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一次北京小学的期末考,普遍变难了?

最近期末考试周,很多城区的小学基本上已经考完了,这一轮的考试,尤其是对于临近升学年级的孩子,出卷的难度明显加大了不少。尤其是针对六年级上学期的统测,按照惯例都会作为小升初点招的校内分数标准。
很多家长都觉得今年的考试风格灵活了很多,之前常考常刷的“必考题”,在卷子里基本上都消失了,相反,结合北京和各城区的人文特点,出现了很多新题型。
其实,这一轮的考试难度加大,在12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释放信号了,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上,李主任就明确提出了:2024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整体提升考试评价质量,不断提升命题的科学性,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那什么样的命题是科学的,是有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
各区已经给出了答卷,一套科学的命题是带有多个维度属性的。
第一: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上体现应用性和灵活性,考得难不代表要超纲,比如丰台区数学最后一道题,将圆和周长的考点融合进空间站,考点很简单,考题很复杂,但要让孩子构建两种出舱口的图形变化,并且产生对比和结论,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第二:结合时事,扩大考察范围,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上面,绝对不再是就年级出年级,开放的属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第三:跨学科融合,这点上面小学的卷面难度考察度不算高,因为学科数量少,只有语数英三科,但是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等,互相融合起来考察,难度极大。比如2023年的生物小中考,满分的数量就极少。
这个信号的释放,意味着小学阶段的乐学乐考,已经属于过去式了。
之前几年,因为疫情,再叠加上双减,其实小学的期末考试试卷是相当简单的。
三科考完,一个班里面,295分以上的至少5个,285分以上的至少一半,除了极个别确实学能失调的孩子,各科均分,孩子们都能够保证在90分以上。
这样的模式,是很难筛选出初中校想要的孩子的,所以,校外的竞赛就开始卷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简历,无论是KPF,还是迎春杯,还是叶杯,这些比赛存在的原因,就是因为校内太简单,需要建立起另外一套评价体系。
大风要告诉大家,简历模式不会长久,因为在校内的选拔体系加大难度之后,学校本身就可以依靠考试来做筛选,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后,北中针对集团校内的几个小学,在数学学科上还额外考了一份卷子,用作额外的参考标准。
校内的提质增优,路很长,北京,已经在路上了。北京家长,也要在路上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