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季的12万择学人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9 浏览







2024年,杭州中考人数约4万,出生人口数已断崖,中考人数依然节节爬升十年,高考人数居高不下。。。

中考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区分度很低,是为了更多人能够毕业?谢谢了,初中毕业证书没什么用。

为了不过早筛选、让更多人才常速或慢速成长?不知道中国也需要天才、而中国人对于天才的理解和“少年”联系在一起吗?

不如让高中把握主动权好了,与其什么科创板、特色班早个半年、几个月招生有作弊之嫌,不如提前一年、二年招掉、复读个一年二年也行。

中考还是少添乱吧!一模、二模、中考,如列车一般快速奔来,匆忙间,惶惶然赶考的、试图走特长生道路的、转向国际升学的,躺平去职高的也有。

                             一

一模成绩出来前后,学生和家长有点急切,——毕竟这么多年的努力!

一模分数线或者定位表之类,当下到处传送,不过很快大家就会明白,这个其实没有什么用:

分配生今年根本就不是稳态的,试卷难度、考前赶超、临场发挥等因素,情况不断变化,模考至多定个层次,很难保证哪个学校;裸考,虽然有往年数据支撑,也只能做个参考。。。

有用的是中考志愿填报办法,它是完善的,高考择校不易,中考填报要比高考志愿填报简单许多,——做好冲稳保差不多了:

分配生志愿突出冲,裸考志愿稳稳保,搞懂平行志愿,填表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是学业规划:高中和家长之间,信息不对等,尤其在中招阶段,更是博弈不止;哪怕高中即使再坦诚,也需要家长和学生从自身出发,从长计议。

一模成绩对签约有点用,不过,签约由爱心局和高中主导,高中对签约权衡再三,等看清彼此,今年会快速在填志愿前落定,一模不够用,那就加二模加笔试,当然,中考成绩不可能绕开。

——一切刚刚开始。

实验班和平行班之间如果冷热两重天,不是高中所乐见,一定会建立一种相通。最终整个过程只是高中又一轮的生源争取和排行而已,这是中考的目的?

而填报机构,它所能给的,和家长以为能得到的,不是一样的东西,它也不太敢大做特做;家长自助填报最好,无非是在关乎前途上需要有个规划。

什么样的规划?——志愿怎么填,高中怎么读,大学目标怎么定?高中只能有限传达,而志愿填报机构,一边洗脑一边在高中和家长之间保持平衡,可谓勉为其难!

                               二

职高是一个无奈的话题,相当一部分心不甘情不愿,探讨这个话题究竟有怎样的启示?

蓝领工作不是家长和学生愿意面对的,职高目前在学业规划中的意义,仅限于:

能不能绕开普高阶段,职高升大专、再专升本、再考研,——正如近日职高招生的宣传所展示。

这是一条小众路径,走出来的是极少数,采访通常只对准个别人、包括各种职业大专竞赛的获奖人,这样的路径,需要再思量、再加油、再规划。

可是,勉强去读个普高,注定是吊尾巴、注定是煎熬,受这份罪的价值大吗?

中本一体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常好,当然,已经被认识到了,分数挺高的。

先把学历轻松点达到本科再说,有的孩子就是愿意早点捣鼓专业,我高中同学的弟弟,当年就是重点高中的分数去了职高,后来又去北航读书,专升本,后来成为了北航教授。这样例子绝非一个两个。

中本一体今年的分数大概率只高不低。

                              三

国际升学这条路线,从胡适之等人从美国拿了博士归来后,海归学历就开始了从高出天际到月薪六千海带这样一个下降曲线,当然还是有不少大学、专业性价比极高。

或许所费不菲,与民办学校的立意一脉相承,比民办更贵。希望有一天人民币汇率会到达把国外名校变成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外挂的程度,关键在于,总有强烈的教育需求,就象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一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啊!

当然也不是读浙工大不如去读大榜前50名这么简单,不等同的。

单纯图名气可能会失望,详细不展开,只能说中国发展太快;还是得求其实,在中考阶段,这个不到探究的时候。

不过到底怎么选择方向,可以研究一下了。

最后关于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专业道路显然狭窄,和教育相结合可能还比较宽阔。只是很遗憾,大学的艺术特长生降分怎么就取消了?那么,天元和长征的联合指向什么?没明白,有人可以教我一下否?这也算做互动吧。




发布于 2024-05-07 15:1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