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最新动向!当“鸡头”还是做“凤尾”?
01
随着南外小升初启动登记,南京各大热门初中也加快了步伐。
近日,有家长透露,收到鼓楼一所一线民办校的面谈签约通知——“签保证书放弃冲W”、“必须填摇号”、“冲W考试当天去报名交费”……
这位家长还贴心总结了本区(估计是鼓楼)YL的特点——
喜欢本区,喜欢名小,喜欢高分,喜欢荣誉和证书多多的,说实话,这种十项全能的牛娃谁不喜欢?YL都是优中选优,关键学校打铁要自身硬,没两把刷子,牛娃也看不上你。
如果不是顶级牛校,当然没法要求娃啥都好,要么看重成绩,要么看重竞赛,要么看重综合能力(大队长、三好),各花入各眼。
其他各区的一线公、民办也在这两天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游园活动。
据家长群消息:金中X林游园,南外X林游园,燕子J中学游园,育英W校游园,秦淮区Y中初中部游园,宁H初中游园,雨花T中学初中部下午和晚上游园,南S江宁已通过前两批学生,晚上面谈。
因为今年小升初启动得早,推进得快,各大名校的“池子”里已蓄了不少优质生源,还要留点名额捡南外的漏,加上学区、摇号这两块是“大头”,留给自主招生的名额很少,筛选标准也会水涨船高。
接到学校的游园邀请,相当于通过了简历筛选,游园活动等于一场加试,有的学校会有语数外考查考试,考试难度可能大一点,做好心理准备。还会有参观校园,讲座交流、社团体验、游戏互动等,孩子沉着应对即可。
家长则要保持手机畅通,不要漏接或拒接陌生电话,以免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
02
学校在选学生,家长和孩子同样在选学校。
有家长手握几根名校抛来的橄榄枝,正在纠结到底怎么选。
牛娃自然是进名校好班,那中上的娃呢,有的学校虽不是一线,但诚意满满,承诺给孩子进好班,是拼命挤进牛校当“凤尾”,还是在普校好班当“鸡头”?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孩子。
好学校和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是学习氛围、师资、同学、家长。
如果孩子自制力强、自主学习能力不错,抗压性不强,去普通学校更能脱颖而出,中考后有望通过指标生计划,进入重点高中。
如果孩子聪明,抗压性强,不够自律,上了普校,会不由自主地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以适应环境,就更适合到好学校做凤尾,周边环境激发他更上一层楼。
这个五一,我就遇到两个现成的例子。
朋友家儿子,中考没考好,家里给他找了高一层次的学校JD,现在成绩在班级中上。妈妈说,他家儿子容易受人影响,到哪儿都喜欢保持个“中游荡荡”,如果上家门口菜中,也是个中上。
反之,朋友家女儿,小升初时家里碍于面子,千方百计搞去X外,属于拔苗助长,学校抓得紧,孩子即便每天学到很晚,也赶不上同学的步伐。
全家人为了节约通勤时间,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各种补课,孩子忙得密不透风,学习没有动力,性格都变得沉闷了。
后来,没考上六大,上了一所二线高中的重点班。如今,成绩名列前茅,那个阳光灿烂的话痨娃又回来了。
朋友说,女儿其实成绩不差,就看跟谁比,早知道当时上个二线初中,也许还能凭指标生计划进六大。
03
她提到的这个“指标生”计划,对于小升初家长,有点“超纲”,毕竟现在还在忙成长手册/数学杯赛/英语PET、FCE……
朋友也是初三才听说,遗憾知道得太晚了!
下面我们就简单普及下,从长远看,对初中择校也有帮助——
什么是指标生?
类似定向招生,指部分优质四星高中拿出招生计划分配给一定范围内的初中,让弱校的“鸡头”以低于名校录取线的成绩,迈入名校。
一般来说,指标生名额能占到学校招生总名额的32%-50%,占比很大,比如南师附中指标生和普通生,去年都是招418人。
2023年,南师附中投档线是640,有娃600出头就进了附中。因为不用跟所有中考生比,假设附中给了你们学校10个指标生名额,只要在本校填报附中指标生的学生中排名前10,就能上。
可见,指标生计划是普初/菜初鸡头“低分进名高”的好机会,也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生动诠释。
随着近年指标生计划的逐年增加,不少家长在小升初择校时,倾向于——如果孩子勉强去名初垫底,不如去普初领头,只要保持成绩稳定,大概率能在三年后能拿到名高指标生名额。
原则上,一所初中拿到的指标生名额越多,自家孩子越有希望。
那么,指标生名额如何分配?
除了4所市直属高中(附中、金中、一中、中华)的指标生名额按初中人数比例分配,比例大约是1%外,其他区属高中都会对同区的初中有一定倾斜。
以鼓楼区为例,29中、宁海、十二中、田家炳,这4所高中对鼓楼初中就特别关照,29初拿到的207个名高指标生名额中,有80个来自“鼓楼家人们”的支持。
04
另外,指标生还有道门槛——
达到指标生录取控制线,如原市区按照中考成绩排名前30%划分,去年是585分。
据统计,2023年南京中考指标生计划数11643,完成数7759,完成率66.64%。也就是说,另外33.36%,3884个指标生名额被浪费!
很大原因是有的学校太菜,填报的学生中考没达到585分。
可见,不管进牛校还是普校,都不能放松,力争上游,才能把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
说到底,去牛校当凤尾,还是去普校当鸡头,因人而异。
虽然招标生、校额到校这类政策的出台对于菜中鸡头有利,但牛校优等生聚集的氛围对孩子发展,同样是很大助力。
如何权衡就考验家长的智慧和眼光,本来,择校就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大家都在努力弥补信息差,寻找眼下的最优解。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