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分批分期、错时错峰开学!返校要求→

1月28日下午,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三百四十一次会议暨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百九十次会议召开,研究调度疫情防控工作。市委书记、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市委副书记刘伟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长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干部在岗、群众过节,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应急值守,首都市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平安、健康的假期。当前,我市疫情已处于低水平散发状态。但要清醒看到,我市人流量大、物流量大,输入性风险仍然存在,防范工作依然不能松懈。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向好态势,恢复市民群众正常生活状态,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
会议强调,要做好本轮疫情收尾阶段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推动医疗秩序由应急向正常状态转段。完善分级分类诊疗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医疗资源统筹调配,不断提高救治能力。要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和加强哨点建设,尽早捕捉到疫情发展变化的苗头,及时处置疫情波动,避免发生较大规模疫情。
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春节后高校学生将陆续返京,要按照“分批分期、错时错峰、稳妥有序”原则,周密细致组织好开学返校工作。持续做好学生返校后健康监测。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向村镇倾斜,持续提升农村健康服务和救治能力。点对点盯住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把预防、用药、救治、生活等服务落实到位。加强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健康管理。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及风险岗位人员等人群的接种率。
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强化政策和要素保障。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多措并举稳就业。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抓好“乙类乙管”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市民群众更多理解支持配合,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开学时间:2023年2月13日
2023学年度校历:
根据2023年1月6日北京市召开的疫情新闻发布会要求,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学校、幼儿园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师生员工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无须提供核酸证明。非疫情流行时,校外人员进校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疫情流行或严重时,学校可查验校外人员核酸证明。
二是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非疫情流行时,学校、幼儿园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时,高校校园内可实施分区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根据疫情风险,涉疫中小学或幼儿园短期内可采取线上教学或临时关停。疫情流行严重时,控制大型活动及聚集性活动,严格高校校园管理。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三是稳妥处置校园疫情,学校、幼儿园发生疫情后,要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高校可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所在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健、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四是加强医疗救治服务,学校要在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高校深化“校地协同”,依托属地建立健全分级就医诊治体系,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对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点师生开展健康调查,建档立卡。
五是开展健康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高校对师生员工开展发热等11类症状监测。中小学校、幼儿园坚持每日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六是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崇尚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校园大防线。
七是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消毒和通风制度以及体温监测。加强对保安、保洁、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八是完善校园服务保障,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学校、幼儿园储备一定数量的非处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常用防疫物资,做好应急人员储备。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