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早培首次公布180名牛娃名单,鸡娃届的天花板将来何去何从?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16 浏览







2021年9月13日”人大附中”官方发布了《人大附中2021级早六新生入学记》一文。

图片

这是人大附中早培班成立十余年来,第一次官方公开“早培”的具体招生人数、班级、照片,甚至班主任的名字。约180名被北京家长誉为“天牛”的儿童第一次被大家所看到真容。

图片

官网发布了今年掐尖招生的全部学生的合影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早六1班38人、早六2班38人、早六3班38人,早六4班39人,早六5班30人。今年一共招了5个班,共183人。


附中官网发布的文章中,有学生撰文表示在9月2号的早陪新生大会中了解了早培班的发展历程:


图片


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鸡娃届的天花板“人大早培”的前世今生:


根据人大附中官网,“早培班”指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的实验。早培班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招生,目的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

早培班,是计划用3年到3年半的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级至初、高中的全部课程。近年来,人大附中对超常儿童的选拔增加到一年级,民间称为“早早培”,即低龄版早培班。

早早培、早培的选拔,精准地卡在儿童幼升小、小升初的重要节点上,而直升人大附中高中部的承诺,意味着孩子一旦入选,父母可以省去未来无数的升学烦恼。

其实早在1978年人大附中就开始了一项”超常儿童教育实验“,据媒体对人大附中的采访报道如下:


人大附中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源于1978年。当时中科大首届少年班在北京录取的3人中有2名人大附中学生。他们智力超常,学习能力突出,引起我们关注,也促使我们思考: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能不能将常态的中学教育与超常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因材施教、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

钱金荣老师是人大附中首届初中超常儿童实验班的班主任,他在教学中实践了中国科学院卢仲衡教授的数学心理教学法,核心就是鼓励学生自学,我经常去听他的课。当时教实验班的老师们学问都很深,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是在1985年,我听说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对我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我的理想是培养出夺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的学生。而要培养夺得国际金牌的学生,就不能从高中开始,必须要到初中去。所以,我选择到初二教普通班数学,并且组织了年级数学小组,选了50个学生参加,其中有30多人是数学实验班的。

我特别认真地带这个数学小组,把学生们分成了两个梯队进行分层次教学,还收集了国际、全国、市、区等各级数学竞赛项目的所有资料,印了七大本书。并且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们来给学生们讲课,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

当时,有老师跟我说,这个年级的数学不好,不要抱太大希望。在区里组织的初二年级数学竞赛中,我们学校只有两个学生获奖,而且只是三等奖。然而,在我办了数学小组一年后,学生们在初三时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北京地区赛的前30名中我们占了十多个,而且排名都比较靠前。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有2021年早六班的新生表示“能够通过努力进入人大早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图片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人大早培有多难进:


一位孩子参加了2021年早培班报名的家长,在小红书上发文提及,参加早培海选的儿童达到3万人。如果以3万人来计算,最终180名的入选人数,录取率为0.006,如果上述数据可靠,这个录取率,远远低于清华、北大在北京市的录取率。


早陪的测试过程有点类似杭外,但是比杭外流程更多更复杂。


和杭外类似的是,早培班的选拔过程中,有两轮被称为“现学现考”。比如老师会在很快的时间里讲解初二、初三的物理、生物等课程。讲完了,休息一下,立刻就讲解的内容进行考试。


一位2011年进入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北京学生回忆说,早培班招生包括一次四天左右的夏令营。在营中,学校会给参加考试的学生讲授初高中课程,下午则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测试。当年经过前期筛选后,入营学生约有两千人,最终录取了四个班级,共176人。


早培班试题内容涵盖语文、英语、神测、科学等。科学题中,考察方向包括物理、光学、基本粒子等。都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考试,并不局限于哪一年级。如数学涵盖六年级至初二,物理可以覆盖到初三,语文则要求大量的阅读积累。当然这些只是一份针对五年级儿童的考试内容。


所谓的”神测题“,可理解为神经系统测试,主要是智商测试。在更加幼龄的早早培简历筛选过程中,有的家长会注明智商测试结果。

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参加“早早培”准备简历,一位孩子在中科院智商测试中,得到了145。公认的普通人的智商,一般在100左右,超过130,可定义为高智商。可以进行智商测试的机构,包括“中科超常儿童”,儿童智力测评为600元一次,测试地点包含中科院心理所。测试年龄5-16岁。测试形式为人工施测,一般为1-2小时之间。


具体到2021年人大附中早培选拔过程是这样的,一共五步:网上报名、初试、复试、入营活动和通知录取五个过程。



一、网上报名


2021年7月8日 – 7月12日,进行网上报名。

在2021年7月的招生简章中,招生对象包括具有北京市学籍(非九年一贯制学校)且北京市户籍的五年级(2020-2021学年)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品德优良、智力超常,具有特殊才能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明显超出同龄人。

在报名和筛查系统体验中,人大附中会特别提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约为1%-3%,本实验项目针对的是这部分超常儿童,请家长慎重考虑后报名。

填写报名信息时,家长需写明自己孩子所具有的明显超常儿童的特征。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在哪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常之处,哪些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或创新潜质。此外,人大附中提示,请勿提供培训经历以及培训成绩


二、初试(第一、二场公益课)


7月18日,初试,分上下午两场。


上午考的主要是语文和英语。内容紧贴时事热点,考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涉及神州系列飞船、空间站的相关内容,很多都是英文的问题,对英语听力要求比较高。

还考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古诗、文言文、象形文字等相关内容,还有看文物,按照年代排序。还有中国名著、中国古代神话内容。


下午主要考察数学。据家长说考的比较难,共9道题,有的孩子说时间不够用。第一道题比较简单,后边考了很多排列组合的问题,还有一些数学规划的题。

直通三景点,15个城市去掉航线,时间,速度等,主要还是通过从生活场景中提炼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规划,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图片


三、复试(第三场公益课)


大概有3000人进入了复试,进入复试的人数比为10%。复试是7月20日收到短信,7月21日 下午19:00-20:40进行第三场公益课程活动。


复试跟初试不同,只考了数学,一共11道题。40分钟的公益课上,讲到了古典概型、条件概率、贝叶斯公式、容斥原理和几何概型。老师的讲解方式基本是大学概率论的教学方法,但讲得深入浅出,孩子们反映都听明白了,不过真正的考试中,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图片


四、入营活动

7月23日,学校以短信的形式,通知了约540个孩子参加7月24日上午在人大附本部组织的线下入营活动。

图片


据参加早培入营活动的家长分享,上午的入营活动,总共进行了四场,其中数学两场,语文进行了一场,还有一场就是分组做实验手工活动。考试一共在15个教室进行。


第一场数学是行程问题的学习,先上视频课后马上进行考试,1个小时,11道题。路线问题,有多少条路线。主要考察学生们快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规划建模的能力。


第二场分组活动,主要是分组搭建吸管的活动,用吸管垒高高。3人一组,大概20分钟。把三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来做实验、活动。这个主要是考察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三场语文,主要还是考察中国古诗词,古文化以及文言文知识。据孩子说,考了四首诗词,春夜喜雨,芙蓉楼送辛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另外,还考了古文学常识,有论语,庄子,老子,诗经,离骚,岳阳楼记等。最后是作文,看图说话二选一,一个是小人挖矿挖一半就走了,另外一个是兔子拔萝卜。


第四场数学,是概率和频率问题的学习。也是先上视频课后马上测试。


五、通知录取

由于人大附中早早培、早培的选拔,精准地卡在儿童幼升小、小升初的重要节点上,所以这两年也遭受了不少质疑。
比如2020年,由于全国在这一年开启了民办全摇号录取,不许民办掐尖,当时就有传言说:民办都不让掐尖了,公办初中更不能掐尖招生吧。所以2020年4月小升初季出现了大量人大早培取消的传言,以至于人大附中官方发布了辟谣声明:早培照常招生:



2021年风声更紧了,不过人大早培继续照常招生,有人说拥有民办初中都没有的招生选择权的除了各地的外国语学校估计就是他家了。
不过这个疑问也不难解释:早在2010年初,人大附中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时候,名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即早培班。
“早培班”的目的被指定为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力争把选拔的超常儿童培养成中国未来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表示,它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也无关。所以不应该受到小升初、初升高等政策的约束

关于多方质疑,校方也曾经做出过公开回应:


问:超常教育、早培,都曾在社会上有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会质疑教育公平的问题。您怎么看?

答:自1978年中科大创办少年班开始探索超常教育以来,经历了舆论热炒,也遭受过质疑批评。

我认为,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实现教育均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这是基本的教育公平;

第二个层面,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适合他的教育,这是更高级的教育公平,也就是中央现在讲的,有质量的公平。

在教育大格局中,超常教育虽非主流,但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保护教育生态的角度讲,它不但应该坚持下去,还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我们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时,既要立足基本,也要立意高远。

超常儿童仅占人群的3-5%,是人类的稀缺资源,更是中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力军和后备队。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给超常儿童以超常教育,不就是“因材施教”吗?拔尖人才培养没有破坏因材施教,不是教育公平的对立面。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支持,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


和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齐名的还有北京八中的“少儿班”和“素质班”。后者被家长简称为“八少八素”,这同样是另一个北京超常儿童的目标考试。
当早培班的考核方式,被教育机构摸透并开设针对的培养班型后,早培变成了鸡娃,北京的培训热被认为和这些早期选拔有密切的联系。
早培班、早早培,被喻为北京“鸡娃”的天花板。受访的北京家长们普遍认为,没见识过人大附中的早早培,都不配谈“鸡娃”。
“双减”政策落地一个月后,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以选拔超常儿童为目标的早培班还会继续存在吗?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发布于 2024-03-11 20:1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