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获奖作品选(一)
-
-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8 浏览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祖国给我们安宁,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知识,同学给我们情谊,朋友给我们帮助……我们安享着和平的阳光雨露,我们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沉醉于春花秋月的美好……然而,有没有那么一个时刻,你曾感动于身边的某个人、事、物,甚至会在心里想一想,该如何报答他(她、它)?请以“拿什么回报你”为题写一篇文章。也可根据题意自拟标题。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被拥着进入试场。回眸,身材矮小的母亲站在路牙上,吃力地踮着脚尖冲我微笑:“别紧张,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温热的泪水倏然滑落——母亲,我该拿什么回报你?家里的阁楼上搁置着一块深绿色的半截石膏,依稀分辨得出是一条裤子的形状,一条左腿从腰延伸至脚底,右腿只齐半截膝盖。十五年前,它禁锢着我的童年。二十二个月时,我被查出左腿髋关节错位,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否则瘫痪在床是我的最终宿命。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面对重男轻女的奶奶的情绪,面对亲友们善意的规劝,面对我的病症可以满足让家里再添一个健全孩子的政策,你并未放弃我,而是带我去了上海医学中心,求诊于医术最高明的医师。婆婆曾告诉我,奶奶主张把我送进社会福利院,那时的你不知哪来的勇气,在大街上公然顶撞她:“孩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就要担负起一个做母亲的责任!”我常常腆着脸皮说,当年的母亲之所以迸发出“泰山石敢当”的气魄,是因为我的脆弱引发了你内心深处的爱怜,勾起母爱的强大力量。其实我又何尝不知,当年生性好动的我总给你惹下各种各样的麻烦。第一次术后,由于我从床上爬下来导致钢针移动,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为此,你直到现在仍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不已。在家与上海之间,寒来暑往,春去夏至,父亲在军营里守卫着大家,你独自一人支撑起这个小家,抱着我,手术、拆线、取针、复查……你为了我放弃了深造学业,辞了职在家看护年幼的我,灿若白雪的银丝早早爬上你的鬓边。在你的照料下,我终于能像正常人一般行走,只是骨骼的磨损早已使我永远失去了跑跳的能力。班里的同学们嘲笑我行动迟缓,而我只敢悄悄地伏在座位上,看着同龄的孩子们奔跑跳跃。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奔跑的渴望使我的脾气异常暴躁,把内心的苦闷一股脑儿地加在你的头上:“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你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你默默地揽住我,两滴冰凉的泪砸痛我的前额:“别瞎说,别瞎想,要好好儿地活,好好儿地活!”史铁生在怀念母亲的文章中写道:“咱们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不知怎地,我总是在无数个月华如练的夜,想起你温暖的、带着淡淡油烟味的怀抱。婆婆曾私下对我说,你很羡慕史铁生的母亲,因为她养育了一个好儿子。纵然英年早逝,但她的一腔心血并未付之东流,她那懂得感恩的孩子写这样一篇文章来凭吊她,想毕九泉之下,也可含笑了。你之所以藏着那条绿色石膏这么多年,心里总想着有一天,你那不懂事的女儿能写出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那么你这些年的放弃与付出也总算没有白费。而你从未对我提起这些,和天底下的母亲一样,你很少对孩子提什么要求。当我出门玩耍,你总叮嘱我注意安全;当我考试失利,你常安慰我尽力就好。或许,我那些所谓的小有成就根本不值一提,但我忘不掉九岁那年拿到电子琴十级证书后你的微笑,忘不掉收到希望之星英语大赛邀请函时你的欣喜,忘不掉中考进入区前十名时你的不知所措,更忘不掉刚刚迈进考场时你脸上的热切期盼……你热切地希望着我能以自身的努力弥补肢体上的不足,又害怕给我带来过重的压力,使本就乏味的生活丧失快乐与温暖。母亲,你的女儿总是不懂事,不像别的孩子那般勤奋学习,总想着对你说:“妈,新评出的四部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替我买好不好?”母亲,你的女儿常常是自私的,常在你想与我讨论一部文集时,用“你懂什么”的借口搪塞,忘却了你在为了我放弃了工作前,也有着一个文学梦与诗意栖居的心。母亲,我的学习总是那么忙,那么不愿考虑你的感受。我似乎的确从未陪你逛过一次商场,替你扔过一次垃圾。而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你看着上大专的表姐化着花里胡哨的妆,同姨母一同在街上做着我认为“浪费光阴”的闲事时,眼里有一闪而过的羡慕。母亲,我竟不知,该拿什么回报你。我的生命与健康,是你所给予;我的温和与善良,是你所教授;我儿时的作文,也大多由你所启发。你给了我全部的光阴与爱,丰腴了岁月,潮湿了流年,而你对我的要求,只是平平安安地生活。难以想象,若十五年前,没有你的坚持,现在的我是否正躺在社会福利院雪白的床单上,静望着天空的云卷云舒,幻想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是你给了我一条自由行走的左腿,让我拥有了独自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的能力。母亲,我该拿什么回报你?在我写过的文章里,有看守校门的老爷爷,有买早点的孀居阿姨,却唯独未曾为你写下只字片语,你年复一年的无私关爱,让我快乐而安适,总以为理所当然。母亲,你不懂事的女儿在考场上一字一句地写下对你的感念,道一声迟到了十八年的感恩,是否也算尽了一份微不足道的报答?【点评】
母亲放弃自己深造学业的机会,对患病女儿不抛弃、不放弃,终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女儿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拿什么回报你?”学习史铁生,有了这篇朴实真挚的文字,已经足够了。文章前后呼应,突出了主题。本文荣获特等奖。 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分别选择一个,组成“甲如乙”的比喻形式,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语文如雨(决赛特等奖)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 王诗涵
先秦时庄周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源自这片天地,凝聚无数祖先智慧的语文,更是美的结晶。语文无形,一本本翻开的文学作品,便是它的载体。随着我们年岁渐长,阅历丰富,语文带我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我们沉浸在奇妙的文字里,仿佛沐浴了四季的雨——春雨绵绵,夏雨热烈,秋雨萧瑟,冬雨深沉。正如四季之雨各异,文学题材不同,万千气象,天地大美,造化于语文之中。
早在我们伊呀学语之时,一个个汉语拼音便为我们敲开了通往语文世界的大门。“a、b、c、d……”课堂上,我们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大声朗读,慢慢地掌握了26个汉语拼音,“横、竖、撇、捺……”渐渐地学会书写汉字,老师逐渐把我们引入语文世界的走廊;而后,我们能够连句,能够成文,能够在纸上挥洒激情。记得小学老师在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时,语重心长地讲,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死记硬背学习,就像绵绵春雨,滋润我们于无声之中。老师不过是引路人,走进语文殿堂,还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欣赏啊”。一场绵绵无期的春雨,打湿杨柳垂下的丝绦,灼亮桃树的华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领略五千年春雨之美,也采撷着语文之美。
父亲是一位雅士,年轻时酷爱读诗。最喜有夏日风雨,电闪雷鸣的下午在阳台站定,手捧一卷卷诗词集放声吟诵。从前我常笑他“颠狂”,真把自己当成古代的风流才子了。他也不恼,慢慢为我讲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等人的典故。我望着他被一首首诗词灼亮的双眸,在心底暗暗地向往“礼法岂为吾辈设耶”的豪情,向往“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向往曲水流殇的风雅。于是往后的每一个下午,父亲带领着我一起在阳台上读诗。有时阳光明媚,他带着我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恍然间,似乎耳畔真回荡着惊涛拍岸之声。那一瞬,身边不再是家中的花草,而是赤壁遗址边的礁石。我抬眼望着父亲,他的眼中流露出的豪情也浸染了我,我也觉得有股悲壮环绕着我。有时窗外风雨交加,父亲的声音纠缠着震耳的雷声,响亮道“欲与天公试比高”。猛烈的暴风雨,挡不住父亲读诗的激昂慷慨,也挡不住从前那位伟人在雪地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夏雨猛烈,像千军万马杂着风沙卷来。就像父亲带我在读五千年山河,壮美不言,令观者豪情满怀。
秋雨与春雨不同,春雨的绵是细软的绵,是将万物浣洗一新的绵,而秋雨的绵则是剪不断理还乱,就像自古以来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恨情愁,说不尽,道不完。
情感,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络,将人死死罩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含蓄的爱情。当爱情融入诗句,虽无直接将之宣于口那般大胆热烈,却在诗句中沉淀着坚定的誓言。思念恋人的女子愁思如秋雨,将刻骨的相思寄托于红豆中,送于远游的恋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妙极,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刚舒展愁绪凝着的蛾眉,相思又漫上心扉。她的心底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静画红妆待君归,可君何日还呢?“巴山夜雨涨秋池”,李义山的一句诗绘出了才子佳人相思的画面,淅沥的秋雨中,彼此都思念着远方的一个人。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呵!一个个“秋窗风雨夕”使少年的我们了解爱情的缱绻,虽不曾到经历的年龄,但从语文中,我们懵懂地向往这一方未知的天地。
冬天,万物归于沉寂。冬雨无常,经常夹杂着片片雪花,带来一场胜似一场的寒意。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末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更是暗示荒凉与悲戚。才子佳人看红楼,更多的是看到宝、黛、钗三人之间爱情的缠绵。但我以为,红楼的主题当为幻灭。想当年,四大家族是何等荣华富贵,接一次驾白银如粪土般肆意挥霍,最终四大家族走向衰亡。且黛玉含恨而死,宝玉了悟出家,宝钗抱恨终生的悲剧结局,像一场沉沉的冬雨,将荣华名利全部埋葬。
读完红楼,像冬日阴沉的上空下起了冬雨,无声无息却深藏悲凉。语文的深沉,也如冬雨一般,向我们讲述暗藏在生活中的哲理。
春、夏、秋、冬四时之雨不同,所领略之景色也不同。语文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汉语拼音到文学作品,它陪伴我们,滋养我们,沐浴我们……
(指导老师:何文峰)
【点评】
作者选取“语文如雨”这个比喻,找到了语文和雨之间的联系与共性,通过春夏秋冬四季雨的不同,联想到语文的“万千气象”丰富多彩。特别是作者从自己的成长与阅读生活进行书写,不落俗套。文章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真情实感,充满文学的语文味。本文荣获特等奖。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体裁多种多样,诗的内容包罗万象,诗的风格气象万千。诗歌具有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看成文学的代名词。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一定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充满诗意的境界,找到值得歌哭的故事。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组合成“( )如诗”,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诗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者,言千里之志,抒万种情感;诗者,记白驹过隙之时光,展沧海桑田之变化。祖国如诗,纳九州四海之风物,汇万里江山之美景。祖国如诗,传承千年之变化,延续不灭之精神。祖国如诗,颂扬砥砺奋斗之品质,描绘改革开放之画卷。神州大地何其辽阔?望那北国风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青青绿草,清河环绕。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风吹草低,显现成群牛羊。看南国景色,低山丘陵星罗棋布,奔腾长江水,润绿三角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石奇美,独享“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黄河水,中华母亲河,西起世界之巅,东归渤海口。原本冰山的融水,却携黄沙而下,污浊了自己,养育了中华代代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西北独有的大漠风光,搭建起万里丝绸路,聆听驼铃声阵阵。荒漠中的绿州,不仅是清凉,更是新生!噫,好一幅万里江山图,好一首中华娟秀诗!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一个大国所拥有的不仅是壮美河山,更是它千年流传的精神内涵。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息源远流长。炎黄子孙世代传承着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进,饱经苦难而更加顽强——它就是中国精神,浩浩中国魂。它是苏武的持节匈奴吞毡饮雪,不辱国威;它是岳飞的精忠报国奋力抗金;它是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决绝一语;它是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拍案而起;它是天安门广场前有识青年的振臂高呼……它或仁义礼智信,或勤劳致富自强不息,而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诠释了我们传承千年的中国精神。细细品读,祖国如诗,吟咏千年的不灭精神,支撑着万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时代建设取得诸多辉煌硕果。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功自主突破我国桥梁建设技术难关。科研团队的不懈攻关,成功让嫦娥玉兔升天,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是人类太空史上的里程碑。深山中的那抹银色,是地球通往太空的眼睛,FAST天眼将人类的感官延伸到更辽远的宇宙。华为5G技术的率先研发,更是标志着我国将在该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回忆往事,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华民族陷入黑暗史。而今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取得的无数硕果无一不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七十年来我们披荆斩棘,七十年来我们砥砺奋进,我们的党领导人民书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中华奋斗史诗。这诗,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诗歌是一种先进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人们的情感智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一个诗歌兴盛的民族必然有强大的灵魂,一个诗歌兴盛的国家必然会强盛不衰,而一个如诗般的国家必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纵观祖国,风光无限;千年文化,不灭传承;起身阡陌,跻身世界;生于华夏,得以咏诗;观之天下,觉其如诗;祖国如诗,幸甚至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很有胆识,选取“祖国如诗”这一宏大主题,具有挑战性。文章以诗歌是一种先进文化载体为主线,从地域万千风光、历史中华魂魄,科技改革成果三部分高度概括,讴歌祖国,激扬文字,气势恢弘,表现了新时代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奋斗精神。更难得的是,文章采用赋的文体,语言精练,铿锵有力,颇具汉语古韵之美。
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曾经率领湖人队获得了NBA总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比说:“获得第二名,只能说明你是头号输家。我要做最好的,没有其他选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看待第二名?你有没有过获得第二名的经历?请围绕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同学们,安静!”班主任“吴妈妈”迈入教室,将一张明晃晃的白纸在我们眼前挥了一挥,露出神秘的笑容。屏气,端坐,我尽力让平静淡然写满自己的脸,但又确确实实听到胸腔里的心跳加快了节奏。这次该不会还是一样的结果吧?“这次期末考试,我班成绩整体上升。”吴妈妈特将视线移至某个位置,“特别是我们班的年级第一,W同学,在全市位列28名,成功跻身前30。大家掌声鼓励!”咯噔!我心里的一根弦断了。但我的手还是随着众人做着机械的开合运动。“第二名,Z同学。你只比W同学低了5分,成绩很稳定……”吴妈妈后面又说了什么,我没听清楚。不,准确来说,我不愿再听。我感觉到右臂的触碰,扭头,同桌用手肘碰了碰我,轻声在耳边说道:“继续努力呀万年老二,什么时候考次第一给姐妹们争争气,让大家都看看,我们理科女生不比男生差!”她半带着打趣意味。但我自己清楚,这“第一”和“第二”的差距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是成绩单上永远排在第二行的名字,是光荣榜上不能位于最显眼位置的照片,是老师心目中其次想到的学生,是……我心中的一道坎。新学期开学,我将座位选在W同学正后方,这样每天就能探个明白,我与这第一究竟有什么差距。课堂上端坐静听,耐心记录;讨论课踊跃发言,积极交流;课堂后专注思考,偶尔离席……经过观察,我失望地得出结论:这个“第一”的学习生活和我也没有太多差别嘛。“时间!”这是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一定是因为我在时间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饭后,睡前,还有很多扩充的空间。于是,我和W同学单方面地较上了劲。他不动,我也不动;他离席,我坐下接着学。就连早饭时间我也不去食堂,而是啃着上学路上买的面包,右手的笔在纸面舞动。睡前自不用说,我对自己用尽“苦刑”,只为多坚持半小时。可我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小测验,大联考,还是同样,让我屈居第二名。这天,正前方那个一直低着头突然抬起,W同学直立转身:“同学们,你们看到我的英语笔记了吗?”后方几位同学一致摇头,我也附和道:“你再找找看。”但我的手触到抽屉里那个厚厚的硬皮笔记本。W同学失望地环视四周,我急忙低下头,不让涨红的脸颊落入他的视线。在此之前的我一定没想到,我会用这种低劣卑鄙的手段去竞争那个名次。只是我更加迷茫了。回到家后,我翻看W同学的笔记,字迹工整,批注细致。头顶的风扇呼呼吹动,在我耳边嗡嗡作响。我还是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老师,我要怎样才能进步呀?”和老师面对面时,我竟感到舒心了一点,“一直以来,我努力追赶,但怎么也无法考取第一。哪怕一次也好,我想要证明自己……”班主任拉我坐下,轻声细语道:“孩子,老师一直不知道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你没有注意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进步吗?刚入学,到今天,你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我随着老师手指的地方看去,同学们每一次的成绩都被班主任保存下来,当然也有我的。一行行数字时有波动,但如平缓山地,逐渐上升,直到今天高度。“名次不代表一个人所有的学习情况。你们在跑800米的时候,总有一个能力领先的‘领头羊’,一直跑在最前方。团队跟随着他的步伐,也能跑得又快又稳。”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而你,一直跟着领头羊奔跑,稳步向前,也一定能有辉煌的明天!”我一时无言,用力地点了点头。回想最近自己的想法做法,只觉羞愧。“你可以做集体的第二,但你一定要不断前行,做自己的第一。”老师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底。我将笔记本归还,向W同学道歉。他轻松地笑了笑,并没在意:“没关系,以后我们集体共同努力,大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高考。我也期待你超过我的那一天!”我觉得长久以来的重担终于落下,心里那重石的压迫感也消失了。名次不代表一切,我在前进。之后的考试,我不再为“第二”苦恼,因为我知道,我要做自己的第一!
本文根据命题材料写作,以自己学习成绩总是排在第二名的经历,表达了对于“第一”与“第二”的态度,不仅描写真实、生动,而且通过老师的教诲,写出了对问题的辩证思考。许多同学都以议论文体去写,而该同学写成了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角度新颖,较好地表现了主题。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