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初升学灵世面之杭外篇②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79 浏览




杭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以“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校训,积极营造“宽容大气,严谨笃学”的优良校风,致力于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预备英才”,促使学生成为“继承传统精髓的知识人、具备公民意识的现代人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学校以“育人为本,多元融合,开拓创新”为办学指导思想,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品牌兴校”的内涵发展战略,着眼于建设一所实验性、示范性的窗口学校,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一所基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品牌学校。

     杭外以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深厚素养的复合型预备英才”为目标,实行初、高中一体办学模式,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夯实学生文理基础的同时,彰显外国语学校办学特色。外语教学注重“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培养,除英语外还开设了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课程,实行“一主一辅”和小班化、沉浸式、走班制教学,着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卓越成长而设计,重视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开设系统、丰富的校本课程,大力推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注重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培养和潜能激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长远发展。


 以上两段文字均来自于杭外的官网,媛妈帮你们提炼一下:1、小班化;2、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3、“语言、文化、思维”一体培养;4、初高一体;5、培养文理兼优、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预备英才。

 这所学校真的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媛妈通常会跟家长说,杭外嘛你想啊不要想,总要去摇一下的,万一运气好,可以让孩子在小初升学的阶段去经历一下一场1920人的考试,也算是对他成长的一种纪念吧。现在没有奥数比赛了,我们的孩子很少能够在那么小的时候有那么直观的经历大场面的机会了,真的挺好的。这个其实跟媛妈一直建议理科基础强的初三孩子去参加西少班的考试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这样高性价比的、让你提前经历高水平强基考试和面试的机会很难得了。

     有家长会问:如果摇上了,那要不要去考呢?那你要好好看看下面的文字,确定这所学校是不是你心仪的学校。就我个人来看,杭外的培养目标、杭外的培养方式都说明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摇上了为啥不去考?当然,考上了是不可以不去的,因为你的学籍号已经被杭外调走了。

      关于要不要去摇杭外、关于杭外到底是怎么样的,民间一直有很多的说法和疑问。

说法一:杭外都是出国的,学外语呢,我们又不需要学外语,那我为啥要去摇号呢,没有意义。

说法二:杭外这所学校,初一招进去320,升高中240人,分流掉80人,如果我的伢儿被分流掉,是不是高中都没得读了,那么慌兮兮的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

疑问一:听说杭外高中考大学,基本上都是小语种的专业保送,而且名额蛮少的,他们自己的学生裸考的能力蛮差的,这样的学校到底好不好?

疑问二:我的孩子本身学习习惯蛮好,理科能力在小学阶段就相当强的,我觉得他高中可以冲一个五大联赛,那我要不要去摇杭外嘞?

疑问三:听说杭外的管理很松,里面的伢儿都毛幸福,是现在应试教育的一方净土,伢儿的思想也都蛮开放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为了这些说法和疑问,媛妈特地采访了十多位杭外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家长,接下来跟你们仔细说说。

在老杭州人心目中,杭外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媛妈小时候到了六年级,每个班会推荐一到二个学生去考试,基本上是没淘汰的,那个时光大家都不学外语的,外国语学校这样高大上的学校对我们这种阶层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那些教师子女或者是权力阶层比较懂的家长来说,他们就会很喜欢杭外这个平台,生源非常的好,跟媛妈差不多年纪的杭外毕业生基本上都去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这样的学校,而且也眼见着在这个平台上改变了生命的轨迹,这是很让人羡慕的。

到了小媛姐姐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公民同招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参加杭外选拔的学生是由各所小学按比例推优,推优的标准基本上都是火矩金奖啊、区三好学生啊、成绩优异啊等等,所以你想想看它的生源肯定是比民办自主招生整体上要强的,也保证了杭外高中历年高考的高升学率。

      所以嘛,现在杭外只要有杭州学籍都可以摇,那真的是贯彻了大大的“教育资源均衡、受教育权益人人平等”的原则。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改变命运是需要有契机的,那么在媛妈这种老杭州人看来,杭外就是这种契机。至少我统计到现在,进入杭外的孩子最后的高考升学国内基本上都是985、211的名校,国外都是QS排名前50的名校,这种升学率,整个浙江省可以与之媲美的也就镇海、杭二、学军、温州中学了。

     杭外的孩子到了初二都要选修一门第二外语。现在的伢儿学英语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技能,所以媛妈觉得英语学得好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前初高中匹配度的小作文里也提到,好的孩子初中就开始以雅思托福考试为学习目标学习英语了。那么杭外的学生除了英语之外还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这就相当于多掌握了一种生活技能,杭外在读的孩子说,多学一门第二外语蛮好用的,基本的交流都没有问题。杭外这种培训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氛围真的是蛮好的。不过,在读的孩子也吐槽说杭外的英语教学并没有外界传说得那么神,甚至有杭外的学生去参加雅思托福培训的时候觉得不太有优势。这就要看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了,按正常标准来看嘛,这个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还是非常突出的。

     杭外的学习管理很松散,伢儿都毛幸福的。这是一个“卷”的时代,上一篇九上期末考众生态的小作文里提过,西湖区总分570分的卷子,基本上要考到535分左右才能读个家长还看得上的高中。相比于其他学校,杭外的确还是挺“松”的。杭外没有单元测、月考,只有期中考、期末考,作业也不是很多。杭外的活动很丰富,学校给予的多元化指导也很多,学校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一切都与应试无关。所以民间传说的,杭外的孩子应试能力不强,这点应该是真实的。从初中教学和考核来看,数学和物理考得会比普通一般的初中要难一点,教学进度也会更衔接初高一体;语文和英语的教学更宽泛一些,会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但是不应试。杭外的数学期中期末的均分大致也就80分不到(满分为100分),学生的分数考出来是有一定梯度的。杭外的整体教学进度跟其他学校不太一致,在双减的背景下,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校外资源。所以进入杭外的孩子,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要和普通初中的孩子相比较,家长需要在应试能力上面给娃加强一下,这点对于想去杭外摇号的家长要特别关注。还有呢,就是杭外初中全寄宿制,可以不住校,校外租房子的费用也不算低。

      杭外初中升高中,要分流掉80个学生,如果应试能力不强,是不是这80个学生就没有高中读了?这个问题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杭外分流考在九上,也就是九年级上期末结束后,有240个孩子直升进入杭外高中部学习,另外80个孩子会通过其他渠道(包括中考)进入其他高中进行学习。这80个孩子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末尾淘汰出来的,杭外高考的升学保送名额以小语种为主,很多优秀的孩子会在初升高的时候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升学规划,主动分流。2023届(也就是今年毕业)就有一些理科程度很强的孩子主动分流出来,他们将参加6月的中考,为自己的清北目标而努力;也有优秀的孩子去了国际高中或者杭外剑高,为自己的世界名校梦努力。除了主动分流的孩子,其他被分流的孩子也会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参加中考。2022届被分流的孩子大都考进了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余杭中学、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等等高中,虽然不是最优秀,但是也不算太差。所以嘛,没高中读是说说的。至少初中这三年你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面学习,有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国际视野的培养,蛮好的。对于有高中竞赛规划的家长来说,也可以利用这相对宽松的三年更好地定位孩子的学习。杭外是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学校,有自己的竞赛教练,虽然群体的竞赛氛围并不如家长期待的那么理想,但是也不能说没有。所以,并不是说想冲击高中五大学科竞赛就不摇杭外了,是否选择杭外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从杭外的高考升学渠道来看,他们一直是有优势的,尽管江湖传说这方面的优势在逐年减弱,但是眼下的成绩还是很亮眼的。2023届大学保送申请成功的名单里,复旦10+,上交15+,浙大25+,北大10+,清华还没出结果,据说总共有90多个保送名额。保送的专业有上海交大法语+工程师双学位(六年硕士毕业,拿中法两国的硕士学位),有东南大学英语+信息工程双学位,有北理英语+计算机双学位,有哈工大俄语+火箭双学位,等等很多大学的双学位。(民间数据,仅供参考)

我们来做一个非科学的数据对比,看看通过杭外考入浙大及以上学校和通过普通中高考体系考入浙大及以上学校的数据有没有差异。

杭外摇号每年1万人左右,获得考试资格1920人,考进320人,升进高中240人,保送名额大概92个,从摇号人数来计算比例,92/10000*100%=0.92%

中高考体系,按照全省初中毕业生的60%左右进入普高、高考人数32万、浙江省高考排位5000以内可以读个浙大好点的专业来计算:5000/(320000/60%)*100%=0.9375%

很奇妙的是,两者比例差不多。对于媛妈这个每天和数字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样的对比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参考参考。

      根据杭外在读初中生家长的反馈,家长们都很认可学校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校园氛围,对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也很满意,还有很多的家长因为孩子读了杭外,更加坚定了去国外寻求优势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信心。

 杭外在读的高中生家长,可能焦虑会更多一点,毕竟高中的孩子是要和全省在应试体系下成长的孩子竞争的。虽然直升杭外高中部的孩子在九年级下就开始进入高中的学习,但是高中的学习节奏并没有杭二、学军这些学校的高强度,相对来说有点拖沓,以致家长会担心如果不走保送渠道,孩子在高水平层次的竞争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不过,我们也从杭外高中部的对外信息看到,有像郑同学通过五大竞赛体系走清北保送的案例、有像胡同学高二考入西湖大学的案例,说明学校也有新的变化,这点比较欣喜。

经过这些天和十多位杭外家长的紧密联系、亲密接触,媛妈也想说一下,其实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孩子进入杭外要经过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曲折,但也一定有精彩的时候;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你的孩子已经有幸进入这么好的平台学习,家长应该放低预期,适应学校的变化,努力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杭外灵世面篇不知道你是否满意,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欢迎转发。周末我们继续回到九年级的节奏来聊聊下一个学校。小初升学扫盲也会继续,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哈。

      最后祝福跟我一样的中年美少女们节日快乐!你们在父母面前是乖女儿,在子女面前是女超人,在老公面前是全能型生活顾问,在自己这里就应该保持一颗少女心,保持一种向上的求知欲,活出更精彩的自我。疫情都过去了,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放下焦虑,放过自己,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很美好~~




发布于 2024-05-15 11:0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