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天晚上就有一次线上的体验,下周二晚上就开始正式测试了还有往届少素家长组成的答疑群,都可以进去增加一些经验
所以少素的选拔,和未公布细节的早培,肯定上万人的那种海选都是线上了至于后面少素300人的试读,还有早培的1000人左右的复试,会不会线下进行,现在还不得而知

早培的学制:小学4-5年级毕业+初中4年+高中3年,还是18岁高考,学制比正常没有缩短普遍是从8年级开始(入学的第3年),就开始学习高中理科知识了所以早培的孩子,才有充足的时间去打竞赛,或者准备出国
一般是每年招170-200人不等(去年那届因为有小早培的孩子升上来,所以扩到了200人)但今年因为小早培限定了北京户籍,所以有可能早培也会限制北京户籍吧?

八中少年班是小学读4-5年(多数是5年级毕业生),中学读5年级,15岁-16岁高考,比正常学制少2-4年(这是今年有变化的一点,往届3年级的孩子也可以报,现在只能是4、5年级的才能报了)但之前一直是隔一年一招,最近几年才是每年都招,所以今年是第27届
入学后分成两个班,少27A 和 少27B,每班30人,共60人八中素质班是小学读4年,小学5-6年级+初中的知识在4年内学完,高中读3年,17岁高考,比正常学制少1年跟早培一样,都是2010年开始招生,所以第一届高考也是17年,当然,普遍比第一届早培毕业生小一岁
入学也是两个班,素11A 和 素11B,同样是每班30人,共60人还有个素C班,是传说中的八贯,需要参加中考,只能招西城学籍的孩子
等于是八中利用少素的名义提前进行的点招,单独一个班40人
早培既然是人大附中开设,所以打竞赛就成了必然的目标从前两天给大家推送的,初二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学校分布上,也能明显看得出来而且早培获奖都是6、7年级居多,这些同学拿到初中数学的一等奖以后,就可以直接开始学习高中数学了

毕竟竞赛是超出中高考内容很多,需要额外花很多精力去学早培很多孩子还一心想出国,包括 人大附中美国分校、美高、美本

选择出国的同学,无论是读人大附中美分(也是理科竞赛方向),还是其他高中
比如今年MIT的ED,人大附中那个孩子就是小乖,还有4枚美分的offer(现在美分只开放给 早培、人本、人分的孩子考取)
打竞赛纯属学生个人行为,学校并没有师资做支撑,当然也不会禁止学生打竞赛当然,也存在像 胡宇轩 这样的超级竞赛天才,他已经打进了数学CMO冬令营,差一点就打进国家队(最终早培的小乖打进了国家队)
少素其实也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方面,而是注重全面发展平时在学校里时,也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甚至有的班是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这在其他中学实验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哈
2、八少两个班的19年高考平均分663.4分,八素是656.8分这个平均分不能算很惊艳(一零一中学的第一实验班,高考平均分667。早培更高),但如果想一想,这几个班的孩子都是15-17岁,那就非常厉害了另外,去年北清的录取线是680,所以如果663能考进一半北清,说明班里两极分化还是很严重的PS:假设一个考上北清的是690分,另一个孩子是636分,俩人才能平均出663这个分数,前者考北清,而后者也就是个北科大or农大
老金也听说过,部分少素孩子选择复读一年,成绩就有大幅度提升了1993年,尹博士10岁那年,考上了第5届北京八中少年班。当年的少年班是用四年时间(最近改为五年)完成八年学业。14岁高考进入大学,18岁大学毕业。尹博士回忆当时的7天试读:有一项测验是在两三个小时内在操场跑圈,跑不动了走也可以,全程不许喝水。那天很热太阳很足,非常辛苦,有人走不动了悄悄去买汽水喝。一个83年12月的小家伙走了最多圈,他叫尹希。后来我们11岁的时候还参加过一个中日青年21公里长走,尹希又是第一。(物理天才,公派出国,后加入美国国籍)
1993年9月,42名学生正式进入北京八中第五届超常实验班(简称“少五”)
最后参加1997年高考的有34人(尹希提前被中科大少年班招走了),其中21个人考上好大学的选择去念,六个北大、一个协和一个清华,另有两人保送北航四人保送浙大。第一年高考不理想的13人选择复读,1998年再考,又有两个清华一个北大。这个成绩比当年18岁高考的四中还是差不少,但考虑到他们都是小3-4岁,就非常厉害了尹博士说:对少年班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我们每周除了两节操场上的体育课之外,每周五的整个下午是“自然体育课”的时间。我们春天去玉渊潭划船,夏天去海军馆游泳(和跳水)!秋天去香山登高,冬天去什刹海滑冰。我们的体育老师杜家良那时六十岁上下,在体育课的队列前给我们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着意锻炼我们。我们去公园从来不走好路,哪难走走哪。我们从香山下来好像从来没有走过水泥路。有时我们会坐地铁去八宝山,一下午走10公里回到复兴门,中间不许喝水。此外,每年暑假还有大旅游,一年级密云黑龙潭,二年级午夜登泰山,三年级骑车山海关。
整个四年下来,大家不仅身体好,而且养成了对体育和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现在回想一下,这真是一笔极为丰厚的精神遗产。现在我们班里好几个跑马拉松的,有完成铁人三项的,还有登雪山的。尹希参加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赛成绩在三小时以内。女生单盈,2016年12月4日在台湾东吴大学24小时超级马拉松赛中以241.334公里夺冠,男子组冠军成绩为236.990公里。(这个项目目前的女子世界纪录是258.339公里)。
“少年班的教育,绝不是高考成绩不错这么简单。”它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严厉刻板,我们在一种开发而多元的环境里,滋生出了持久的自我驱动力,是我们人生中取之不尽的财富。
早培可以理解为一心想考北清的孩子,进了早培,也需要家长多盯,出去给他攒竞赛的培训班,到处找好老师辅导而少素家长就很省心了,交给学校即可,学习身体都管了哈。一切看孩子天赋能发展成啥样第二轮的808,比较玄学,可以理解为也是快速反应能力+观察能力第三轮的试读,就是提前学习初高中知识(主要是物理化学),考察孩子快速接受知识和转化的能力。去年试读甚至学到了高数的一个概念,“群”。还有大量的体育锻炼






如果你听过往届少素家长的分享,他们几乎没有人建议你家孩子去特意培训
虽然您肯定也听说过,考上少素的孩子,很多也参加过培训,但这个培训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最多5%而对于智商次顶级的孩子来说,多刷题也不能说帮助很大,也就10%吧
当然,这种熟能生巧,可能也就能帮助孩子撑进试读,后面还是有可能被刷下来而智商120以下的,无论刷不刷题,其实帮助都不大,这是先天的差距,后天很难弥补

就是有个后面被早培点走的孩子,在少素复试时,竟然得到了E的评价(按少素的标准,距离弱智不远了.....)
这也就引出了早培对于选拔的标准,会更多对后天有所考查尤其是入营最后考查的奥数题,之前如果没学过的话,基本不可能做得出来

不过难度强度比少素试读低很多,也就是跳绳和坐位体前屈另外,早培入营的话,对于6年级人本分的点招,也有极大作用
而少素就没这好事了,即使进了没被选上少素贯,小升初也只能是派位即使有海淀房产办了回区,海淀初中点招也不看这个,还是看奥数
早培其实仍然是海淀模式的延伸,需要家长后期的配合,孩子很有毅力而少素是完全超脱于正常教育体制之外的一模纯天才培养模式,家长不用过多参与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