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相继发布2022强基简章,招生情况大体和去年相同。但是我们细心地发现,今年西工大新增了自己的王牌A+航空航天类专业,北理工不但新增了一个与人工智能智高度相关的新型交叉学科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同时还调整了高考入围校考只看高考总分的标准。可以预见,强基计划正在发生一些大的变化。那么强基计划加入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强基计划的入围标准是不是除了银牌和高考总分排序以外,还会有一些新的因素融入进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众所周知,强基计划原先大家理解的定位是纯基础学科的,前两年的招生专业中基本都是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生物学、古文字学等专业为主,几乎清一色全部是网友所说的“冷门专业”,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和家长犹豫要不要报考,担心基础学科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其实根据教育部今年发布的新闻来看,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说的是重点放在在数理化生文史哲专业,但并未否定和这些纯基础学科有关联的相关专业,也就是并未否定和基础学科强关联的新型交叉专业进入强基计划序列。
当然,此次北京理工大学在强基简章中新增人工智能关联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就说明了不偏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关联新型交叉学科专业都是有可能成为强基计划专业的。而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其实是开办不久的新型交叉学科。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有新专业“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据悉,目前全国只有两个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一个是北京理工大学,一个是中北大学。学科门类为工学,专业类别属兵器类,属于新兴技术。在北理的简章中,介绍了该专业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智能无人系统的重大需求”。西工大简章中,同样介绍了该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以服务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航空航天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也就是说强基计划并不只局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领军人才也是强基计划的重点培养对象。从近两年强基专业变动情况来看,新增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且新增专业为院校的优势学科王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优质。因此不难预见,未来国家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容专业/院校将仍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理工、西工大的这一次突破可以说给其他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基础学科≠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纯理科学科,基础学科可以是新型交叉学科!除了北理、西工大,今年还会有哪些高校新增专业,可以期待一下。2020年几乎所有的高考生入围强基计划,都是看高考总分排序。而到了2021年就有高校在入围标准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单单只看高考总分,而是看重点数理化学科的加权分。比如学科竞赛网发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21年的简章就是入围成绩=重点学科成绩乘以1.2,普通学科不乘系数的加权分数,这样其实就是把原来的仅看高考分数更合理的放入了单科因素。而到了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看重数学学科的单科成绩。相信,北航北理工两所北京985院校也继续为其他高校在入围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思路,把数学的单科成绩扩大了0.2。这样也为为具有单科学科特长的考生开通了一些更广阔的可能性。强基计划的招生流程是什么?
第一步,3月底至4月,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进行报名。
第二步,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第三步,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第四步,6月26日前,各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第五步,7月4日前,各高校组织考核。
第六步,7月5日前,各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一般为核算后的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具体核算办法及公式参见高校招生简章。由于各高校综合成绩折算满分不同,有100分、750分、1000分等不同算法,故各校公布录取分数线差别较大,不能简单直接对比。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目标校官网查看或咨询。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