扩招人数就达到689人。“尖子生池塘”是有限的,其他名校忧心顶级“学霸”被“截留”太多,影响自己的生源结构。


往年在第二梯度线和第三梯度线招生的学校,担忧录取分数滑到下一梯度。因为,今年整体考生人数只增5000人,而前九所名校的扩招名额就达到1485人,且普高整体学位增加1万多个。尤其去年在第二、三、四梯度线上招生的学校,还面临民办学校、民校公费班、中外国际办学项目的竞争。


民办学校、中外国际办学项目,则本来就面临公办学校的压力。


因此,今年的招生局势下,几乎所有学校都是“校心惶惶”,因此有了大家所看到的“奇观”:“今年是考上本校最容易一年”成了所有普高的招生广告语。


探究


新增的1万个普高学位,

增在哪儿?


今年到底是不是最容易“上岸”心仪学校的一年?志愿填报究竟能不能冲?要研究增加的10707个普高学位,增加在哪些学校?


首先,最吸引人的是开办新校区且新校区首年招收高一新生的一些牛校。省实白云校区招生约500人,总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超过400人。华附知识城校区招生222人,广州市总招生计划568人,相比去年334人增加234人。六中从化校区招生400人,总招生计划1050人,比去年增300人。广州市艺术中学黄埔校区今年首次招收高一新生,黄埔校区招生130人,总招生人数43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


其次,一些新开办的学校首次招收高一新生。例如广州实验中学和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广州实验中学招生计划为240人,设置两个特色班,分别是理科创新班和人文博雅班。苏元学校计划新高一招收200人以内,共4个班。


第三,一些省市属和区属普高扩招。例如,广雅扩招74人,广州外国语学校扩招200人,铁一扩招100人,广附扩招94人。


第四,4所学校新增了中外合办项目招生——广东华侨中学90个招生计划、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50个名额、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招生150人、广州市黄广中学招生计划为100个。4学校的中外合办项目收费都超过10万元。


第五,16所民办学校开设公费班——广州市为明学校、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广州市海华高级中学、广州市爱莎文华高中有限公司、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思源学校、广州市源雅学校、广州市庆丰实验学校、广州市珠江高级中学、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广州市华万高中有限公司、广州市南外实验学校、广州龙涛外国语学校、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广州市华商外语实验高级中学有限公司、广州理工实验学校,招生计划共816个。


扩招学位超6成

分布在第四批次


明了扩招学位分布在哪些录取批次,更能了解扩招学位的格局。


广州中考的录取分为四个批次,1万多个学位增加在哪些批次?


根据《指南》,今年的80416个普高招生计划里,第一批次合计招生7203人,第二批次名额分配招生人数为26031人,第三批普通高中招收25811人,第四批普通高中(剩余)和综合高中招收21371人。


四个批次招生人数均有所增加。第一批次增加839人、第二批次增加1816人、第三批次增加1442人。而第四批次的总招生较去年新增6610人,增长幅度最大。其中,有1100个招生计划来自综合高中。


也就是说,超60%的扩招名额来自末端普高学校、民办学校、中职学校。


此外,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总增加名额不过3258个。第三批次招生学位中,一些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昂贵。


因此,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尽量稳妥,争取在第二、第三批录取。尤其是中等生,一定利用好第二批次(名额批)的降分录取,争取不要掉到竞争更激烈的第三批次,更不要掉到第四批次。


对于处于普高临界点的考生来说,尽量争取不要掉到第四批次,考虑好对民办学校的接受度,以及对中外合作项目动辄十几二十万学费的经济承受力。


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前9牛校扩招

1485人“对冲”10%


今年营造“易考氛围”的主力军是省市属名校,他们究竟扩招多少,是否真的容易考上呢?


根据羊城晚报记者的统计,2023年录取分数在第一梯度线上的高中有10所,分别是华附、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广附、铁一、广州外国语学校、五中(本部校区)。前9所是省市属学校,招生名额6788个;五中(本部校区)是海珠区属龙头学校,招生名额564个。

图片

2024年,上述前9所学校的招生名额是8273个,比去年增加1485个;五中(本部校区)招生名额530个,比去年减少34个。


能考上第一梯度线的考生又有多少?


2023年中考生大约12.4万人,9%的第一梯度线人数大约11160人;2024年中考生大约12.9万人,10%就是12900人。也就是说,理论上,今年上线人数会比去年多1740人。第一梯度线的划分比例从去年的9%调整到今年的10%。


而去年录取分数上第一梯度线的前9所学校,今年录取人数增加多少呢?1485人!


也就是说,今年前9牛校扩招的名额基本与10%的第一梯度分数线“对冲”,以保持省市属名校与区属龙头拉开梯度——省市属名校在第一梯度线上招生,区属龙头在第二梯度线上招生,以尽量减少高分滑档。


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判断志愿填报能不能“冲”,还要参考2022年和2023年的“广州中考分数段统计表”。

图片图片

以2023年为例,第一梯度线(715)分以上考生约为1万出头,但在第一梯度线上录取的10所学校,总招生人数为7352人,而且其中相当部分名额在名额分配、特长生、自主招生消耗。也就是说,考上第一梯度线并不代表一定能被前九的学校录取,因此对于第一梯度线附近的学生来说,不建议盲目冲高。


建议:谨慎稳妥


综上分析,今年对于730分以上的“绝对学霸”来说,可能才能适当“往前冲”,其他分数层的学生,依然建议稳妥为上。


第一梯度线上下的考生,慎重权衡,如果有非常心仪的学校适当冲;如果只要能上前九、享受省市属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就相对保守选择,第一志愿填报有把握的学校。


中等生一定用好名额分配,争取在第二批次录取。不要掉到第三、第四批次。


介于普高临界点的学生,尽量不要掉到第四批次。考虑好对民办的接受度,以及对中外合作项目的经济承受力。




发布于 2024-05-21 05: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