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升初 | 中等生择校建议!

在小学升初中的阶段中,学习好的孩子一直是被很多家长和孩子膜拜的一个群体,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是有大部分择校的孩子都是实力暂时欠缺,在中等学生中也是有很多具有潜力的孩子。
不过中等生和普娃择校也是最纠结的,什么时候参与进去,怎么选择学校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很多家长。
中等生和普娃在开始择校前,家长不妨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孩子择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还是盲目跟风?
2
好学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好的升学资源/好师资/好氛围/好管理?
3
名校的光环作用究竟有多大?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
择校的目的一直是让孩子享受相对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因为身边人都在择校,都选择名校,我家孩子就要进名校。
所谓名校,升学成绩肯定很好,但是成绩好的也只是一部分孩子,如果你家孩子不在升学成绩好的孩子之列,学校成绩再好对我们来说也无意义。
所以建议你最好是选择一所师资、氛围、管理好的学校或班级,剩下的就靠孩子自己努力了。
对于中等生和普娃来说,还是要认清自身实力,名校集中了来自各地的牛娃,特别是普娃,即便进去了压力肯定很大,孩子不一定扛的住。长期压力太大,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就近上公办 vs 跨区进主城择校
跨区择校
中等生家长在面临小升初时也许会有这种疑虑,教育强区的二三四线值得跨区吗?
主城一线学校,当然无需纠结,闭眼选。但是主城二线/三线/四线学校,是否值得家长舍近求远,跨区租房做学区移民?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家长们明白:学校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源决定的。
只要生源掐尖、设特色班、加持王牌师资,那无论公办、民办,一线还是三线,中考成绩都很能打。
也就是说即使是二线/三线/四线学校,他们的重点班好班都是很优秀的,有历史成绩作证明:
综上,如果跨区择校,能够进入二三线学校的好班那是值得的;但如果跨区择校,不能保证好班、不能保证孩子进校后前百左右的校内排名,那跨不跨区择校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就近上公办
就近公办可以分为:大家差不多都知道的公办校,以及新晋的名校挂牌校。
其中最让家长纠结的,就是【挂牌校】的含金量,是否值得托付孩子的未来。
首先家长要明确:降低期待,不要指望学校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说起来都是名校分校,但分校和分校之间的差距,短时间很难追平。因为分校做出成绩,需要师资经验积累、家长口碑和信心传导,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集团校内部推优名额,但如果实力不够,这个机会有和没有区别不大。
名校集团校,前途光明,但道路漫长。各分校之间的办学模式多种多样,各有短长。
有的分校是一个校长、一套体系、一套考卷,老师交流。
有些是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师资独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就在于,名校分校具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不同,有以下四种:名校兼并、直属分校、名校托管、合作办学。
从办学模式能看名校本部的师资投入,而前期师资投入力度越大,学校培育期就越短,办学质量提升就越快。
择校攻略
1
看距离
专家建议,“学校离家距离最好在骑车20-30分钟左右,过远过近都不适宜。”过远会浪费大量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休息;过近则剥夺了孩子与同学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社交圈的建立。
2
看成绩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依然是家长在择校中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家长可通过论坛、网站等方式搜集各初中的教学成绩,好初中对于孩子能否升入重点高中至关重要。
3
看校风
老牌传统名校具有独特的气质,这种学习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中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努力奋斗”。然而这些老牌的传统名校一般都相当难考,家长在考虑择校时务必要量力而行。
择校建议
1
问
咨询面要广泛,不可偏信或者盲从。询问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建议询问以下几种人,可以多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
◍ 现任孩子的所有老师
◍ 你所熟悉的或曾经教过你孩子的老师
◍ 你住址所在地高年级的老师
◍ 现在就读不同学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2
看
看学校的现场,开放日带着孩子去定好的目标学校全部考察一遍,往往考察的结果比听来的更实在。建议考察以下内容:
◍ 看学校的整体状况,学生的精神面貌
◍ 看学校的科学布局,硬件措施、以及是否有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 看学校的衣食住行是否适应自己孩子的需要
◍ 在众多要选择的学校中要全面的去考察,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忙碌漏掉这个关键的环节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