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真正择校时,身体却很诚实,都几乎不约而同选择了名气更大的学校因为小升初不像中考,后者是几乎只看中考分数,其他一切都是锦上添花因此,同一所高中里,学生之间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除了低分校额到校的)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同一个初中里,生源/成绩可谓是两极分化东西城是强制进行的摇号,造成了生源的随机性,完全跟成绩无关,入学后的考试,才会知道谁会成绩更好点招进去的,都是看成绩,小升初时领先,一般到了中考还是领先海淀小升初广义上点招的规模(各初中实验班)大概在4000人左右
而这4500人,基本都是从上面的4000人广义点招里边诞生小升初没进入这些实验班,那基本上大学就告别211了但也就是优质初中(后面会细说)有点招权利,也有分实验班(或者分层)的基础条件即使有“差初中”的学生,通过校额到校进了好高中,后面被打回原形的比例是大多数,也即中考什么排名,高考排名没什么大意外而东西城是完全打乱,不按成绩派位(蒸包也不看成绩),所以“差校”也能捞到很多基础很好的牛娃,所以中考高分生也有一堆甚至21年西城中考状元是来自于159中(小学在实验二小本校)当然,从去年开始,西城也有了一点点变化,市区三好生还是有了一点机会所以西城牛娃(特指无三好,仅成绩好的同学)多数还是要等中考才能翻身进入好学校
所以即使在第一档的初中里,年级排名20%以后的,不可能考的上本校高中
虽然这两年受到了 57中、育英学校、交大附中的强势挑战高中部实验班的孩子,也几乎都来自于本校初中部实验班六年培养,有的牛娃就可以提前学习高中知识,省去了中考刷题的机械性训练精力,把更多对学习的热情留给高考二是被盯的很紧,加上疫情影响,所以也不敢搞大规模笔试三是机构都被打死了,杯赛也越来越少,所以也没什么权威标准能参考
北大附中也类似,跟北大实验一起混编校区,两校学籍各占一半人分今年是个最大的变数,可能会改用锦秋名义进行招生师达已经是完全独立的学校了,只是教师备课跟首师附中一起一零一实验处于半关闭状态(花园路校区已经弃用,都在圆明园校区里上课)
去年小升初只有16人填了锦秋,直接就插班在人分初一上课了,简直就是彩票中大奖记得人分06年刚成立的时候,是把以前的西颐中学合并后进行的改造
估计新校长会一改以前王铮校长宽松的管理风格,向严格管理转变号称北京的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全寄宿,加工能力突出不过可惜,从20年小升初开始,就要大量接收摇号生了今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区统考,师达人数600多一点,630以上只有40人左右不过明显学校建设焦点都在2+4上,而且这两年基本上2+4是只出不进了学校施行20人配一个辅导员的走班制,没有行政班的概念2+4分为6个学段(一个学期两个学段),所以初二上结束就开始搞直升了初中部很多科目&知识直接甩掉,直奔高考,省去了不少时间精力去年海淀市区三好非常受青睐,至少得有一年区三好,才能有希望被学校看中不过受派位冲击没有师达那么大,毕竟还有那么多小学部的直升作为海淀JW旗下最好的中学,而且是北京最漂亮的校园
这四所优普中的优普,除57中因为1+3直升影响了中考成绩其他3所的中考平均分排名,基本都在海淀8-14之间,每年交错领先所以这几所学校也进入了良性循环,每年小升初生源也越来越好
这次初一上学期期末区统考(700满分,区统一出题,各校自行阅卷)人翠310人考试,清上330人考试,630分以上的都是接近百人;
对比其他热门初中,十一晋元291人参加考试,630以上30人左右
而师达人数600多一点,630以上只有40人左右
虽说不是区里统一阅卷,但多少还是能看出点差距吧







现在的人翠执行校长是刘蓓,也是非常务实能干的一位校长学校在附近小学也是有口皆碑,翠小很多牛娃都是放弃了十一学校、首师附中,选择了人翠对老师快速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准辅导,也是一条最有效率的捷径今年初三上学期的期末区统考,人翠已经冲到了海淀第9,非常惊人还是为人本高中输送人才,所以1+3,高考都没有初中这么亮眼的进步
先是搞了中考全市招生的飞行班(很多学生可以降近百分进北航)这种又保好大学,又保以后高薪好工作,还不用自己掏几十万飞行员学费的班

21年是6个北清,1人进入北京前100,实验班平均分652(约北理工、对外经贸分数线),平均分605(约北林分数线),进入北京前20所以初二末时,学校的1+3选拔会非常激烈,甚至是全海淀的竞争焦点,这100多人可以升入57高中直通高考剩下的同学,可以选择在本校or上庄分校寄宿,高效率冲刺中考去年在1+3牛娃未参加中考的情况下,学校还拿到了海淀中考第15名的好成绩(如果算上1+3,估计能进海淀前10)
第二不仅不给初中部校额到校,高中部还得拿出校额到校来接收分低的学生这第三档的初中,有六所(八一、理工附、交大附、中关村、北航附、20)都属于这种情况比如20中,以前还有实验班,现在也被强制变成平行班了交大附中也就是在初二末,可能会再分出实验班,尽量搞搞直升有没有必要为了上这些学校的高中,而去他们的初中直升?
虽说中考是平行志愿,只要没有重大利好利空,分数线排名都不会变化很大但高考是绝对硬碰硬的较量,即使现在不让公布成绩,但家长学生们,仍然有很多渠道了解高考去向理工附中已经从19年的海淀第10,掉到了21年的第13而八一、理工附中、中关村中学,已经有几年没出过北清了虽然有校额到校,但主要是政策的扶持,实力比第四档初中还是强了不少主要由于学校内部搞的3+4直升(育校小学是5年,初中是4年)也即最好的一批孩子,3年学完初中后,直接就用4年时间学高中另外,育校本校初中,从20年开始,在小升初时就不对外招生了



14年刚被首师附中合并时,管理严格,中考成绩提升非常快曾经在17-19年时,最高冲到过海淀前15名(公立初中第9)不过海淀的校额到校,确实能发挥的作用很大,起码比东西城大的多!因为咱们上面提到过,东西城的强制大派位,其实是把生源打乱到各个初中所以“差初中”也有学得好的牛娃掉坑,他们即使凭借裸分,也能考进好高中但他们的校额到校指标,除非高风亮节,否则也不会放弃很多高中也不让他们放弃,以免让出指标后,有个低分进入到那所好高中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内卷就非常不严重了哈(因为校额到校只需要校内比中考分数,所以完全就是校内内卷)拿玉渊潭中学举例,年级前4名的孩子,99%达不到人大附中的高中分数线,所以就能以相对低分进入人大附中
但政策如此,既然牺牲了好初中,享受个好高中也无可厚非而且57中会把所有初三学生(除1+3直升学生外)放在上庄校区统一寄宿管理相信能有很大进步,不再成为八里庄学区里,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学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