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上海2024年小升初择校和民办择区大方向

如今的小升初,和之前的择校相比,对家长的要求更高。因为政策在不断的变化,如今野蛮式的公开补课,也被政策影响而被叫停。(前几天有网上新闻,也不知真假,说的是有在校老师补课被抓,直接注销教师资格,然后孩子被警告,说有可能会影响综合评定。。。。。。无论真假,还请家长谨慎对待,别干违法违规的事情,别误了孩子前程。)
以前的小升初,就是投简历,报小五班,报班培训推荐然后考试。这也让不少家长如今依旧盲目地停留在那时候的观念中。
虽然现在依旧有民办掐尖考试和神秘考,但是都是上不了台面的操作。在录取环节上,政策合规依旧占主导地位。至少在明面上,进入民办的唯一办法就是摇号。
如果摇不进呢?
有人会选择会对口,也有人会被忽悠了选择借读。
关于借读的问题,一叶已经不止一次提到。今天就不再重复,但还是要提醒一下抱有借读想法的2023年小升初家长们,谨慎,谨慎,再谨慎。
不被举报,万事大吉,但是一旦被举报是分分钟的事情。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已经考好,准备办人户分离,但是我也告诉你们我知道他们学校不少家长都计划了收集证据举报。甚至有人准备初三再去举报,因此,大家都请掂量一下。
和去年一样,我依旧建议大家把小升初的重点放在择区和择校之上。因为正式的新中考马上就来了(去年不算)。虽然很多操作细节现在还不明确,但是很快就会都知道了。为什么今天只是粗说?
因为在中考和综合评定的录取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比如综评面试等等,今年综评是第一次有面试,所以今天只能算粗的建议。
择区方面,一叶的建议依旧不变。根据2024年的名额分配和平行志愿政策看,去年的择区建议和思路依旧可行,但也略微做了调整。
学霸去黄浦,徐汇,杨浦和静安,普通去黄浦和虹口,学渣去浦东和静安。
至于原因其实也没啥,就是去年的分数线低。学霸对标四校八大目标,普通对标市重点目标,学渣对标高中分数线。
虽然人户分离时间截至,但是民办可以跨区摇号,而即便不行,六年级转学还是有名额分配到校到资格。谁说一定要买房子? 租房一样也可,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弟一样的操作,不过他们不能考高中,而你们可以,换区也就有了意义。
也许有人说,今年是摇一代中考,去年是掐尖时代的中考,能一样吗?
个体可能不会变化,但是总体是一样的。只不过部分学霸从民办去了公办而已。最关键的一点,无论外面自媒体和家长如何吹嘘,这一届,因为禁奥和双减,学霸一定是最少的,别以为后面几届就多,都一样的。因为,趋势之下,任何家长指望花钱解决问题的想法也许都是白费功夫罢了。
外面自媒体把鸡血家长往奥数,小托福和三公方向赶,却不知道这些根本和中考和高考无关,这样培养出来的能是学霸吗?
在择校方面,一叶给的建议就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
学霸可以考虑去一线公办(如果到现在还没消息,就别惦记了,不会有消息了。因为人户分离时间窗口恐怕来不及),中上去没有借读,没有摇电的纯民办摇号,或者去购买学位的民办碰碰运气。普通生和学渣去名气最响的纯民办摇号。哪怕有借读也没关系,你们惦记的是中考提分, 和他们没关系。
不管如何如果摇号不中,安心对口抢名额。
这里需要略微做出点解释:
学霸去一线公办,必须承诺好班。主要基于2023年年底六独立原则大限钱,上峰对公办和民办的改革政策调整所致。
可能这里会有人说,2024年的中考自招签约,现在民间消息依旧倾向于民办,其实也就是之前的一哥一姐,其他民办都有减少趋势,而且幅度很大。
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公办和民办的利益链将陆续切断。这里所说的利益链并非只是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在上海,高中和高校投资办学和参股办学的也不少。这就导致了不少公办高中爹和民办初中儿子的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公办背景资源的退出,随着很多有实权的校长退休,民办初中将失去儿子的地位。也就是说,未来在日益减少的自主招生方面,一线公办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甚至二三线都有在今年中考崛起的可能。
那为什么在一线公办初中会有机会?
民办和公办的关联被切断后,高中势必会寻找新的亲儿子,或重开新校,或并购老校,或把之前不怎么亲的儿子给扶持起来。这种大概率都是该区的一线公办。当然也可能是基金会控股的购买学位的民办初中。
当然,一线民办购买学位或转公的概率也许存在(两者本质上一样的,这个和大院子和事业单位关系差不多,都是姓公的),大家可以以此为依据:
如果一线民办被购买学位或转公后,在该区依旧是顶级一线公办,那形势依旧不变。但如果不转不购买,那这条爹和儿子的关系一定不复存在。都要靠自己,靠成绩的独立办学之路,其实还是很艰辛的。起码家长不一定会买账。
我们是有依据支持的。一叶内部统计后得到结果,2024年有三所公办初中特别被四校青睐,签约上岸人数颇多,至于哪三所,不好说,不能说,反正7月后大家都看得到。
学霸,自己觉得定位能达到区排的前3-5%我们都算是学霸。那在这个大背景下去民办初中,也许现在没什么,但是谁知道四年后会怎么样呢?
无疑于群内家长的那句戏言“在1949年加入国民党”。毕竟摇号有随机性,即使进了,也会成为政策的牺牲品。
一叶预测,未来三年内,魔都初中江湖必将重新洗牌,虽然民办在传闻中也有掐尖,但是偷偷摸摸和摆在台面上是两回事。再说,绝大多数普娃根本不可能被青睐,85%的名额都是摇号录取的。所以,如果不看自招,只看中考成绩的话,一哥一姐极可能会易主,家长如果还是用老眼光去做选择,可能会误娃升学之路。
在未来这个很明确不过的背景之下,如果你自认是学霸,相比的话,那还是去顶级公办更有机会。而且不少顶级公办,都有资源倾斜,以后要为学校争面子的孩子,机会肯定会更大一些。被民办压抑了多年的公办,如今有了机会大展拳脚,你们觉得他们会坐以待毙吗?
这可是多好的,多难得的一次翻身的机会。
事实上,从近三届的情况看,一线公办明显提高了招揽力度和积极性,而且学霸基础的数量也开始慢慢超越民办了。虽然近些年民办初中暗戳戳的动作也多了,但是正规路子和不正规路子相比,哪个更有吸引力?
如果真的民办之风再起,那岂不是证明改革无效?这又打的谁的脸?所以,我们预测民办绝无回到之前的可能,最多就是保个头部班级。
那为什么中上去没有借读,没有摇电的纯民办摇号,或者去购买学位的民办碰碰运气?
有摇电就说明有借读,有借读就说明有资本的自己人。你们还有机会拿名额吗?
所以不建议去。学霸也不建议就是这个原因,成绩和资本与校长的利益比,啥都不是。中上去了公平一点的民办,起码大家生源均化,抢名额还是有可能的。比公办好的话,民办教育,不要学费。或者纯民办老师多少都抓了紧一点。
中上水平的学生,如果去了一线,十有八九是被牺牲的。(这里还明说就没意思了。2024年自招签约情况已经证实了。有些人就认进去时候的成绩,七八班又不洗牌。起码综评上肯定是吃亏的)
而在全摇号生源的学校,拔尖的概率自然就大了。如果去了一线民办,经过师资和学校的熏陶,对手也没那么强大,也许还能拼个到区名额。再不济,裸考上也有优势。
所以去没有借读,没有摇电的纯民办摇号,或者去购买学位的民办碰碰运气的逻辑就在这里。
最后,为什么普通生和学渣去一线纯民办摇号?
大家都知道,普通学生和学渣缺的就是盯在后面的老师和学校。而一线民办未来如果无法转为公办,那一定在独立办学中寻求自救,自然会更重视培养高分学霸。这不是很多普娃家长想的吗?
如果这样都教不好孩子,那还有什么学校可以教好?也许有人会说怕孩子跟不上。一叶先生已经说过了无数遍了,现在民办都是分层教学,他们校长也说了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孩子。如此有情怀,你们还怕什么?
至于借读,呵呵,教育局的门一直都开着,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算没人举报,他们都转正,你们目标是裸考,他们目标是自招和名额分配,毫无冲突。你们利用好他们的老师,劝孩子有颗大心脏,随便老师同学怎么鄙视,自己按照自己的步伐学就可以了。
反正劝退天天有,我们当好不动明王。老师过分了,直接告诉他们,再说我就去教育局举报你们了。哈哈
今天只是稍微提一下2024年小升初的情况,也好让家长提早做准备。未来以学籍中考是大趋势,跨区中考越来越受到限制。比如拿名额到校现在要三年学籍。裸考的名额越来越少。所以中考择区请在小升初做好。当然,今年名额分配到校的比例提高到了65%,未来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我有个感觉,今年的小升初会比前几年更有意思,公办和民办都在抢自招生源,一个明的,一个暗的,其中JA的传闻颇多,据说二三线的JL都在挖人,说实话这种趋势下去对整个区的土著学生其实就不怎么友好了。但是今年中考他们到校和平行志愿的分数线还没出来,如果今年大幅提高了,那么明年我们肯定调整建议。
就看家长的觉悟了。我觉得还是要参考政策改革的逻辑,不能只看历史和自媒体吹风。让我们以后慢慢一起来探讨吧。
奉劝一下各位,请不要人云亦云地去看某个学校的好与坏。
未来都是同校竞争,你选择了学校同时,也选择了对手。还是需要把政策研究透彻,把各区的情况研究透彻。政策和形势一直在变,最忌讳用老眼光去看新形势,那无疑于自杀式升学。
2024年的初中中考二模,节前陆续结束。
很多大家看到的数据都是网上的,民间的。有宝山家长就说,外面宝山的状元是民办,但是真正的状元出自他们学校,比民间数据高。
一方对此一直都不奇怪,因为公办不能宣传,而民办可以,就算民间的热心人统计,肯定也没想到这些看不起的公办能出状元吧。至少从我们的渠道得知,不仅宝山,静安,闵行,浦东等等二模的最高分都是出自公办初中。
所以,其实已经变天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