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怎么自学小学奥数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1 浏览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本文框架

零阶段  缘起;

    1,数学思维六境界

    2,自主学习路线的循环模式

第一阶段  课内自学搭框架拉进度,课外阅读激兴趣拓广度

     1,课内数学超前学习框架法

     2,应用题

     3,课外阅读

第二阶段  学方法,正思维,会解题

      1,明师与明书

       2,领悟之道

       3,家长注意事项

第三阶段  畅游题集,完善体系,融会贯通

      1,高思导引

      2,口口老师

      3,明心数学-问道小升初



缘起

1.数学思维六境界

我在前面写过数学思维提升六重境界,从学题型套路学原理思路学数学思维学数学思想学自主学习学数学哲学,并逐一点评了每个阶段的定义和其中要点。

那问题就来了,看完文章的不少群友心里难免嘀咕,你老吴把学习前景描绘的这么让人热血沸腾,但你又不说该配什么样的资源,具体路径怎么去达到,那你说这么多,还不只是说了个寂寞?

对不少群友会有这种想法,老吴心里一直明镜似的,但一直“忍气吞声”到现在没接话,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大家早已习惯了去机构学习小奥的快速功利鸡血路线,我那时就是把今天要说的绿色环保高能自学路线说出来,也没几个真有勇气和耐心去尝试。

第二个原因是,虽然这种绿色环保循序渐进的思维提升路线,我心里一直很清晰,但苦于配合这种路线的资源组合一直还没有特别让我满意的。

聪明如你,当然已经猜到了,今天老吴提笔写这文章,上述两大原因斗转星移,已不再是障碍。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就只差我今个这篇文章了。

2.自主学习路线的循环模式

本篇文章所谈的小学数学思维提升路线,包含校内校外。

路线框架会分成三个阶段,考虑到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存在的选择困难现象,每一个阶段我会推荐最合适最优质的优中选优、少而精的配套资源,除了数学科普阅读书外,其它的配套资源就是我眼里目前最好,普适性最强的1-2种。

本文的路线框架,大家可以是按阶段依次全部进行,也可以是穿插进行,还可以只选其中一两个阶段进行。

每阶段的每一份推荐材料花费多少精力,这都可以按你孩子实际学习进度,目标和状态,去动态调整,丰俭由你,按需剪裁,进度和深度要保持动态平衡。

学习路线就像飞机航线一样,首先需要选一条航线,先飞起来,在飞的过程中再实时监控和纠偏。

也像做鸡兔同笼题目一样,用假设法,动笔做起来,试个错,找定位,找差距,再去调整,逐步缩小现实与目标的差距。

学习路线、策略的制定执行可参照下图示意的循环模式。

图片

孩子起步早的,学习能力强,就可以学得快一些,学得多一些,学得深一些;

孩子起步晚的,学习能力还没那么强的,就可以学得稍慢一些,学得稍微少一些,学得也不需要那么深;

最关键的是先行动起来!

第一阶段 课内自学搭框架拉进度,课外阅读激兴趣拓广度

1.课内数学超前学习框架法

我一直说过用洋葱数学搭配人教(全国通用版)三招过关,是六年制小学校内数学框架法第一轮自学普适性最强、效率最高的组合,没有之一。(五年制就用沪教版三招)

三招练习册到手的群友,对于课内数学就可以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让孩子用这个组合撸起袖子赶紧自学起来。

关于用框架法超前自学,我再多说几句,框架学习法本质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并不是一种学习路线

因为拔尖才能用框架法超前的说法是人云亦云,没看到不清楚学习本质。大部分中等的孩子如果去用框架法提前学,完全有机会变拔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内按部就班的序列单维度直线型教学,其实是不太符合知识是网状环形结构的特点。

有些前面的知识对后面知识是有铺垫作用,但有些知识之间本身是平级平行关系,但囿于教材按线性展开方式,还是会有教材编排上,教学的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别,有时候就会错失这种平行知识点之间相互激活的机会,造成了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低下。

一关一关过,这一关没过不允许进入下一关的学习方式,丧失了用后来知识反哺打通前面难点的机会。

并且孩子一直被勒令,卡在当下很难突破或要花太多精力去突破的难点那里,才真是会消磨孩子的自信和对知识的好奇探索。

所以框架法超前学习不是学习路线的问题,而是一种打破课堂线性授课局限的高效个性化自主学习方法。

数学用框架法超前学习,更是一种锻炼孩子自学意识自学能力的手段



发布于 2024-03-13 16:2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