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京沪,广州小升初卷得太低调了

在网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海淀妈妈、顺义妈妈、魔都妈妈,那些“妈妈”的鸡血之名走出了城市,闻名于全国,只要亮出ip地址,就能圈住一大波鸡娃家长,但这之中似乎鲜少看见“广州妈妈”的身影。
难道是广州人太低调、太佛系?......低调也许低调,佛系就不一定佛系了,常常有家长在群里感叹,平时安静如鸡,参加活动居然发现几千几万人一起争夺少少名额,实在心累,可想而知广州家长其实都在暗卷。
都说鸡娃有两大前提:经济和学历。经济是鸡娃的物质基础,学历决定鸡娃的高度。
而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吸纳着各方人才,出来鸡娃的广州家长们水平也不低,但为什么和北上相比,却显得那么“斯文”呢?
第一,观念不同。
北京名校多,氛围熏陶人均学霸,有很多考一代考二代,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热衷脱产/半脱产鸡娃,由于经验丰富,鸡起娃来事半功倍,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规划妥妥包分配,实际上是在复刻当年成功的自己。
上海有较浓的海派情结,相当一部分卷不动国内,就选择海外国际路线,东南亚、北美、欧洲等成为重点考虑对象。于是卷外语卷出新高度,有些孩子中考分数上了重点高中线,也会选择去国际高中。
广州鸡娃更多是升学刚需,相比京沪的鸡血家长,着实过于“佛系”,双减过后两极分化很明显。一部分彻底躺平,鸡学位等摇号直升;一部分遇鸡则鸡,应招生要求拿证书冲竞赛,只为上目标重点班,为日后升高,中高考铺平路线。
第二,门槛不同。
北京升初的特殊渠道和广州也很相似,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收集JL,筛选后通知,且点招是一大特色,因此极其看重孩子的简历丰富程度。校内成绩优也不够,还需校内荣誉;校外奥数依旧是头牌,信息学竞赛也在打开新赛道,英语pet是标配。
上海冲顶级民办,考公重、走国际路线、参与三公招考等方向,也都需要从小规划提前学,小学段的竞赛要从小规划,如袋鼠数学、澳洲AMC、美国AMC等,对英语要求更高,需要剑桥英语、小托福等证明傍身。
广州择校相对不复杂,路径多样不单一,想上豪门冲花杯和p,目标只是一线二线重点,没有BS证书直接冲mk也能杀出一条血路,课内极其优秀都能让区属龙头校高看一眼,所以压力还是集中在和牛娃争豪门一线的赛道。
之前分别火爆北上广XSC圈的三份简历
北京xsc圈流传的JL
上海xsc圈流传的JL
广州xsc圈流传的JL
当然,三座城市的升学难度,不能完全由一份简历说明,比如北京那份明显是文艺方面特长,数理方面偏弱,据说没有被重点中学DZ;上海的是三公学校青睐的学神风简历;广州的是牛中牛,高一被清华破格录取,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些简历的共同点都是满满当当,考验孩子,也极其考验家长的规划能力,头部娃的背后还得是头部家长。
牛娃赛道其实大同小异,政策和门槛决定了鸡娃要提前多久鸡,鸡语数英还是鸡信奥。优质资源都是高度集中,考验的都是家长。
如果只求正常升学有书读就行的话,广州相比其他两地反而难一些。
2023北京初三考生11.4W,普通高中招生8W。
2023上海初三考生10.2W,普通高中招生7.5W。
2023广州初三考生15.6w,普通高中招生6.9w。
三者普高率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广州考生人口多,学位紧张,资源分配不均衡,家长担心未来孩子考不上高中,而这又关乎到初中能否选好,进而是班型能否选好,都是很明显的问题。
第三,鸡娃方式不同。
京沪全职高知多,除了报一些高端班,更热衷于半脱产/脱产的自鸡,常伴在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卷孩子首先从自己卷起,听直播、水群、收集信息等绝不遗漏,因此都是计划怪,规划能力一流,能够充分利用好校内学习和校外假期时间,在各平台搜海淀/魔都鸡娃博主,你会看见满满当当的学习模板。
广州鸡娃选择自鸡的其实不多,更多交给机构和老师,虽然紧张孩子的成绩,但也更在乎孩子的成长,比较支持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我们总说海淀妈妈、魔都妈妈、广州妈妈,那爸爸呢?不可否认,现阶段鸡娃大部分的主力还是妈妈,爸爸做辅助,但无论妈妈还是爸爸,都是一群努力的家长罢了。
三座超一线城市的鸡娃差异,代表了三种升学环境,不论鸡与佛,都属于不同教育理念,殊途同归,总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好。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