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的学生家长都是什么人?来看看和你想的是否一样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71 浏览




人大附中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重点学校,现在又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近日一则名为“人大附中学生的家长都是什么人?”的问答在知乎引发热议,本期小海为大家整理一下大家的评论和说法,以方便更多家长了解这所学校。


人大附中的学生家长都是什么人?


知乎@今夜美人清不寐

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个别确实有权有势。再次强调一遍,人大附中不是贵族学校!不是贵族学校!



知乎@张金荣

精简一点的话分两类

一、家里没矿也没权但是教育理念很先进的,老师的孩子/高校系统的孩子等

二、家里有很有钱或者高官



知乎@江湖之远

想上人大附中,那么好,小学三年级进入高三模式。家长还要给力,就是意识,财力,时间都要跟上。



知乎@匿名

答主北京中学top2毕业生,随手答一发。

90%的北京环境语境下的中产阶级。(包括但不限于大学中学小学老师,官员,军官,以及如医生、会计、艺术家、金融从业者等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

10%的权贵官僚或者富有人家。

同理北京东西海的大部分重点高中同理。如四中,清华附,十一,实验,师大二附等等。没必要神化,虽然起点相比于其他城市却是高一些,但不算很夸张。



知乎@六部尚书

我是人大附中的学生,我家属于普通中产,在我们班里,大部分中产,少部分偏远地区名额进来的,寥寥无几的子弟和你们所谓的权贵。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在座的要是对我校的了解仅停留在:不努力上隔壁,或者是:一心向美国看不上清北的话,或者是:我一个亲戚/朋友/哥们/内部知情者说过XXX之类的话就请不要回答这个问题了,谢谢 。

我爱我的母校,因此,我不希望大家误解她,虽然有很多的传闻,有好有坏,但也请各位甄别,不要被地摊文学和误传带了节奏。



知乎@O2StmZ

不好说,但八成以上是普通人(此处与权贵阶级对应)

有家长手眼通天的,直接捐一栋楼换名誉校友,那个没辙谁让人家家里有钱呢

但绝大多数都是靠自己努力上来的。当然,不可否认高知家长多,毕竟家庭氛围摆在那里。



知乎@匿名

国际部的学生家长就比较高段位了~权利和财力都比较雄厚。

我知道一个叫王**的同学,在竞选学生干部,然后她妈妈的下属整个团队出动帮忙,无偿义务加班为王同学助力,真是团结一心啊!可敬可敬!



知乎@匿名

做生意的话,雷军女儿,肖建华儿子这样的在我校有不少,但是更牛的是那些家里是高官的,小到科级,大到国级全都有。但是我们学校也有普通人的家长的,有了名额分配之后,有的孩子家长就是农民,是真的农民啊,家徒四壁那种,所以说高可以高到你无法想象,低也可以低到吓你一跳。



知乎@中丞沙里奇

作为附中的毕业生。我只能说绝大多数都是平常人。



知乎@茉莉

我觉得很多人在彩虹泡泡里窥探这一群孩子。难道真正的视角不应该是反问自己:这群孩子的父母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你在干什么?这群孩子在努力改造世界的时候你的孩子是否一样努力?



知乎@匿名

考不上就别找理由,就是自己实力太弱。  就这个时间,我敢保证高一数理一,综合一的省一们都没睡觉,先看看你自己,再对比对比别人。

我了解的很多早培家长都是工薪。挣得绝对和你家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人家小学一年级就为了奥数学到一直十点半,小学二年级就拿了迎春一等奖。你高中都未必见得。人家3年级就开始学二次函数,6年级学完高一数学,不是你能比的。

如果你觉得考上rdfz的都是土豪,那么确实有一小部分,因为他们既比你有钱,也比你努力。我就不信你家是贫困户还缴不起那点课外班的学费。



知乎@匿名

本人

小学和北大附小齐名

中学和人大附中齐名

大学和清华齐名

土生土长北京远郊人

爸爸高中学历 在职读的本科

妈妈大专学历

爸爸是我们那个区的国企中层

妈妈是我们那个区的医院护士

北京教育真没你们想的那么固化



知乎@匿名

我妈同事儿子是人大附的,中考考进去的。坐标北京某郊区,中考应该是全区第3,普通家庭。

知乎@匿名

老师上课的时候提过,rdf其实家里搞zz相关的不太多,主要是这几类:

1.周围大学的子弟,人大清北这种,全国顶尖大学应该没人反对吧

2.金融相关

3.研究所里面搞研究的

亲身经历也是普遍感觉有钱的人一定会有一部分,但是大部分也还是中产家庭而已,没有真的人均家里千万资产



知乎@匿名

身边大部分同学家长都是普通中产,父母学历很多就是大学生(当然博士也不少),生活至少在高中阶段大家都没什么奢侈的表现,几双鞋几件衣服老穿也没什么时间老买新的,老吃711大家也会唠叨比食堂贵好多。我的父母都是大专学历的确较为少见,但是我交流的圈子父母不少在清北大家也丝毫没有隔阂。总体氛围很开放,大家较为看重是学习态度和待人处事的方式。看多了网上比较偏激的言论不太敢实名,但还是希望打破大家成见。



知乎@匿名

普通人。我妈是北京人,高考失误去了大专,后面工作以后专升本。我爸是河南人,高考勉强过一本线,去了当地的某二本学校。他俩是某国企同一单位不同部门的同事。要说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大概他俩都是单位的骨干?不过都这个岁数了,不当个骨干什么的,这辈子基本上能说是白干了也不夸张吧。

再说本人,本人小学就读于家门口的某不知名小学,快出了城六区的那种,初中考试考上人大附中分校实验班,高中被本部签约但仍通过自己中考成绩进入本部某靠后实验班。

就这?有钱?非富即贵?活祖宗?我要是没钱呢?你给我补上啊?



知乎@匿名

本人rdfzer,人大子弟,只占非常少一部分比例

翻过全班的学籍卡,家长大多数都是职业很普通的普通人,当然也不乏有大佬存在,但绝大多数绝大多数都很普通



知乎@Ericfa

不知道,估计有一半父母的大概率是高知父母、鸡血家庭(即老一代凤凰男女,儿女不进清北都是失败的感觉,更牛逼当然是哈耶普斯麻,拜托一些崇洋媚外的顺义妈妈就不要拿其他常春藤(虽然也很牛逼)来吹牛逼了,2030年后大概率不如清北),即60-80年代通过读书完成跨越阶层的人,如80/90考上北京顶级大学的非北京上海人。

我知道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绝大部分是高知(老一代凤凰男女)家庭。

以上可以用三个字总结:考一代!

如果你非得说还有极少数的就是权贵,他们也是考一代。土著能考上的很少,除非是父辈985家庭。



知乎@匿名

反正没有非富即贵。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北京户口,妈妈中专,爸爸大专。目前在北京无房,家庭月收入(工资+理财)不足两万

我可能算是rdf中较低层次的一个例子【摊手】但我相信我的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人。



知乎@匿名

人大附中第十届早培在读生说一下,人大附中的初中大体分两个教育体系:早培和本部(人本)

早培:纯考,全北京前160的水平

人本:绝大部分为考的,小部分为排位,走关系的很少,但肯定有。ps:人本有分层教学,所以走关系的基本上都不在最好的班。

至于家长...只能跟你说 早培的学生家长都是那种全身心为了孩子的家长。跟身份没关系,都是普通人。



知乎@思未岁

我偏个题吧,我是清华附中初中和101中学高中毕业,都是市重点。我的父母毕业于清华,就职于科研单位,家庭收入不过百,在同学中算中等吧。海淀的家长真的都很厉害,尤其是我高中同学的家长们,毕竟高中就得回高考地读书了,我有好几个同学都走了。



知乎@匿名

我就是人大附家长。

孩子五年级点招进去,初一读到目前高一。

孩子学习很自觉,很自律。一半是天生一半是身边同学影响。你就说最近疫情时期,大人在家办公孩子在家上学。孩子每天准时起床穿校服听网课,上体育课,做操。晚上自习。自己还找额外内容学习做习题。这股精神自叹不如。

我呢,很普通,从十八线农村考学出来,有幸进入了互联网,做了十几年乙方。身边的很多家长各行各业都有,医生,老师,科研单位居多。有权有势的也没听说有几个。

就事分析,我觉得能考进人大附,天赋占一部分,习惯占一部分,家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指导,在小升初阶段发力早,规划早,执行力度强。至于子弟入学,哪个大学不是如此呢!

——————

现在高二,说说高中家长情况。

进入高中后发现家长层次明显比初中又上一个台阶。

我们是实验班,普通班不太清楚。

实验班主要是凭实力分班考进。

父母北大清华及其他名校居多,教授,科研骨干,公务员居多,对孩子教育及未来职业规划未雨绸缪。



知乎@匿名

实话说,是有权贵的(什么大企业总裁副总裁的子女一抓一大把,真正的权贵也有,我当时同年级有一个,好像父亲在军方有背景还是什么情况,神秘到根本找不到具体信息,但确实是真“权贵”,在学校里一手遮天,能在风评不好学习也不是很出色的情况下轻松拿下学生会主席团位置给新上任校长甩脸色的那种,全学校老师领导都捧着)

不过尽管有这么多高官、权贵子女,不代表我这种普通中产出身的人在rdfz就不存在,其实总体来看大部分人还是出身北京中产/中产精英,父母是学历比较高的中产的人还是蛮多的,大部分考清北复交的其实应该都是中产/中产精英家庭出身,不过北京的中产线毕竟emmm....

本人小时候从外地迁到北京的,说到这种不由得心情非常复杂,刚来北京时经常为家庭出身感到自卑,曾经在外省省会住在市中心学区房,父母也都很体面,到了北京上学后日常感叹自己出身低...海淀圈太卷了,唉,不过还是感谢父母一直用心培养让我有考进rdfz这种地方的机会,不过那三年想来对我曾经幼小天真的心灵进行了降维打击是真的...



知乎@匿名

ICC来答一波儿。【中产及以上,高知】是基本条件(毕竟出国党),医生家庭和从事公务的家庭偏多。其余就没啥特别的了。

没有什么【海淀父母鸡娃】的狗血传说,也没有【人均家里有矿】的传说。但家长们整体素质很高,几乎也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类型,不露富,但给小孩的资源都不错。典型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吧……



知乎@匿名

大部分是普通人。无非是普遍更重视孩子教育。可能家境好的比例比别的学校稍高一些。但就我个人体验好像没有北大附中家境好的人多(不是国际部)。



知乎@匿名

具体需要看是什么班。

实验班,和大部分普通班,都是用一轮又一轮的成绩筛选出来的学生,家长没有特别。所谓“北京考二代”,已经有很多答案解释得很清楚了。同学家长里有低产的基层员工,有中产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也有高产的大小企业主、大小公务员。具体来说,同一个班同学家长里,有超市收银员、肯德基后厨,也有某省副书记、某部副部长。同学们平时嘻嘻哈哈玩在一起,没什么特别,阶级融合有活力。

普通班里,每年有一个特定的普通班,比较不同。这个班是用来灵活处理、满足各项政策需求的。比如rdfz跟某个学校合作、交换学生,然而学生底子薄,就进这个班。比如某位小领导,子女有需求但是能力实在跟不上的,找些所谓特长,就进这个班。一小部分rdfz学生出现在负面社会新闻上的(类似某天一、某某豪车撞毁之类的),大多也出于这个班。这个班产生的根源不是学校,而恰恰是旁的考二代家长们。考二代家长们一致坚决反对任何非考试胜出的学生成为孩子同班同学拉后腿。荒唐。

A Level 国际部,也不太一样。这几个班是高收费的国际教育,以出国常青藤为第一目的,不参加高考。这些家长都是有足够资金支持孩子一路出国深造,一般以大小企业老板、高管为主。捐个楼、捐个篮球场什么的家长大多出自这里。

谁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只希望别好心办了坏事,让身边只剩下同类,给孩子造了信息茧房,坐井观天。



知乎@回眸一笑百人追

家长是考一代,孩子是考二代。考一代就是从外省考到大城市的重点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的精英。每年全国50%的清北毕业生和20%的985毕业生留在北京,还有十几万海归,每年十几万人落户北京,而北京每年只提供全国10%的清北和1.5%的985名额,所以大多数的考二代相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都要遭遇学历滑坡,这倒不是因为“基因的均值回归”,而是典型的资源锁死下的内卷!详情请见《人才高地的残酷竞争,北京家长的集体焦虑》,该文作者塞冬是从贵州考上的北大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留京,他的妻子是云南某地级市的理科状元,而他们夫妻觉得孩子将来在北京能考上贵州大学就不错了。过分强调“基因的均值回归”是在向政治正确献媚!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符合政治正确,但现实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概率远大于“寒门出贵子”的概率!



知乎@陈健坤

在人大附中的环境里,学生成绩和家长学历关联度比较高;和家庭财富,社会地位关联度并不高。当时我们班里有几个背景很显赫的学生,他们成绩并不突出,但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直接起飞。我们那届的年级第一家长是北大教授,上一届的年级第一家境非常普通。

人大附中每届的顶级学生,尤其是早培班的,都有相当多是普通人家出身,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入学,在附中的舞台上茁壮成长。像鼎石这种高中学费一年40万直逼藤校的才是真的富二代集中地。

其实美国本科申请结果能作证这点。人大附中这几年美本申请一般就是旁证家长群体里并没有那么多有钱人。美本申请如今很大程度靠家长花重金购买额外资源帮助而不靠学生自身实力。收费80万一个人,申请顾问人均哈耶普出身的的海理中介每年申请结果都是HYPS屠榜。实力不够,金钱来凑的竞争中人大附中就发挥不如高考了。



发布于 2024-03-11 17: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