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谈谈北京中考英语听说考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0 浏览





导语:

    北京中考英语共100分,60分笔试含语法,完型,阅读,阅读表达和作文,40分听说考主要考察孩子们的听力水平(听懂听力内容,记忆听力内容,转述听力内容),单词拼写,口语表达能力(含语音语调和语法句型)等等。

    听说考难度不高,全市满分率很高,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应试训练,尤其对于一些听力水平比较低,阅读能力也不行(听读是一体的,阅读能力不行直接影响听力,因为读不懂题),单词拼写也常错,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听说考的应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听说考的题型、易错点和可采取的方法策略。有关听说考的时间,时长,考场说明,评卷方式和标准等等在此省略。

题型概括

题型共四类,见下表,听后选择,听后回答,听后记录,听后转述。

图片


    我们着重来谈谈每种题型考察什么,出题的意图和坑在哪里,孩子们应该怎么做题和训练自己。

题型1-听后选择

    听后选择是最常见的听力题型,无论是四六级,雅思、托福,剑桥五级等考试,听后选择都是听力考试的主力题型。听后选择的听力内容可能是对话,也可能是独白。问题可能是main idea-中心思想 类,也可能是inference-推论类, 最多的是details-细节类,选项一般都很tricky-刁钻,除了唯一的标准答案以外,其他的选项在听力内容中也会出现,对于听力水平高的学生,这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听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每个选项都听到了,但是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却没有把握。听后选择考察的是对题目信息理解能力,听力信息抓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对听力内容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

    这要求学生对于句型,对于时态,对于转折性的词汇,对于语调变化都有比较熟练的反应程度,是最考察学生听力水平的听力题型之一。听后选择还要求学生能够完全理解问题和选项,也就是说如果阅读能力跟不上,读不懂或者读得慢,同样会影响听力的发挥。

通常做法:

•1. 预先读题目,读选项,掌握关键词,明白问题是什么,理解每个选项;

•2. 在脑海中构建听力中可能会听到的内容;

•3. 听得时候注意力集中,跟好说话者的说话节奏和语调变化;

•4. 不要在没听明白的地方反复想,及时follow;

•5. 适当做笔记,自己看懂就行,第一遍听得时候努力排除干扰选项;

•6. 第二遍时检查自己的选择;

易错点:

    听后选择1-4难度不高,5-8开始增加难度,通常是推断类的题目容易错,因为听力中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需要你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推断,此时也考察学生的逻辑能力,要忽略表面的信息,找出隐含的信息。有些学生听的时候不注意动词的时态,对时间不敏感,会误把过去的事情当作现在的事情,时态不敏感也是选错答案的原因之一。Main idea类的题型需要忽略到很多细节,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把握听力内容的整体含义。

训练策略:

  1.  对于选错的题目,首先确认是否理解问题和选项,如果是没有理解问题,先要搞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意思,此处要求对所有的提问方式和问题都要非常熟悉和理解。

  2. 确认问题和选项都没理解错,开始反复听原文,可以断句听,放慢听,如果这样学生能够听懂原文,明白自己错误原因,就说明是听力反应速度不够,词汇和句型反应不过来,可以朗读原文,原速放原文,跟着说,然后加快速度放,再跟着说,直到自己可以达到同样的语速,能够不看原文的就不看原文来跟说,实在不行的就看着原文跟说。

  3. 反复听原文后,放慢速度听,发现还是听不懂,要看原文,这是可能是阅读问题了,就是不要说听,给你原文都读不懂。这样程度的学生要先把原文读懂,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搞明白,然后再根据2来进行训练;

型2-听后回答

 听后回答是学生听一段内容,然后根据问题,组织自己的答案,将答案说出来。同样考察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能力、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但是还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后组织回答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完整性,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即语法句型和语音语调。回答时注意:形式(句型)+内容+发音 三者都要有机结合,准确简洁。

通常做法:

•1.答题的时候,要先利用空隙时间看清楚问题,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听录音,此处要求对每类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内容和方式都很清楚;

•2. 当听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时,尽量用笔记录下来,尽量详细,第二遍录音播放时再做补充;

•3. 同时,针对此题型,完整回答和简单回答都可以,但是要注意语法细节,不要遗漏介词;

•4. 注意回答时三点集合:形式(句型)+内容+发音,形式就是和语法句型相关的;

易错点:

•1. 答非所问:孩子没搞清楚问题问什么,对于所有特殊疑问词以及回答的句型要熟练; 

•2. 信息不完整:有的题有坑,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在总结时容易漏;

•3. 答案不直接:答得不在点上,打了个擦边球。比如, Jane的同学生日会,Jane晚上要去参加,所以会不在家,问Why 她晚上会不在家? 应回答:Because Jane wanted to go to her friend’s party.  不能回答because her friend had a party;

4. 组织的回答句有语法错误;

训练策略:

•1. 基本训练同听后选择的训练;

2. 首先对各类特殊疑问句如何回答要总结清楚,先根据问题模拟总结回答问题;

3. 读问题时,听内容时都要注意时态,要保持时态一致,代词一致,主谓一致;

4. 适当记笔记,抓住问题所问真正的相关信息,要能区别出干扰信息,不要记录干扰信息;

听后记录和转述

    听后记录和转述在同一个part中,题目会给出一张表格,表格中有一些基本信息,并且有些挖空的句子,要求考试在听完两遍录音之后能够将空的单词补充完整,并且能够根据听力内容和给出的第一句话来转述听力内容。这个part考察考生听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同样考察听力反应速度,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通常是独白,挖空这种题型也是非常常见的听力题型,如KET的Part 2, PET的part 3, FCE 和CAE的part2,雅思的听力part1, part4都是这种题型。这种题型除了考察听力信息定位和提取能力之外,还要考察单词拼写,但是中考听后记录的词汇都是常见词,而且只会从1600词里去考,要求孩子们对基础常见词要牢固掌握。

    听后转述考察学生的对听力内容的做笔记,做总结,转换输出的听力,也就是听口结合,包含了对语法句型(代词,时态等),篇章结构,语音语调的考察,属于综合性考察。

通常做法:

•1. 首先要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仔细阅读表格中的关键信息;

•2. 在播放两遍录音的过程中边听边记,根据表格将答案记录在稿纸上;

•3. 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留空,听第二遍的时候重点去听;

•4. 第三遍录音播放时,补全重要信息,一定要充分利用2分钟的转述准备时间,尽量完善笔记,注意记录延展信息;

•5. 听后记录一般是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一个形容词,一定要注意动词形式(ing, 过去式还是三单形式,大小写等等);

•6. 用简单句将文章内容串一遍,中间加上合适的连词;

•7. 复述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语法、句式、结构是否准确;

易错点分析:

•1. 只用耳朵,不考虑词性(part of speech),比如brain和bring, reach 和rich, 根据上下文和词性是能够判断出是哪个词的,但是部分同学听辨音不好,又不会思考词性,一定要把听到的内容和要填的词性,语法,含义等结合起来;

•2. 词汇的拼写不过关,单词听出来写错了,或者单词听不出,这都是硬伤,一定要多听,多练单词拼写;

•3. 由于表格内容减少,学生自己要记录的辅助信息增多,记得不全面;

•4. 转述不用给出的开头句,自己瞎编开头;

•6. 转述不注意人称代词变化,不注意原文时态;

训练策略:

•1. 基本听力训练法同听后选择;

•2. 熟练掌握1600词和听力基本词汇的拼写,完善听音识词能力;

•3. 记住重点要记录 noun,pronoun,adverb,adjective;

•4. 使用简单句记录,要记得有效果;

•5. 一定要记录表格之外的延展信息,注意结构性,笔记要自己看得懂;

•6. 转述注意人称变化,一定要接好第一句,用人家给的开头句,不要自己瞎编;

•7. 转述注意全文 :人称一致性,时态一致性, 主谓一致;

•8. 延展信息一定要表述完整,有结构性;

听后朗读:

 听后朗读主要考察孩子们的语音语调,语义群,朗读可理解性。注意一下要点:

•平时多听听力资料,注意听人家朗读的语音,语调,停顿等等;

•标准的语音语调需要多听和多模仿,平时每天大声朗读课文或者其他合适资料;

•听力中注意 听意群和停顿;

•注意重难点单词、易错单词的读法,能自己拼读不认识的单词,尤其是重读;

•在朗读短文之前,利用90秒的时间略读整篇文章,会读的词尽量清晰表达,不会的单词根据所学拼读规则读出来,不要跳过,保证完整性;

•正式录音的时候,语速适中,一般保持每分钟100~200词的标准速度。音量适当,要有停顿,有节奏感,保证语调正确。读错了或者有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时间足够,可以重读一遍,但是重读的时候不要只读一个单词,尽量以句子为单位;


图片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4-22 21:5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