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升初政策,还在纠结择校的家长们,看这几条就够了!
五一期间,各初中“抢人”进入白热化,面谈、游园一轮接一轮,升学季的娃和家长们完全没歇着。
据热心家长反馈,近日鼓楼某一线民办签约了一批牛娃,要求是摇号必须填,且不给NW保底,只能二选一。
小升初YL的狂欢还有最后两个月,很多家长接到电话后,却被通知“压原件”、“不为其他学校保底”等,纠结要不要签约。
不少家长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两个问题,冲哪所学校?保哪所学校?小升初的保底问题,也是每一位家长都要思考并留好“后手”的。
常见保底
01
冲南外/民办,学区保底
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边把公办学区当保底学校,一边去冲刺南外或者热门民办校。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办学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差钱的家长直接选头部公办,追求性价比的家长会选择二三线公办校,佛系家长则学区是啥就上啥。
学区保底是最常见的一种保底方式,但也会出现“保不了”的情况!
这里主要指的是摇号保底政策:(参考2023年政策)
孩子参加摇号没摇上可不可以回学区上学?(能的,非常能)
孩子摇号摇上了但不想去,可不可以回学区?(除江宁/六合,其他区都不能)
02
冲南外/民办,其他民办保底
这一保底选择主要是针对既想择民办,又想冲南外的孩子。这里就有几种说法:
1、不给南外保底
早年间,小升初鼓实不为南外保底,让很多家长陷入两难。曾经南外面测和玄外分班考同一天,也让很多家长纠结,选南外还是选玄外。今年据小道消息郑外不给南外保底……这些都只是学校争抢优质生源的一个手段。
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在南外小升初面测结束后捡漏。如果孩子考试没有通过,但成绩也还不错(一般录取线下10分以内),可以被其他民办学校补录。比如去年秦外收5分以内的孩子,金中河西、29初、汇文、求真收线下10分内的……
2、不给摇号民办保底
简单来说,就是“签了我们学校就不要去摇其他学校啦”!
很多民办校都会在签约的时候,家长和学校都会沟通是否保底的问题。
如果填报该校属于摇号学校:不为其他学校保底,就要求优录学生必须填报该校(摇号范围内)或放弃摇号(摇号范围外),否则优录协议失效;
如果该校不属于摇号学校:不为其他学校保底,也就是要求优录放弃填报摇号(可查)。一般说 “不为南外保底”,可直接等于不为其他学校保底。
总之,南京部分学校会明确“是否保底”(主要是民办学校会明确,而且查询较为严格),部分学校表述较为含糊(留一线);非热门公办校为吸引生源,通常不会选择为其他学校保底。
家长在择校的过程中一定要问清楚,做好取舍。当然,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学区总归是可以保底的,孩子不至于没学上。
择校3大原则
因为关系到孩子未来三年的学习,而且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初中学校时会非常谨慎,挑了又挑,比了又比。学校那么多,如何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呢?家长不妨参考下面几个原则。
01
经济原则
培养一个小孩,撇开家长的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不说,光是付出的经济成本就非常的吓人。现在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支出,养育一个孩子到他大学毕业,至少需要花费80--130万元。如果还要在海外留学,至少要200万以上了。现在物价贵了,水涨船高。毕竟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多的家长都是工薪阶级,能力有限。假如为了孩子把大量金钱花在了名校的学费或关系费上,从而影响到了生活质量,那就没必要了。
02
就近原则
小升初择校,不少家长贪图学校的名气,舍近求远,一味追逐名校。不少家长跨区选择学校,对于孩子来说,小升初的确是进入了名校,可是也意味着三年初中生活每天要与上课铃声赛跑了。
大家也非常清楚,现在城区私家车数量日趋增多,交通难以通畅,很多孩子每天到学校就要花费1个多小时,甚至更多,这些孩子因为家长盲目的择校导致每天把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在上学途中。其实对于三年的求学而言,他们比就近入学的孩子浪费更多的睡眠和学习时间,这对孩子学习生活会有一定影响。
当然,住校的学生除外,但住校后的相关问题也是大家需要提前考虑的,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这方面也需要家长提前考虑进去。
02
适应原则
名校虽好,大家也要考虑孩子接受能力,最好的学校未必适合每个孩子,不同的孩子肯定适合不同风格的学校。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帮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就是帮孩子赢在起跑线,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关注和培养。
择校4大建议
01
正确解读招生政策
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小升初的招生政策,确保正确解读。
弄懂政策,吃透政策,搞清楚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及流程,才能更加灵活的择校。
02
冲一保一更保险
家长帮着孩子尽早确定目标学校,在确定目标校的时候可以参考该校往年的成绩,热度,及报名人数,以及孩子参加大型考试的排名等等。在选择目标校的时候建议一冲一保。这样比较保险。万一出现意外,就只能统筹了。
03
及时关注目标校动态
时刻了解各个目标校的动态。及时关注准确有效的内部信息,不要错过目标学校的重要招生动态。
04
随机应变
最关键的策略,家长一定要随机应变。
不要一味求高,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校,前几名的学校大家都想上,但是择校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