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够“牛”,你就来

中科大2024年西南片区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考试在成都二十中进行,来自西南片区的30个考场的学霸汇集,席卷一场头脑风暴。

(图源成都二十中)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985、211、双一流,C9联盟高校(C9: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交、南大、中科大、西交、哈工大)。
中科大少年班,起初叫“预科班”,后来改名叫“少年班”,于1978年创立。
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我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著名科学家们和早期少年班合照)
四十多年来,少年班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赴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的比例超过80%,多人在科研、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整理的曾获得国内外荣誉称号或学术职位的校友不完全名单)
“神童”在这里并不稀奇,比如1978年首批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21名少年之一的宁铂,当时尚不满13岁,“2岁半熟背30多首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能识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8岁能下围棋,熟读《水浒传》。”
可叹的是,由于媒体的过高关注和社会的过度“捧高”,宁铂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就,而是选择了出家。中科大也因此杜绝任何私自采访。
另一位受他影响进入少年班的张亚勤就要幸运得多:

2010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年方14岁的曹原,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麻省读博,并再次于4年后成功实现了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全世界物理学界107年的世界难题,并且,也是在国际顶级科研杂志《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还有13岁上中科大,17岁攻读哈佛博士,31岁成功打破哈佛大学最年轻华人正教授的记录的尹希,等等。
中科大少年班的选拔,通俗来讲,就是一场针对“全国顶级牛娃的选拔”。
今年的招生文件中也描述得很清楚:

选拔程序主要分为4个流程:
1、入围考试
科目为数学、物理,重点考察相关学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
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一及以上的,入围考试成绩加10分。入围考试后会分别划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围考试分数线,确定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名单。
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二及以上,参加入围考试并通过审核,可直接通过入围考试。
(备注:今年选拔中,2008年及以后出生的考生:达少年班线,可同时作为少年班和创新试点班考生进入科学营参加选拔;达创新试点班线未达少年班线,仅可作为创新试点班考生进入科学营参加选拔。
2007年出生的考生:仅可作为创新试点班考生进入科学营参加选拔)
2、少年创新科学营
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进入少年创新科学营,学校会再一次考察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开展科学前沿报告及生涯导航讲座,进行数理基础知识测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形式为笔试,通过测试者进入第二阶段;
(2)第二阶段:开设短期大学先修课程,组织科学与社会研讨,安排学习能力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非智力因素测试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
注意:此阶段入围考试成绩不带入,竞赛加分成绩不带入。
根据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的录取资格档次分为A档、B档和C档。
(备注:少年班考生:通过入围考试的少年班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学校根据其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
国二及以上考生: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二及以上的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学校根据其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
3、报名及参加高考
学校对考生的高考科类要求: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须选考物理、化学,其他科目不限;其他省份:理工类。
注意,考生的相关高考成绩仅供中科大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选拔使用,若未被录取,成绩不记入考生相关记录(毕竟是提前参加高考)。
4、录取
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资格档次的要求后,即可进入拟录取名单。
A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当年特招线(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则为理科一本线);
B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学校当年本科批次投档线下40分且在当年特招线之上(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则为理科一本线);
C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学校当年本科批次投档线且在当年特招线之上(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则为理科一本线),在不超过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择优选入。
入选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的考生,参加少年创新科学营并获取入选资格,则无需参加高考。
选拔通过后,学校将如何培养学生呢?
一句话概括: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培养。
展开说说,即是:
今年的入围比赛刚刚结束,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试题难度: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