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精讲微课,比“小红书”更适合咱家娃!


很多家长都互相分析拔草:“小红书”诵读是可以,但要坚持下去确实太难了,得看孩子本身兴趣呀,得花大功夫带读呀等等。
分析得都有道理,从专业老师的角度来看,或者:
诵读
一、并不适合每一个阶段的孩子,
二、也确实无趣。
比如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诗歌的学习上已经过了只需要熟读成诵,整体感知的时候了。


更多的要逐渐学习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也非常需要老师带着了解诗歌背后的诗人,从诗人的一个个小故事出发,开开心心地学习古诗。
而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文章毕竟和诗歌不同,单凭诵读也无法做到朗朗上口,培养语感,更多的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吓退了孩子迈出的第一步。


可反过来看,三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启蒙阶段,在校内才开始接触篇目短小的小古文。
比如《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也是孩子本身熟悉的故事。
所以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拿着翻译好的小故事比着学,更起不到培养文言语感,积累翻译技巧的作用。

这可真是两难,如何在
引导孩子兴趣的前提下
又能有效学文言文呢?
古诗:《春雪》—韩愈
古文:《精卫填海》《嫦娥奔月》
古诗:《江村》—杜甫
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去核》
测一测文学素养与课后古诗文积累建议
古诗:《峨眉山月歌》—李白
古文:《囊萤夜读》《韦编三绝》
古诗:《问刘十九》—白居易
古文:《铁杵成针》
在古诗上,选取名人名篇,第一季将从生活化的春夏秋冬入手,但每篇又不止步于美丽语言与意境,诗人故事的趣味、诗词内容的深刻兼具!
在古文上,以校内古文与校外同主题古文进行对比阅读,短小有趣的故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课本开始提升孩子学习成就感,又有校外文言再次锻炼方法!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