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北京打响第一枪?别再以讹传讹了,教育部真的挺忙的…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85 浏览




接连看到这样的消息,我赶紧去查了下官方文件。

然而,相关文件没找着,却发现“取消中考”的声音,早在六七年前就有了。

图片

一边是坊间时不时就会传出消息,另一边是教育部忙着辟谣。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折射出初中升高中的压力,还反映出了大家对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渴望。

当然,最近的这则“取消中考”的消息,也同样是谣言。

追溯其来源,其实是北京教委在2022年3月19日公布的中招方案中,提及的“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

图片

出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

所谓“登记入学”,指的是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可以凭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获得高中录取资格,而无须通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数。

大家一听,不看中考成绩就能升高中,这难道不是要取消中考吗?

从去年的执行细则出发,“登记入学”距离“取消中考”还相差甚远(后面再给大家细说),其目的正如官方所言:

在于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

不过,放下误解不谈。

我们的确应当及时关注中招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北京近年来招生方式多元化了,一个不留神,被甩在后面是小,错过了利好政策是大。

为此,这几天我广征博采,搜集了一大堆中招资料,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北京中考的升学方式。

(p.s.其他省市的升学政策,和北京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些政策只是名称不同。读完文章理解其中的逻辑后,大家可以按图索骥,了解当地的中招政策)

登记入学

我先从大家近期高度关注的“登记入学”说起。

登记入学项目,2022年开始在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试点,它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列入硬指标,作为学生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在全国尚属先例。

2021年曾参与相关研讨的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

中考减少刚性、淡化选拔功能、高中多元发展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之一;普高登记入学试点,也是北京多年所提高中自主招生改革稳步推进的一部分。

2022年的试点校共5家,计划招收420人,全部招满。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计划招生80人;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计划招生80人;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计划招生80人;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计划招生80人;

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计划招生100人

今年的中招政策还没出,有专业人士估计试点范围会有所增加,初中生家长们务必多留意~

现在,我用表格给大家整理了一下登记入学的报名条件:

图片

其中,硬指标之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B,依据为学生所在初中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该报告册包括思想道德(分数占比25%)、学业水平(25%)、身心健康(20%)、艺术素养(10%)、社会实践(10%)、个性发展(10%)6个评价维度。

每个维度都有单独的分数,并最终形成A、B、C、D四个等级。

此外,这个报告册中还包含学生初中三年的实践活动记录、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个性发展记录(个人荣誉及成果展示、发表)。

如果报名人数远超计划人数,要怎么录取?还未见官方说法。

但是《海峡教育报》曾指出,若登记人数大于录取计划,实践中学校或存在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至于由此传出的“取消中考”,是言过其实的。

从去年的试点校来看,都是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录取对应最低区排名均在5000名开外。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孩子,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这项政策更可以被视为减轻中考分流压力的举措。

对于那些成绩不好,尤其是升高中希望不大的孩子,但综合素质不错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提前招生录取

提前招生录取,主要包括贯通培养项目和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的提前招生。

1.贯通培养项目

为了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自2015年开始实施“5+2”贯通培养项目,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所谓贯通培养,就是部分职业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完成贯通培养项目基础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

总学制七年,前五年在职业院校学习(前三年中职,后两年高职),后两年在本科高校学习。

贯通培养分为两个类别:

①高本贯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注册为所在高职院校学籍,本科阶段注册为合作本科高校学籍。

毕业后可获得由高职院校办法的专科学历证书,和由合作本科高校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

②中本贯通:中职阶段注册为所在中职学校的学籍,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注册为合作本科高校学籍。

毕业后可获得由中职学校颁发的中职毕业证书,由合作本科高校颁发的专科学历证书和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

此项目在提前批和统招批都有。

在提前招生批次,设置8个志愿;统一招生批次,则与其他统一招生志愿共同填报。

录取条件为:

图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贯通培养提前招生,要先于其他提前招生项目。所以,要报考的孩子,一定要衡量好再报名。

被贯通项目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后续的(校额到校和统一招生)招生录取方式。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副处长余俊介绍:

“那些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对某一个专业有浓厚兴趣,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明显的规划,有立志于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生们,可以好好地考虑一下贯通培养项目。”

2.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提前招生

参加贯通项目以外其他学校提前招生的考生,不需要网上填报提前招生志愿。

考生须在加试前与学校联系,向招生学校提供“成绩单”和“体检表”,并在规定时间按照招生学校要求参加专业测试。

专业测试结束后,考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在专业测试合格的学校中确定1所学校报考。

同时,要将本人及父母(监护人)签字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提前招生录取登记表”(招生学校提供)、“成绩单”,提供给拟报考学校,作为报考该校的依据。

各提前招生学校发布招生计划的时间为6月26日左右,办理报考手续及进行专业测试的日期为7月初。

图片

具体招生院校和信息,大家可以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中检索查看。

校额到校招生录取

校额到校(其他省市多称为“指标生”),是北京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中招录取方式,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包括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两个部分:

1.校额到校

校额到校,是各区的优质高中将50%以上的招生计划分配到一般初中校的招生形式。

招生名额直接分配给一般初中校,所在学校的考生只要符合报名条件,通过校内竞争就可以进入优质高中。

比如,小明所在的学校有10个优质高中校额到校名额,那么按照中考成绩校内排名前十且达到报名条件(即同一所学校连续3年学籍、有北京中考升学资格、总分≥570分、综合素质评价≥B)的考生,就可以进入优质高中就读。

每年校额到校的招生人数,大致为1.7万人。

2.市级统筹

市级统筹,是市级优质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各区一般初中校(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除外)的招生形式。

它与校额到校的最大区别是跨区招生。除了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其他各区的孩子都可以通过市级统筹实现跨区升学。

虽然校额到校也有跨区招生的情况,但比较少。可以说,市级统筹,是孩子跨区升高中的重要途径。

相应地,参加市级统筹的孩子,不仅要通过校内竞争,还要通过区内竞争,才能进入优质高中。

还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2022年某所重点高中在昌平区的市级统筹计划为2人。

小A、小B、小C是昌平区的前三名,他们都在市级统筹中报了这所重点高中,其中小A和小B来自同一所学校,他们所在的学校只有1个名额,那么小A会被录取,小B不会被录取。

最终,录取的同学为小A、小C。

虽然小B的成绩比小C好,但因为小B所在的初中只有一个名额,所以小B不会被录取。

每年市级统筹的招生人数,大致为1900多人。

在市级统筹中,又包括三个部分:

统筹一:都是名校,名额特别少,适合本区排名前几、目标冲清北的牛娃;

2022年中考,共有15所学校拿出了405个名额。

图片

统筹二:都是名校的分校,像人大附通州、清华附奥森等,名额比较多,报名的考生也多;

2022年中考共有9所高中拿出了1214个名额,比2021年增加了62个名额。

图片

统筹三:部分优质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与艺术、体育类院校联合培养。主要针对有艺术和体育特长的学生。

学生经过3年学习合格后,如果高考进入市属院校就读,可以申请转入“双培计划”或“外培计划”。

2022年中考共有6所高中拿出了330个名额。

图片

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招生共设8个志愿,每个志愿学校可填报2个专业。

录取总分达到570分,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的考生方可填报相关志愿。

图片

由于它在提前招生录取之后,统一招生录取之前进行。因此,如果校额到校未录取,并不影响考生后续的统招志愿填报。

统一招生录取

提起“统招”,很多童靴可能以为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了解。

统招批次报考的学校,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和职高。大多数学校面向区内招生,少量学校有跨区招生计划,按照中考总分和志愿填报情况录取。

这些大家的确都很熟悉,但在统招中有几个大家可能都听过,却不知道属于统招范畴的特殊招生方式。

像市级三好学生、校内和集团校直升、特长生、国际班,等等。

这里,我主要给大家说一说特长生和直升。它们都是在统一招生录取前进行的。

1.特长生

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生、科技特长生、艺术特长生。

一般面向本区招生,也有部分跨区招生计划,具体需要查看各校特长生招生简章。

特长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按照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测试合格后,须将报考学校招收特长生的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内,才能被录取。

想走特长生的孩子,最好上初中就关注目标高中校,并与该校保持联系。

2.直升

简单来说,“直升”就是不看中考成绩,就能被高中录取。

中考统招直升途径包括以下5种:

①市级三好生:按照政策规定,可以直升本校高中;

②本校直升:本校通过筛选、签约本校的一部分孩子,直接升入高中部;

③集团校直升:集团校内给予一定的名额,可以直升到本校高中;

④实验班直升:本校通过筛选、签约本校的一部分孩子,进入实验班,直升至本校高中指定的实验班当中;

⑤综合教改直升:个别学校有综合教改直升的招生计划,如人大附中2022年有270个综合教改直升名额。

2022年,北京市共有48所高中通过直升方式,共计招生1837人。

和特长生填报志愿情况相同,“考生须将学校招收此类考生的普通班专业填报在统一招生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栏内,方可以直升身份被该校录取。”

能够走直升途径的孩子,基本都是所在校的尖子生,在中考前就已内定。

其他招生录取方式

在这个部分,我给大家说一说“1+3”项目、提前签约及中职的自主招生。

1.“1+3”项目

1+3项目,全称“1+3”培养试验,是北京教委于2016年开始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试验项目。

学生在初二下学期,通过面试被高中提前一年录取,不需要参加中考就能直升高中。

被录取的学生,在初二学年结束后进入高中,在高中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4年的学习。

2022年,北京市共有41所学校参与市级、区级试验学校计划,计划招生总人数为3258人。

  • 参与市级试验学校计划的有7所学校:

图片

市级试验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学校招生,除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外,其他学校计划分配到校。

  • 参与区级试验学校计划的有34所学校:

图片

区级试验学校面向本区初中学校招生,计划均不分配到校。

总的来看,参加该项目的学校和招生数量都比较多。在培养时,不同学校也有不同的培养特色。

比如,央美实验为美术特色,二外附中为外语特色,牛栏山一中为理科特色。

1+3项目通常为单独编班,初三学习初高中衔接课,搭配综合素质课程。但由于高考改革,部分学校可能在高中阶段把学生混在一起教学。

申请条件非常宽松,只要满足下列3个条件就能报名:

图片

适合成绩排名在校20%-30%的孩子,可以冲一冲优质校。

每年7月开始报名,市级试验学校先报名,然后是区级试验学校。录取主要以“面试+摇号”的方式进行。

在申请时,每个孩子只能报1所学校,且录取后不得退出,所以大家务必提前看好招生范围、学校培养特色等,再做出选择。

2.提前签约

提前签约,是优质高中校为了锁定优质生源,而和学生私下口头定下的录取协议。并非官方录取方式。

通常在初二下学期,初三开学或期中考试结束,中考一模之后,以及中考出分之后这几个时间点,优质高中校会有所行动。

这种签约形式分“死签”和“活签”两种。

“死签”是该高中校承诺录取后让孩子进入其实验班;“活签”则是要看中考成绩,只有中考成绩达到要求才能进实验班。

目前据说高中校多按照后者签约。

3.中职自主招生

2022年中招政策中,和“登记入学”试点同时迎来的,还有“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

参与试点的学校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四个类别。

2022年共69所学校,总共计划招生1.6万余人。其中,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市昌平区职业学校等招生人数均在600+。

图片

数据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

已参加中考报名,具有本市中职教育升学资格的考生,均可报名。

图片

被录取考生继续参加中考,但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会公布具体分数),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对于那些没希望上高中的,也不走贯通项目的,可以直接选择自主招生。

参考资料:

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2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2年1+3人才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

北京考试报.七年长学制 贯通培养“能工巧匠”

川妈说说

要不是调查这个谣言,我都不知道北京中考原来套路这么多。

前两天我们还在聊,日子好快,再过两年大宝就上初中了,中考还远吗?都说海淀家长,真正牛是牛在“信息差”上。他们非常擅长收集信息、整合资源来托举自己的孩子。虽说,孩子的竞争最终还是靠自己,但是他们必定年纪小,经验视野有限,需要我们跑在前面做好引路人,站在底下做好脚手架。

好吧,不焦虑、不躺平。




发布于 2024-04-14 21:1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