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超常班的初筛,儿子没通过,但我很高兴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6 浏览




图片

1

传说中”八少八素”是啥?


北京市八中的“素质班”和“少年班”,是与宇宙第一牛校--人大附中设立的“早陪”齐名的、对智商超常儿童进行筛选的早期培养项目。


从考核方式来看,个人觉得八中的考核更趋近于天才少年的选拔。因为人大附的早培题虽然难,但正常人基本还看得懂,而八中的选拔题,问题首先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正常人看不懂。


图片 

我第一次接触八中的试题来自于广泛流传于网上的808神测题,几道题看下来,不但题没做出来,眼睛还彻底地花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作为一名普娃妈,我一直对八中神测敬而远之。但今年儿子正好满足海选的年龄条件,又有一个关系好的孩子妈一直鼓动我们参加,最后彻底把我打动的是这句话:


“就当带孩子做一个免费的智商测试呗。你去中科院测,还得花几百块钱呢。冲着省钱,你也得去。”


2
报名及考前准备


按照八中官网的《招生简章》,我们下载了针对筛选考试设计的“甄别系统”,填写了申请表。没几天就通知初审通过,可以参加初筛。


这里说一下,初审只要是年龄符合、户籍学籍没问题,基本都是通过的。


初审通过到初筛的时间其实很短。但即便只有几天时间,各教育机构还抓紧时机推出了各种针对初筛的培训课程。


以我对八中神测题的了解,题型主要考察的是智商而非记忆能力,短时间内想要对智商有极大提升是不可能;


另一个,我是觉着:如果连初筛都要靠密集地应试集训来通过,说明孩子不是那块料,即便勉强上了,后期也只是被神童们全面碾压,对孩子的心理建设也没什么好处。


因此我们没有报任何班,甚至连网上的历史题型都没看。


初筛以前有一次体验,主要是让孩子熟悉网上做题的感受,毕竟往年都是书写的形式,而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改成网上进行。


体验的那次儿子大受打击。


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题型,彻底懵了。前面几道题完全没有看懂,只听到他在书房不断唉声叹气:


”不会做,不会做。“


体验完毕,儿子带着哭腔告诉我:


”开始根本就看不懂题,后来慢慢能看懂了,时间又不够了,第三部分题没写完。“


我安慰他说咱们只是为了体验,不是非得做出来。而且之前从没接触过类似题型,有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我问他正式的筛选还参不参加,他想了想,说:报都报了,那就参加吧。


正式考试前唯一做的准备工作就是买了一盒巧克力,因为儿子说在手机上看到,考前补充一点糖分,免得做题的时候饿。


关于考试的公正性,只是在考前由考生念了一遍“诚信宣誓”,没有强制安装额外的摄像头,也没有反复强调家长不能协助。


我仿佛听到八中自信的画外音:“您要是觉得自己行,您就上。”


事实上,这次考试的题,首先晕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3
正式初筛




28日下午7:30正式初筛,说是1小时时间,实际上45分钟就收卷了。


孩子从书房出来,说一共三部分,各15、30、20道题,题目和体验那天又不一样了。


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实在没有思路的题,他就凭直觉挑选一个答案,然后赶紧做下一题,所以题目都做完了。


我是第二天看网上的文章,才知道这次的初筛有多惨烈:


首先是三个模块的题型全部换新,大部分题型和体验以及网上流传的题没有关系。


其次是难度加大,图形推理需要观察图形变换规律然后进行推理,设计了反向替换、内部左右互换、圆方互换等。


图片


三是时间紧。第一部分15题15分钟,第二部分30题20分钟,第三部分20题10分钟,平均30秒要解出1道题。


很多家长说孩子一出来就哭了,网上一篇名为《八中初试炸窝记》文章中描写了家长的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中还有一个妈妈,说她为了不影响孩子考试,坐在家门口打了一个小时的蚊子(因为担心有快递上门)。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4
结果出来,我们没过


初筛的第二天,我们上网查了结果,是预想中的“未通过”。


令我意外的是: 在完全裸考的情况下,儿子的“空间能力”得到了“优秀”,“工作记忆”能力得到了“良好”,即便是网上反馈今年难度非常大的推理部分,他也得到了“普通”。


在对题型一无所知、完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孩子没有崩溃、没有弃考,在“体验”中被打击后知道调整策略、从开始做不完题到合理分配时间,他的意志和心态是智商之外,更令我欣慰的品质。


5
几点感想:


1. 高智商的孩子客观存在。

这次除了几个朋友的孩子轻松通过初筛,还有能秒解其中图形题的孩子,只有6岁。家长能认识到孩子智力上的差距,很重要。


2. 考不上八少八素,很正常。

今年共有2万儿童参加八少八素的筛选,按照去年的录取数量 (150人),录取率不到1%。除了智力的因素,也有运气的因素。对于录取结果,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心态都要放平。


3. 机构的应试培训作用不大。

个人觉得针对八中的考题,机构的作用不大。八中试题考核的空间能力、图形推理能力,不但和天赋有关、更和长期的培养、训练有关,想在短期之内有突破,很难。


4.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以往一提到“智商”或者“思维能力”,大家通常都会想到奥数。儿子上过奥数班,应该说奥数方面的题型还是接触过一些。但最初看到八中的神测题,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懵”。这也提醒家长: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不能仅仅限于鸡兔同笼、顺水逆水。家长首先从思想的牢笼里跳出来,孩子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绝大部分孩子都只是普通孩子。

在天降神童的时代,家长的客观冷静、不功利对孩子的培养尤其重要。与其对“超常”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脚踏实地,选择和孩子个性、能力想匹配的教养方式,任何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助长“,从长远来看反而害了孩子。 


我很欣赏八中在检测结果中留下的话:


人的智能表现是多元的,每个孩子所具有的潜能也有差异,北京八中超常教育是针对超常儿童进行甄别和培养的实验项目。本次甄别涉及孩子的部分能力,不代表孩子的全部能力。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推理、空间、记忆等多种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希望您能理性看待此次甄别结果,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建立信心,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相信,在您的关爱和培养下,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之路!


恭喜这次通过初次的孩子,预祝你们在复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筛中落选的孩子,也不要气馁。一次考试的结果,不代表全部。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未来发展的空间也是无限的。愿你们在学习中感受兴趣,建立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片

发布于 2024-04-03 19: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