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750分值构成

上海的家长和同学应该都知道,2021届上海中考开始,中考总分提至750分,但你知道具体各科分值吗?
知道各科分值的题型构成吗?
知道想要考进四校八大、市重点、区重点,各科大概要多少分呢?
中考750分分值构成
首先,我们先来详细盘点下具体各科分值。
中考总分750分。
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说测试)满分各150分,其中英语的听说测试是单独。考试的物理70分、化学50分。
物化的实验操作考试,可参加2次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进行计分。
道法、历史都是60分,由2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中考成绩,一个是日常校内分数,这两门都是开卷考。24届历史已经考完,25届还是放在初二考完,到26届历史就放在中考,和其他科目一起考了。
最后是体健30分,也分为中考和日常校内分数。
盘点完具体各科分值,我们再来细细盘点语数英三大科的题型分布,以及进四校八校、重点高中等需要的分数。
语文题型分布
中考语文满分150分,根据目标学校不同,分数不同。如果进四校八校最起码考130分,其他市重点125分,区重和普高110、120分左右。
中考语文一张150分卷子,分为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作文4个板块。
第一,古诗文。第一部分默写与运用,这12分是最基础的,这里所有同学都不应该失分。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理解,24分,往届同学容易失分的地方,比如实词虚词搞不清、句子释义没有逐字逐句的翻译等等。
第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4分,占比比较大,考2篇文章,1篇记叙文、1篇说明文。
现代文一(说明文或议论文)16分+现代文二(记叙文)18分 =34分
阅读理解一直是失分重灾区,很多同学总觉得“我已经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了,为什么还是被扣分?”把阅读理解做成了玄学了。其实阅读理解不同的题型都有关键的踩分点,只要记熟并勤加练习,就不会失分。
第三,综合运用,就是【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 上海初中14本名著阅读必考20分】
文学素养,比如说艾青诗选、鲁迅的朝花夕拾、23届今年考了西游记的题,考大家猪八戒的优点和缺点。这些题型在22年之前只有12分,22年开始就提高到了20分,足见中考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文学素养。
第四,作文,60分,占比最大,分为ABCDE,一共5个等地,如果你要考四校八校、或者其他市重点最好拿到A等地,55分以上,区重点50分以上;普高45分以上。
数学题型分布
数学150分,如果进四校八校最起码考145分,其他市重点140分,区重130-135分,普高120-130分。
中考数学一张150分卷子,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三大题型。
第一项是选择题,6道题,一题4分,共计24分。
第二项填空题12道题,一题4分,共计48分。
这两类题偏基础,那么基础题的难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可以对标《一课一练》增强版的。
*注:《一课一练》增强版,一般比较综合,难度的话主要是基础+拓展,其实整体难度不低,所以如果在做基础版,并且在准备中考的同学,要赶紧从基础版过渡到增强版。
其中,填空题第18题比较难,相当于一道小压轴,但是每年考点比较固定,就考图形的运动,比如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平移、反转、折叠。这道题,同学们也不应该失分。
第三项是解答题,一共7道,共计78分,它是我们数学中,分值占比最大的题型。其中最难的是23、24、25题,这三道是压轴题。
同学们听到压轴题就会觉得很难,很头疼,曾经有同学问,“老师,我的目标是普高,压轴题能不能不做?”
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分数够不够?
18题的4分,加上23题12分,24题25题共计16分,16+26分,一共42分,150减去42,等于108分,考普高是远远不够的。
*注:按照中考难度比例来看的8:1:1的难度比例,我们中考简单题应该是有120分,此部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按照不管是要考普高/市重点/区重点的学生,那么我们的简单题基本上是不能失分的。
第二种是按照题型顺序,也就是填空最后一道和大题最后3道题,会有难度区分,因此我们直接计算这部分不得分的话,就是我们还剩余108分与要靠普高的120分差距很大。
所以,各位同学,光做基础题不行,因为基础题人人都会,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很大。只有压轴题才能拉开差距,才是最终能决定咱们能上一个哪个等级高中的关键。
英语题型分布
英语150分,如果进四校八校最起码考145分,其他市重点140分,区重130-135分,普高120-130分。
其中听说测试的10分和下面的笔试140分是分开考试的。
听说测试和听力大家平时在家练习的时候,速度调整1.5倍,平时听得快一些,中考更加稳扎稳打。
第一,听说测试10分(5月考)
听说部分:朗读 2.5分、交际应答 2.5分、复述 2.5分、表达 2.5分,总分为10分。
第二,听力25分。从对话或者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判断和概括,该类题目占分比值大,约占听力总分的80%。
第三,语法和词汇 45分
选择题(语音语调10%、词法类50%、句法类30%、语言功能10%);
五选四(词法+上下文理解);
词性转换(词法、句法分析);
句型转换(陈述句、疑问句、复合句等句法);
第四,阅读50分,总共会考察4篇文章。
A篇(细节题70%、主旨大意题20%、词意猜测题10%);
B篇(词法+上下文理解、约占90%)完形填空;
C篇(词法+上下文理解、占100%)首字母填空;
D篇(细节题70%、开放性问题、该题分值约占25%)回答问题;
第五,作文20分,作文的类型,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极少)。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