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小升初上岸简历制作技巧——2023小升初上岸必备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1 浏览




  小升初简历制作比求职简历还难,而大部分简历制作都是在小升初之前临时突击的,但是建议提前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写简历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目标学校和能力有一个重新的审视,而且在接下来的一年也是在不断做加法,查漏补缺。在还没有做好的方面也可以在剩下来的一年补上,不至于在临近升学的时候后悔当初没有多做一些准备。

  以下内容为家长们在制作小升初简历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的地方,建议小升初家长保存。

Q

小升初简历包含哪些内容?

A

1)精致的封面
2)孩子情况的介绍
3)个人及家庭信息
4)获奖情况
5)获奖证明
6)孩子的照片

Q

制作小升初简历有哪些关键点?

A

  • 基本信息

孩子的小学、家庭住址,学籍信息等。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联系方式,因为这个联系方式会涉及到后面通知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或者面谈,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填错或漏填。

  • 校内成绩

校内成绩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学习能力最为重要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简历上一般需要写上校内的考试成绩,包括五上,五下,六上三个学期的成绩

如果总分排名比较好,也可以写上。有些民办学校比较看重数学和英语方面的成绩,如果这两科双百,那么他可能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比较有利。

另外,孩子在校内、班里的职务或者获得的一些奖项也可以填上去。例如:优秀班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一些奖项都可以写上,挑重点出色的或最近的来写。

(如果某些学校不公布成绩,只有ABCD的成绩,那就按照学校给的ABCD的等级来写)

  • 课外获奖

孩子的一些兴趣类获奖或等级类证书,也可以写的,例如英语等级证书,还有钢琴、小提琴等各种兴趣类等级证书,来证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 自我介绍

对于自我介绍,最好还是让孩子自己来写,如实地介绍自己的兴趣、品质或性格等。

自我介绍一方面可以体现孩子的文笔,他对自己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知道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英文比较好,或写字比较好的,可以补充一份英文的或者用手写的自我介绍也是可以的。

  • 老师点评

简历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推荐信,如果有老师的推荐或者一些老师的评语来证明孩子的品质和性格,还有在班里的情况是最好的。这个可以复印成长手册里老师点评的那一页,或者请老师帮忙写一下都是可以的。


Q

简历内容的顺序?

A

大体结构是基本情况放在上面,之后依次是孩子的优点,特长,能力,爱好,品质和获奖情况。

各种奖项按大小排列依次是全国、本市、区级。

其他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证书靠后放,最后放学生手册主课成绩复印件和评语复印件等学生成绩内容,这样能方便老师们查阅。


Q

简历如何制作?

A

01、学校开放日

民校举办的开放日,以及开放日之前的一些特色活动,如科技节、成果展之类,有机会去民校参观,可以带两份简历去,有机会就投。

02、学校开通的“信息录入”或“入读意向登记”

每年招生高峰期,有的民校会在官网开通“信息录入”或“入读意向登记”,等同于在网上接收简历,家长只要在网上填写资料就行。

03、学校发布“信息收集”或“入学登记”

有些民校或者公校,会通过学校的各大平台,发布“初一新生信息收集”或“初一入学登记”,家长可以直接在手机版面上填写。

04、直接送到学校招生办

一个最靠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学校招办的电话,把简历直接送到学校招生办去。不过需要留意学校招生办的办公时间,方便前往投递。

05、学校保安室代收

有个别民校的保安室会代收简历,某些公校招收特长生,家长也可以把简历放在保安室。

06、招生宣讲会和招生活动现场

可以带上简历去一些招生宣讲会和招生活动现场,如果民校愿意接收简历,你也可以投给它。

07、邮箱方式投递

有个别的民校会通过邮箱等招生邮箱收集简历,凡是出现在民校正式宣传资料的招生邮箱,家长可以投一下,家长们也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切忌不能杂乱投递,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Q

简历制作注意事项?

A

01、切忌色彩太过缤纷

色彩太多、太花的话,容易让人眼晕、找不着重点,应该尽可能采用比较单一、干净的颜色,突出重点即可!

02、尽量不使用使用艺术照

封面采用艺术照,展现的不是孩子最真实的状态,因此不容易在老师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艺术照不贴近生活,不适合放在封面,建议采用正式的证件照!

03、切忌将目录做封面

如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字,这样容易产生疲劳感,对于简历后续的阅读不利。

Q

小升初上岸简历证书参考

A

图片

图片

部分上岸简历(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4-18 21:2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