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大改?资深升学老师告诉你为什么!

随着2024年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的发生改变,众多家长的目光被牢牢吸引。这些变动无疑将对学生及家长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那么,今年的中考政策究竟带来了哪些新的变革呢?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01
一、中考录取方面的变化:
1) 中职校自招五年一贯制与中高职贯通志愿从3个增加到了5个;
2) 中职校提前招生志愿从4个调整到3个
3) 区属市重名额分配占比由原先的60%增加至65%,相比2023年增长5%;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本校招生计划比例保持65%不变。
变化分析:
四分+八校+市重点(区属)招生计划10%自招,名额分配变成65%(其中38%到区,78%到校)。25%由统招录取。
以某高中为例,招生人数480名额,48名额为自招录取(全市自主),94名额分配到区(大约6-8名额分配到本区,86-88名额分配到其他各区),218名额分配到本区各初中,120名额由中考裸考录取。
48(自招)+94(名额到区)+218(名额到校)+120(统招)=480名额。
背后逻辑:
1) 民办"摇一代"加入名额分配录取资格,稀释原公办的名额分配人数。民办学校摇一代约2万,约占比考生17%。
2) 进一步压制高中的自主权利,让“菜中”"普中"的"鸡头"分享名额的平均主义(高中名额平均分配到各个初中)。最亏的应该是七宝,有四校的能力,但是没有四校的命(四校30%自招名额)
3) 市重点的平行志愿分数会提高,因为名额变少了。跨区考要慎重,等于放弃了名额分配到校。
02
二、名额分配录取赋分有变
2023年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包括投档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得分和现场综合评价得分(按满分10分计)合成综合考查成绩。2024年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须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满分50分)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由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价。
方案强调指出,综合素质评价关注过程性和参与性,不强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合格”即由初中学校赋50分,“不合格”酌情扣分。评价结果和赋分情况由初中学校予以公示,并由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后,上报市教育考试院。
变化分析:
初中打分 40分+高中面试10分,变成了初中打分,50分合格分。
背后逻辑:
1)名额分配到校2个名额(平行志愿),意味着打分的面试周期会特别长(尤其浦东10多个市重点高中的区域,根本没办法面试)。这个问题不解决,高中永远没办法自行面试打分。
2)还是进一步压制高中自主权,让家长尽量“躺平”,让高中、职业高中自然分流,不让学生卷,不让高中有“暗箱操作"。
3)高中不开心,初中也不开心。高中不开心,是没收了权利,不能自主选择想要的生源。初中不开心是,落到初中后,这个事就要有流程,有规范,就要人手去做,去公示。(按道理,不可能全部50分,那还要和家长解释,增加家校矛盾)。
4)利好成绩稳定均衡的孩子,排除了综评面试的不稳定因素。
5)自招录取的赛道会更加卷,原本高中对自招考生要求会变高,不光是学科成绩好的基本要求。
03
三、中考体育测试或正常进行
1月底,曾有家长建议“取消中考体育分数,改为合格考“,当时上海教育部门的回复是“本市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研究做好2024年体育中考相关工作。”从最新公布的中考政策方案来看,体育与健身科目满分30分,其中日常考核满分15分,统一考试满分15分(具体组织安排等另行发布),这意味着,2024年中考体育或按照正常测试进行,不会改为合格考。
变化分析:满分体育取消了,日常考核分不知道是不是尽量给满分,因为前两年毕竟受了情影响。
变化分析:
满分体育取消了,日常考核分不知道是不是尽量给满分,因为前两年毕竟受了情影响。
背后逻辑:
结束过去几年体育满分的情况,在有限的半年时间内,还是找到孩子最擅长的体育类目加强锻炼吧。
04
总结:
市重点高中的自主招生权被不断缩小,几乎只有中考生源的3-5%,剩余的95%的考生想要考入全市前30顶尖的高中(四分+8校+各区头部市重点),只有靠中考分数了。(名额分配+裸考)
今年区属市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从原来的68%增加到了65%,增幅为8.3%,这个增幅对于大部分区来说,可以基本抵消民办摇一代参与到校名额分配造成的公办到校名额率的下降。
以这样的趋势,名额分配的比例应该只会增加,甚至增加到70-75%,进一步压缩自由择校的空间。
所以,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目前是幼儿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区房,择校进好的初中,卷各类竞赛,都可以不用大投入如果真的对口普通的学校,做好校内竞争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但是,为了弥补初中四年和优质初中的差距,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要在学校之外卷额外的"补课",仍然不会停。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