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独家】海淀初中终极盘点!名气和实力,哪个更重要?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1 浏览








***引言***

很多家长看到这个标题
肯定嘴上说:当然实力更重要
但在真正择校时,身体却很诚实,都几乎不约而同选择了名气更大的学校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肯定有有其底蕴的
不过普校,也依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今天,院长就来盘点一下海淀的初中
希冀大家兼顾面子和里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前言***

一直以来,给初中排名,都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因为小升初不像中考,后者是几乎只看中考分数,其他一切都是锦上添花
因此,同一所高中里,学生之间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除了低分校额到校的)
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排名,就几乎等同于高考排名

而小升初,还掺杂了很多家长等非成绩的因素
这就造成了初中的生源五花八门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同一个初中里,生源/成绩可谓是两极分化
这时有人会问,东西城初中里,也不是类似情况吗?
但这两个区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东西城是强制进行的摇号,造成了生源的随机性,完全跟成绩无关,入学后的考试,才会知道谁会成绩更好
而海淀,其实在入学时就已经注定了
点招进去的,都是看成绩,小升初时领先,一般到了中考还是领先
而摇号进去的,中考再脱颖而出的,凤毛麟角
海淀小升初广义上点招的规模(各初中实验班)大概在4000人左右
而大家看这两年的海淀中考情况(下图)

图片


海淀进入北京高考TOP-30的高中大概有12所
平均分在640-585之间
也即 北交大-北工大的水平
总共在海淀招生4500人左右
而这4500人,基本都是从上面的4000人广义点招里边诞生
换句话说
小升初没进入这些实验班,那基本上大学就告别211了

另外,海淀毕竟有点招的机会
所以好学生虽然分布在各初中实验班
但也就是优质初中(后面会细说)有点招权利,也有分实验班(或者分层)的基础条件
“差初中”既捞不到好学生,也没实力分实验班
即使有“差初中”的学生,通过校额到校进了好高中,后面被打回原形的比例是大多数,也即中考什么排名,高考排名没什么大意外

而东西城是完全打乱,不按成绩派位(蒸包也不看成绩),所以“差校”也能捞到很多基础很好的牛娃,所以中考高分生也有一堆
甚至21年西城中考状元是来自于159中(小学在实验二小本校)
当然,从去年开始,西城也有了一点点变化,市区三好生还是有了一点机会
但比起海淀大量的点招规模,还是太少了
所以西城牛娃(特指无三好,仅成绩好的同学)多数还是要等中考才能翻身进入好学校

所以常说西城初中比海淀均衡
其实就是因为派位政策造成的
好学校有了好学生,就进入良性循环,反之亦然
按照中考平均分,海淀初中大致可分为四档

图片

不过大家也明白,平均分这东西欺骗性比较强
同一学校里,有人是往上拉平均分,有人是往下拉
所以即使在第一档的初中里,年级排名20%以后的,不可能考的上本校高中
甚至排名后10%的,普高都考不上

而且六小强都是完中
所以学校必然更重视排名前20%的孩子
比如一些竞赛资源、师资分配
都是向他们倾斜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牛娃都是学有余力
20%以后的,消化课内就足够了
所以可能还不如下一档的学校待着舒服


图片
六小强

海淀的六小强,这个不知道何时诞生的名词
基本已经成了海淀教育、甚至北京教育的代名词
虽然这两年受到了 57中、育英学校、交大附中的强势挑战
但其地位仍然非常稳固

而且跟西城五金刚不同,海淀六小强的初高中都很强
高中部实验班的孩子,也几乎都来自于本校初中部实验班
类似于直升6年培养的感觉
这也是海淀最近几年高考高分比例越来越高的主因
六年培养,有的牛娃就可以提前学习高中知识,省去了中考刷题的机械性训练精力,把更多对学习的热情留给高考

不过这两年六小强的点招也越来越困难了
一是要拿出一部分名额来进行登记
二是被盯的很紧,加上疫情影响,所以也不敢搞大规模笔试
三是机构都被打死了,杯赛也越来越少,所以也没什么权威标准能参考

图片


所以现在六小强(除十一学校)
还是会更多利用其民办初中来进行招生
像清华附中,大多数学籍都是清华实验(上篇写过)
北大附中也类似,跟北大实验一起混编校区,两校学籍各占一半
人分今年是个最大的变数,可能会改用锦秋名义进行招生
师达已经是完全独立的学校了,只是教师备课跟首师附中一起
一零一实验处于半关闭状态(花园路校区已经弃用,都在圆明园校区里上课)

图片


当然民办的点招依然是很隐蔽的

1、人大附中

主要依靠早培入营来进行招生
共14-16个班

2、人大附中分校

主要依靠早培入营来进行招生,每届10个班
今年最大变数就是锦秋的走向
人分有转为公办的传言,这样就没法全海淀点招了
所以要把锦秋尽快扶植起来
去年小升初只有16人填了锦秋,直接就插班在人分初一上课了,简直就是彩票中大奖
今年肯定就没这好事了

上个月,人杭的王校长回锦秋履新
从一所大分校的大校长调回来,也说明了对锦秋的重视
记得人分06年刚成立的时候,是把以前的西颐中学合并后进行的改造
很多人也不看好
但现在已经是连续多年的海淀中考霸主了

图片


当然,锦秋面临的考验肯定更多一些
毕竟地理位置还是有点偏远(交通倒是还比较顺畅)
有更进一步消息会跟大家第一时间分享的

3、清华附中&清华实验

这两所学校已经上一篇清华附中刚提过
今天就不多赘述了
如何招生是个关注焦点
学校肯定是想组织笔试,成绩才是最靠谱的

4、北大附中&北大实验

刚刚经历了换校长风波
据说新校长是马玉国,北大嫡系,师从周其凤院士
初中校长据传是 崔岩,原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校长
估计新校长会一改以前王铮校长宽松的管理风格,向严格管理转变

两校都在圆明园校区上课
班号也是连在一起的
类似于 清华附中&实验

据说通过某神秘app进行考试选拔
可能很多人都注册完了吧

5、首师附中

六小强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
但初中部实力稳定在海淀前五
也是作业量很大,管理很严格
附近的几所小学都在期待着学校的选拔

6、师达中学

号称北京的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全寄宿,加工能力突出
不过可惜,从20年小升初开始,就要大量接收摇号生了
所以生源也是一届不如一届
今年初一上学期期末区统考,师达人数600多一点,630以上只有40人左右
希冀再多加工一段时间,会有大的进步

7、建华实验学校

动荡的一所学校
去年的高考成绩非常亮眼(40多人参加)

8、十一学校

十一学校虽然是公办,但点招规模是六小强里最大的
2+4和3+3加起来有800人,都算是点进去的
不过明显学校建设焦点都在2+4上,而且这两年基本上2+4是只出不进了
学校施行20人配一个辅导员的走班制,没有行政班的概念
2+4分为6个学段(一个学期两个学段),所以初二上结束就开始搞直升了
初中部很多科目&知识直接甩掉,直奔高考,省去了不少时间精力
所以成为了很多牛娃的首选校
去年海淀市区三好非常受青睐,至少得有一年区三好,才能有希望被学校看中

9、海淀外国语

跟师达比肩的一所民办校
不过受派位冲击没有师达那么大,毕竟还有那么多小学部的直升

10、一零一中学

作为海淀JW旗下最好的中学,而且是北京最漂亮的校园
一零一也是很多牛娃的首选校
学校也有两个班是2+4直升,直通高中钱班


图片
优普

很多人会把初中和高中混在一起看
比如拿高考成绩、或者中考分数线来衡量初中优劣
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尤其体现在如何看待海淀区重点上(第三部分详述)
实际上,中考成绩第二档的,是十几所优质普校
尤其其中的海淀初中四小龙,院长已经多次提及了

图片


这四所优普中的优普,除57中因为1+3直升影响了中考成绩
其他3所的中考平均分排名,基本都在海淀8-14之间,每年交错领先
所以这几所学校也进入了良性循环,每年小升初生源也越来越好
这次初一上学期期末区统考(700满分,区统一出题,各校自行阅卷)

人翠310人考试,清上330人考试,630分以上的都是接近百人;

对比其他热门初中,十一晋元291人参加考试,630以上30人左右

而师达人数600多一点,630以上只有40人左右

虽说不是区里统一阅卷,但多少还是能看出点差距吧


1、清华附中上地学校

上一篇清华附中集团校里也详述了
也是发展势头非常好的一所学校
今年还计划开设高中部
也是要大力建设,完全跟本校一个待遇
估计分数线也会直逼清华实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人翠在人系里,属于非常超然的存在
因为现在本校的刘小惠校长,之前就是人翠大校长
所以对人翠的感情很深,也尽量提供更多支持

图片


现在的人翠执行校长是刘蓓,也是非常务实能干的一位校长
学校在附近小学也是有口皆碑,翠小很多牛娃都是放弃了十一学校、首师附中,选择了人翠

学校也是秉承了人系的一贯教学风格:以考代练+面批
听起来给孩子压力很大,但其实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对老师快速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准辅导,也是一条最有效率的捷径
今年初三上学期的期末区统考,人翠已经冲到了海淀第9,非常惊人
也期待今年人翠的中考好成绩

另外,人翠的主要培养目标
还是为人本高中输送人才,所以1+3,高考都没有初中这么亮眼的进步
但相信假以时日,还是会稳中有升的

3、北京57

57中可以算是海淀教育的一位”搅局者“
当然,这里都是褒义
说的是学校从一所二流学校,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已经直逼六小强了

图片


先是搞了中考全市招生的飞行班(很多学生可以降近百分进北航)
这种又保好大学,又保以后高薪好工作,还不用自己掏几十万飞行员学费的班
能进去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当然,体检关还是非常难的
不过既然是全市招生,建议男同学们都去试一下

图片


图片


当然,学校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优质的中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院长已经说过太多次了
21年是6个北清,1人进入北京前100,实验班平均分652(约北理工、对外经贸分数线),平均分605(约北林分数线),进入北京前20
所以初二末时,学校的1+3选拔会非常激烈,甚至是全海淀的竞争焦点,这100多人可以升入57高中直通高考
剩下的同学,可以选择在本校or上庄分校寄宿,高效率冲刺中考
去年在1+3牛娃未参加中考的情况下,学校还拿到了海淀中考第15名的好成绩(如果算上1+3,估计能进海淀前10)

4、十一龙樾

一所顶替了上地实验地位的新晋四小龙
招生最青睐区三好生
虽然感觉只是十一学校3+3的分校
虽然也是走班制
但明显管理比本校3+3更严格,老师干劲也更足
所以成绩也是一年一个台阶

图片




图片
区重点

无论是海淀,还是东西城
教改里最郁闷的就是区重点了
第一没有小升初点招的权利
第二不仅不给初中部校额到校,高中部还得拿出校额到校来接收分低的学生
尤其是第一点,几乎让这些区重点全体躺平
老师再卖力气,面对大派位的学生,也加工能力有限
即使培养出来牛娃,高中部也留不住全跑了

这第三档的初中,有六所(八一、理工附、交大附、中关村、北航附、20)都属于这种情况
尤其在双减后,学校就更加躺平了
比如20中,以前还有实验班,现在也被强制变成平行班了
交大附中也就是在初二末,可能会再分出实验班,尽量搞搞直升

可能有人会问
这几所完中的高中还不错啊
有没有必要为了上这些学校的高中,而去他们的初中直升?
院长觉得肯定没必要(如果有前两档学校可选的话)
因为中考签约直升的实质,其实是把好学生留住的手段
也即八一初中的年级前5,有实力考到六小强高中
而八一为了自己的高考,会尽量跟这5个孩子签约
您觉得这是利好还是利空?

图片

另外,大家也能看得到
初中部的躺平,其实也在实打实影响着中考分数线
虽说中考是平行志愿,只要没有重大利好利空,分数线排名都不会变化很大
但高考是绝对硬碰硬的较量,即使现在不让公布成绩,但家长学生们,仍然有很多渠道了解高考去向
所以都会影响大家的志愿填报
学校之间的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理工附中已经从19年的海淀第10,掉到了21年的第13
教进从第13掉到了第16

而育英学校通过化学竞赛
交大附中则是通过茅班(工程班)
57中通过 1+3
都是一年一个台阶地进步着
这三所学校每年的北清人数,基本都在5人以上
而八一、理工附中、中关村中学,已经有几年没出过北清了

******

这一档还有4所学校需要说一下
虽然有校额到校,但主要是政策的扶持,实力比第四档初中还是强了不少

1、育英学校

育校是一所高中远强于初中的完中
主要由于学校内部搞的3+4直升(育校小学是5年,初中是4年)
也即最好的一批孩子,3年学完初中后,直接就用4年时间学高中
这种学制对高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留下来中考的孩子就一般般了
也不是学校重点抓的对象
中考时淘汰去其他高中就行了

另外,育校本校初中,从20年开始,在小升初时就不对外招生了
都是本校小学部直升的
也保证了学校学习的连续性

2、人航

人大附中大力建设的一所新学校
从师资到生源,起点都很高,学校管理也很严格
人航今年就将诞生第一届中考毕业生
拭目以待好成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首师二附

首师二附是一所非常可惜的学校
可谓是大起大落
14年刚被首师附中合并时,管理严格,中考成绩提升非常快
曾经在17-19年时,最高冲到过海淀前15名(公立初中第9)
可惜后来在换了校长后,加上去年开始的双减
学校就比较佛系了,中考成绩也很难排进前20了

4、育新

清河、西三旗地区的热门学校
大部分孩子是小学部直升
学校管理严格,中考成绩一直比较稳定


图片
差校的校额到校

表里第四档的初中,除19中外,都有校额到校指标
不过海淀的校额到校,确实能发挥的作用很大,起码比东西城大的多!
因为咱们上面提到过,东西城的强制大派位,其实是把生源打乱到各个初中
所以“差初中”也有学得好的牛娃掉坑,他们即使凭借裸分,也能考进好高中
但他们的校额到校指标,除非高风亮节,否则也不会放弃
很多高中也不让他们放弃,以免让出指标后,有个低分进入到那所好高中

海淀的差初中,就是名符其实的差了......
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内卷就非常不严重了哈(因为校额到校只需要校内比中考分数,所以完全就是校内内卷)
拿玉渊潭中学举例,年级前4名的孩子,99%达不到人大附中的高中分数线,所以就能以相对低分进入人大附中
进一零一、首师附中的就更差了
普遍比中考分数线低20分以上
有的更差的初中,可能会低50-60分进入好高中

图片


虽然听起来有点鼓励后进同学的意思,显失公平
但政策如此,既然牺牲了好初中,享受个好高中也无可厚非
当然还是像一开始说的,进去后比较难受就没办法了
高考可没有这种好政策
北清985,顶多有个农村自强计划啥的

这几十所学校只有两所还值得期待一下

1、北京57中上庄

在57中接手后,一下成为了上庄西北旺的首选
毕竟57中是以管理严格,加工能力强著称的
而且57中会把所有初三学生(除1+3直升学生外)放在上庄校区统一寄宿管理
老师也是基本吃住都在学校

2、人大附二分校

人二分之前可能是人系里边最差的一所中学了
但龚校长19年接手人二分,今年也是第一届毕业生
相信能有很大进步,不再成为八里庄学区里,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学校



发布于 2024-03-13 10:4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