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幼升小启动!家访、报名…如何准备?

2024年南京幼升小启动,家长们都很关注幼升小的时间节点、升学政策,每天都有家长在群里讨论或私信咨询我们:
落户时间有什么要求?
三证一致是哪三证?
公民同招是什么意思?
摇号怎么摇?是先报名还是先摇号?
……
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2024南京幼升小的那些事儿——
一
升学时间及流程
二
家访
家访是要早于报名登记和摇号的,一般只有热门小学才会家访,普通小学不家访。
家访注意事项
1、学校家访不是政策规定的工作,因此是否家访要看学校安排
2、有的学校家访会提前通知,有的学校会搞突然袭击
3、家访期间,尽量晚上不要外出。如果外出,跟周围邻居打个招呼,或者在门上贴个便条。
4、如果没有被家访到,有以下几种情况:
a.老师家访时不在家,一般会继续家访,或是在门上贴张纸条,留下老师的联系方式,约下次家访的时间;
b.老师是根据从派出所调用的信息进行家访的,没有被家访到的家长,可以电话联系学校,或者到派出所查看是否户口或联系方式存在问题(建议提前);
c.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被家访到的家长也不用着急,到学校报名时,学校会安排老师跟家长回家确认的。
5、家访的时候,孩子最好在。
6、看起来家庭生活气息不是非常浓郁的,老师可能会要求看小朋友的房间、查看衣橱、询问邻居等,家长要做好准备,但是也不会为难家长。
三
招生入学政策公布
进入5月,家长之所以越来越紧张,就是因为5月中下旬是南京市、各区、各校发布招生政策及招生简章的时间段,一旦错过可能就影响孩子入学。
2023幼升小各区招生政策——
● 鼓楼区● 秦淮区
● 玄武区
● 建邺区
● 雨花台区
● 栖霞区
● 江宁区
● 江北新区
2023幼升小各校招生简章——
【看这篇就够了!2023幼升小各校招生简章】
各区落户时间要求——
那么各区的招生入学办法都会有哪些内容呢?以2023年鼓楼区公布的《2023年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办法》为例——
(一)招生对象
年满六周岁(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本区适龄儿童确因身体等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其年满6周岁当年向所属施教区小学提出申请,并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材料,由区教育局审核批准。
残疾儿童入学年龄可视不同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任何学校不得招收不足六周岁的儿童入学。
(二)公办小学招生
1.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
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持有者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下同)、实际常住地三者一致的,方可在施教区小学报名入学。
原则上,新生入学报名的一年前须办理好上述相关手续,并实际居住在户籍、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所在地。每套住房原则上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在施教区小学就读(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同胞兄弟姐妹除外)。
(1)施教区内户籍与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实际常住地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并持有相应证明的,也可在施教区小学就读:
①适龄儿童户口随父母一方,并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现役军人、务农、非南京市户口或出国定居的;
②父母离异,适龄儿童由一方(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且持有者仅为该法定监护人)直接抚养,且户口随直接抚养一方在施教区落户并常住的;
③适龄儿童户口单立或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且持有者仅为适龄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并在施教区常住,其父母双方都是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④适龄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即随父母户口落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且持有者仅为适龄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过房产,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的。
(2)特殊情况:
①拆迁家庭适龄儿童按以下要求报名:
拆迁家庭未安置新房的,应出具相关部门拆迁证明材料,在原施教区小学报名;
已安置新房且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应到新安置房所在地的施教区小学报名;
所安置新房已交付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凭相关证明材料,由新安置房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②以下情况由区教育局依据相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学,不参加热点公办小学的电脑派位:
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的;户籍与常住地、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不一致的;集体户或户籍空挂且家庭无房产的。
报名登记工作开始后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或户籍变更的;未在规定时间报名的。
户籍审核中出现的其他特殊情况等。
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应于指定日期到施教区小学为适龄儿童报名登记。有意向就读民办小学的适龄儿童,也需要到施教区小学报名登记,以保证入学不受影响。报名登记时须出具父母(法定监护人)及适龄儿童的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出生证等有关证件(证明)。适龄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应确保相关证件的真实有效,如与事实不符,一经查实,一律取消其正常入学资格,并由区教育局按照相关政策处理。
2.公办小学空余学额电脑派位入学
依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宁教〔2023〕4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行热点公办小学空余学额电脑派位。区教育局根据小学招生计划及施教区适龄儿童报名登记等情况,确定并公布实行电脑派位的公办小学名单及电脑派位计划。
3.特殊儿童入学
依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宁教〔2023〕4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轻度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中、重度残障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需专人护理、无法到校就读的残障儿童以到康复机构、残疾人之家集中送教为主,或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普通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经教育评估认定、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适龄特殊儿童入学或休学康复后复学。
4.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非南京市户籍、在宁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符合国家生育政策规定的,其法定监护人应在本区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方可提出就学申请,同时须提供以下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①家庭户口簿和随迁子女父母(法定监护人)身份证;
②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随迁子女父母(法定监护人)居住证,需在本区居住地连续居住且满一年(居住年限计算至当年5月31日止);
③随迁子女父母(法定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证明,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个人在宁缴纳社会保险连续且满一年凭证;或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在宁连续且满一年有效营业执照(相关证照年限计算均至当年5月31日止);
④预防接种证明材料在开学后向学校提供。
符合以上条件的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法定监护人)于8月3日到居住证对应的小学登记,待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学位确定后,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小学就读,不参加电脑派位。若外来务工人员在为其随迁子女登记时提供与事实不符材料,一经查实,区教育局将不予安排随迁子女入学。
(三)民办小学招生
依据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宁教〔2023〕4号)文件精神,民办小学与公办小学同步登记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
各民办小学的招生方案需报区教育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市教育局备案。民办小学严格按照核准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民办学校应及时公开招生的相关信息。
四
摇号
摇号流程大致包含:施教区小学报名登记→填写电脑派位申请表→摇号→摇号结果公布→现场确认→入学。
各区电脑派位实施办法主要包含下面的内容:
公、民办电脑派位学校和计划;电脑派位相关要求;电脑派位录取办法;电脑派位日程安排。
幼升小的学生可在民办小学、热点公办小学中最多选2所报名。
这里要注意,选择小学时并不是只在公办、民办小学中各取其一,采取1+1的选择形式,比如可以选择2所民办校。如果2所民办都未摇中,可回原施教区就读。
其中,录取办法这一项涉及到家长关心的问题比较多,摇号保不保底?派中之后怎么办?以2023年鼓楼区电脑派位实施办法为例——
(四)电脑派位
符合条件的鼓楼区适龄儿童,如有参加电脑派位意愿,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于6月10日至11日到施教区小学参加电脑派位报名,逾期未报名的,不得补报。参加电脑派位的适龄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须填写电脑派位申请表,并签字确认。
符合参加电脑派位条件的鼓楼区户籍适龄儿童,可在实施电脑派位的区内热点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中最多选择2所报名。
凡经审核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就读的适龄儿童不得参加区内热点公办小学电脑派位。派位结束后,如果被电脑随机派中,需在7月5日17:00前到派中学校进行现场确认,完成后续相关手续。
如果被2所小学同时派中,则需明确选择其中1所。逾期未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
双胞胎(多胞胎)子女参加电脑派位时,家长可自愿申请“双胞胎(多胞胎)绑定”电脑派位。电脑派位派中后且经过现场确认的适龄儿童,其他学校不得再录取。
凡电脑派位派中后又放弃的,原施教区学位不再保留,一律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就读。参加报名未被派中的适龄儿童,原施教区学位保留。
2023年南京各区小学电脑派位计划——
关于摇号,根据目前南京各区发布的招生政策来看,2023年依旧是保底,给大多数家庭一个上热门公办和民办的机会,但要注意:摇号不是随便摇摇,摇中一定要去上,不然就要被统筹。除非是江宁和六合,摇中后放弃也能回原施教区就读。
如果原本就有一个好学区,也可以不用参与摇号,把更多的机会给到更需要的家庭。
等到6月底,得到摇号的结果,被电脑随机派中的学生及其监护人到相关学校,现场办理录取确认手续,幼升小就告一段落了。
等8月学校发入学通知书,准备入学就好。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