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有必要提前学数学?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0 浏览




   

常有五六年级家长讨论是否需要提前学习数学和物理,包括中学老师和许多中学生家长的建议是:

  • 如果孩子自己喜欢,把学科当研究型爱好,可以;

  • 为竞赛、跳级作准备,可以;

  • 如果为成绩、为名次、为中考,意义不大,没必要。

初中的知识,理解起来不难,但要学精,不容易。提前学、草草过,基本状态是觉得会了,实际差很远,结果还不如不学。


成绩好的那部分中学生,拼的是习惯和效率,拼的是把握内在规律和本质的能努力。这几种核心能力远远不是反复学、提前学能发育出来的素养,低效学习反而可能是这些素养的天敌。提前学其实有很多副作用,不仅会让孩子吃夹生饭:“觉得可以,实际四处漏风,拿不到高分”,还会带来很多很难改变的不愿再来一遍的心态。
有班主任做过统计,新生超过一半孩子提前学过,好的班级更夸张,几乎只有几个人没有提前学过。这导致学校教学非常困难,提前学的孩子明明不扎实,但重复的东西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听,导致效率特别低,反而是恶性循环。老师也发现,中高考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课外学的最多的那部分,反而是扎扎实实,完成作业、依从老师的那部分中规中矩的学生。
老师确实不希望提前学习。毕竟,教学教研,校内是专业的,比校外系统周全。希望家长能听到我们的这种声音。

对于中学生,时间非常宝贵,学习压力也大,如何利用好工具、规划好时间,远远比提前学习课内知识重要的多。
习惯通常是在小学或者初中养成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以自律为核心的习惯意识。当然,自律不是条条框框,是自发形成的习惯。这种意识层面的修养决定孩子未来的上限。
习惯主要是小学形成的,初中也来得及。到了高中,迟到的人总是迟到、丢东西的人总是丢东西、能坐的住的人总能坐的住......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多数人的习惯基本决定了自己的未来,青春期之前,培养习惯比追求知识和分数,回报要高的多。

文科类科目,需要早点打好基础,这个基础是指多读书、多积累、提升理解水平和思辨能力。现在的语文、英语的考核要求,远高出我们当年,家长不能刻舟求剑。
反对提前学数学、物理,倡导把时间多多投给亲子关系、好习惯的同时,提醒注意语文、英语阅读方面的积累,阅读的核心是精读和思辨。语文和英语建立优势,起码能保中游,省下时间可以给数学在内的其他学科,这算时间和精力的战略配置。
中学学习好的那部分孩子,核心是习惯好、目标明确、效率高,其他的都是表象,是浮云。反复学、刷题海、拼时间的本质是低效路径,这部分孩子,中游差不多就是上限。
图片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4-20 16:5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