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清华附中初二上语文期中试卷
清华附中初二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检测
2021.11
一、基础·运用(共 18分)
(一)《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家国从来是同心》的评论,请你阅读这则评论,完成1-5题。(共 10分)
今年,为了防疫大局,超过一亿人选择就地过节,不少人继续坚守工作岗位,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上亿人留守坚守的背后,是家国一体的炽热情怀,是家国同心的价值追求。
今年春运,人口流动规模明显低于往年,全国铁路客流同比大幅度下降。就地过年的群体,有农民工、在外地求学的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部队官兵等。据中国劳动学会等单位对外出农民工进行的“百企万人”快速调查,受访农民工中有 77.61%选择就地过年。
每个不回家的人,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每一趟跋山涉水的返乡,都是向着家奔去。“回家”这两个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着千钧般的分量。
每个不回家的人, 。入冬以来一些地方出现散发性和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春节期间大量人员流动聚集,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扩散。春节疫情防控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由于很多人舍弃了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机会,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上亿不回家的人不chuò( )努力筑起了战胜疫情的坚固城墙。
每个不回家的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历来怀有家国情怀。在这个特别的春节,上亿人的付出,既是为了国☐也是为了家。每一个春节不回家的人都是在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每一个dān( )精竭虑坚持岗位的人都是在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这种情怀既是春节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
(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热(chì) 承载(zǎi) B.炽热(zhì) 承载(zài)
C.炽热(chì) 承载(zài) D.炽热(zhì) 承载(zǎi)
2.在括号里填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缀 殚 B.缀 惮 C.辍 惮 D.辍 殚
3.文段中填入口中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 B.”。 、
C. 。” , D. 。” 、
4.文段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
5.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都为防疫牺牲了团圆 ②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者 ③都为抗疫作出了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新华社近日发表《让“流浪”的古籍回家 天一阁启动流散书籍访归工程》的新闻,请你阅读这则新闻,完成69题。(共8分)
①让“流浪”的古籍回家 天一阁启动流散书籍访归工程
新华社宁波10月12日电(记者顾小立)记者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获悉,该院近日正式启动天一阁海内外流散书籍访归工程,让流散在外的原藏书通过数字化等不同形式“重返”天一阁。
“ ,草屋老树相因依。”天一阁环境优美,具有典型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范钦为保存藏书。制定了当时最严厉的规定:②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只可惜在450余年的历史传承中,天一阁原藏书历经明清易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种种战火劫难,藏书不断流失,不少珍本善本流落海外。
“天一阁藏书一经散选往往或佚或残,迅速消亡,③搜寻起来有如大海捞针,难度不可估量。”天一阁博物院副院长饶国庆表示,即便如此,各方对流散书的追踪调查从未停止过,鉴于目前流散书大多归于公藏的现状,“数字归阁”将成为此次访归工程的重点。
据了解,“数字归阁”将通过馆际协商把流散在外的天一阁旧藏古籍进行扫描,制作成高精度的数字古籍。这些数字古籍一方面将在古籍闻览室提供开放阅览,另一方面将通过制作高仿书、数字展览等形式增进群众对天一阁历史的认知与了解。
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的“天一阁”,必将在新时代,用新的方式继续最大限度地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有删改)
6.天一阁藏书众多,收藏新老家谱的数量已接近五百五十部,内容涵盖百余个姓氏,同时也收藏了一些现代作家的书稿。以下对相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鲁迅,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藤野先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并反映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B.陶弘景,北魏思想家。他的《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山高水净充满生机,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人间美景的自得之情。
C.曹植,三国魏诗人。他的《梁甫行》如实记录了下层人民流离失所的困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D.《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7.天一阁藏书众多,同时也收藏有不少书法作品。下面对书法作品欣赏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图(1)作品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B.图(2)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C.图(3)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D.图(4)作品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8.选文第二段开头两句是关于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请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石潭白鱼相追逐
B.石潭白鱼自出没
C.石潭白鱼急出没
D.石潭白鱼径追逐
9.新闻也可借助修辞手法增加文字表达效果,下面对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①处划线句采用拟人手法,将流散在外的藏书通过数字化等不同形式“重返”天一阁的过程说成是“回家”,不仅生动可感,而且读来颇有亲切与欣慰的味道。
B.②处划线句使用排比,通过罗列种种严苛的藏书族规,表现了范钦对天一阁藏书的无比珍视视甚至是过度保护,同时也表现了藏书价值之大,不肯轻易示人。
C.③处划线句借助比喻,将寻书的过程比作大海捞针般艰难,形象地表现出珍贵藏书一旦流失则几乎没有“生还可能”,体现馆长对搜寻工作深深的无奈和绝望。
D.④处划线句通过引用,不仅说明了天一阁名称的由来,而且借《易经》中“天一生水”这句话,传达出一种美好愿景:失散古籍必将回归,传统文化必能传承。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一)默写。(共4分子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1分)
1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1分)
12.《使至塞上》一诗中,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语句是: 。(2分)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和《蝶恋花》,回答13-14小题。(共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3.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词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钱塘湖春行》颔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颈联再写俯察所见花草,由静到动,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B.《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C.《蝶恋花》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D.《蝶恋花》总的印象是意境幽深。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
14.这两首诗词都描绘了春景,春天分为早春、仲春、晚春。《钱塘湖春行》写的是 ① 春景象抒发了作者② 的心情:《蝶恋花》写的是 ③_ 春景象,抒发了作者④ 的心情。(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 题。(共8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壬子七月,予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竞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幕山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 申眉高谈,乐说旧事。(节选自李叔同《西湖夜游记》)
1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客师范学舍(4)乃入湖上某亭
A.门 / 只是/ 客居/就 B.窗户/ 只是/客人/就
C.门 /但是/客居/ 才 D.窗户/但是/客人/才
16.下列选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原文∶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我和张怀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
翻译∶庭院中的积水如此清明澄澈。
C.原文∶高楼当风,竟夕寂坐
翻译∶每到晚上,(我)独自坐在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清风。
D.原文∶游众星散,流萤出林
翻译∶游客们纷纷散去,萤火虫在山林中显露出身影。
17.这两段文字中都有写景的部分,请对【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分别进行赏析。(4分)
答∶__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被誉为研究中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毛泽东,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假设你是红军某报记者,要为此事件发消息,请拟一个恰当的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3分)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阁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0-22题。(共10分)
【材料一】
人每天应该睡多少个小时
年龄段 | 建议睡眠时间 | 缺乏睡眠时间的危害 |
4~12岁的儿童 | 这阶段的孩子每天睡10-12 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 | 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
13~29岁青少年 |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时,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中午进行一小时之内的午休十分必要。 | 这阶段青少年熬夜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皮肤状态。易出现皮肤受损,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 |
30~60岁成年人 | 成年男子需要6.49小时睡眠时间,妇女需要7.5小时左右,并应保证晚上10点到早晨5点的"优质睡眠时间"。 | 这阶段人群缺乏睡眠会容易疲劳,甚至出现猝死等现象。 |
【材料二】
人为什么要睡觉
2014 年,神经学家 Jeff Lliff 在一次演讲里说到了一个实验结论,解释了睡眠有什么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睡眠的原因。
人体器官的持续运转需要能量供给,遍布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就负责解决输送营养的问题,利用血管传送营养素和氧气到全身的每个部位,给器官提供能量,经过演化的淋巴系统清除细胞产生的垃圾。
大脑是人体中一个特别的器官。大脑的能耗非常高,需要消耗全身能量的 20%-25%,虽然它只占全身质量的2%。大脑也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输送营养,获得能量供给的。但是,大脑里没有淋巴管,那么问题来了, ?
大脑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池",里面充满了干净、透明的液体,叫做"脑脊髓液"。脑料髓液充满大脑,大脑产生的废物会排到脑脊髓液里,然后跟着脑脊髓液一起流到血液里,把废物排出,但是,大脑里的液体和废物,并不是随便就渗透到脑脊髓液里的,而是通过一个特别的"开关"来控制这个过程。这个开关,很有可能就是睡眠。
Science 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在睡眠时,脑脊髓液更容易在脑内流动,因此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里的代谢废物可以被高效清除,让大脑恢复活力。
所以,这个研究的结论就是告诉我们一—睡眠是维持大脑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大脑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必要条件。它通过探究睡眠的作用,告诉我们"不睡不行"。并且,当睡眠不够,脑内的垃圾不能完全清除,就会积累到第二天,从而加重大脑的负担,减少它的运转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不足,表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思考。
【材料三】
睡前禁忌
忌睡前用脑。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的话,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以便放松脑子,容易入睡。否则,如果脑子处于兴奋状态的话,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形成失眠症。
忌临睡前进食。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中有些部分的活动节奏便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则胃肠、肝、脾等器官就又要忙碌起来,这不仅加重了它们的负担也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系统的功能区也会兴奋,从而在入睡后产生恶梦。
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要使情绪平稳为好。
(选文资料来源于知乎网等,有删改)
20.小明今年初二,经常熬夜学习。要劝服其早睡保重身体,下列哪一项不适合作为依据(2分)
A.如果熬夜学习,睡前用脑过多,时间长了,会容易形成失眠症。
B.晚睡使脑中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影响人的活力、注意力。
C.晚睡容易引发皮肤疾病,使人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等问题。
D.睡眠不足容易使人神经中枢紊乱,情绪上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
21.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问题",使语义完整,逻辑通顺。并结合内容说明理由。(4分)
答∶
22.请你依据上述材料,给某同学的作息时间提出两条建议并说出理由。(4分)
6:30 -----7:30 | 起床、早餐 |
12:30 ----13:30 | 午间打篮球放松 |
18:00-----21:00 | 写作业、复习 |
21:00--21:30 | 加餐吃汉堡 |
22:00 | 上床睡觉 |
答∶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晃来晃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23.文章以“我”的求学过程为线索,叙述了宗月大师(刘大叔)和我的往事,请按照时间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4分)
①_ →刘大叔来我家声明出钱支持我上学→②_ →③_ →④__ →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我出国前,刘大叔出家为僧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很爱我,然而“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我却不能去上学,主要是因为贫困的家庭根本拿不出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
B.刘大叔偶然到访,作者对他进行的衣服、手、眼睛等进行了细节描写,旨在强调出自己在富人面前暴露了贫穷后的自卑心理。
C.“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等句子写出作者命运突然得到改变时的惊喜、恍惚等交织在一起的心情。
D.全文由称呼“刘大叔”到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改为“他是宗月大师”,无不饱含了对一位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的恩人的深深谢意与敬意。
25.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提到刘大叔“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请结合宗月大师的人生故事说说它们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
五、写作(40分)
26.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清华附初二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检测答案
2021.11
一、基础·运用(共18分)
1.C(2分) 2.D(2分) 3.C(2分)
4.很多人舍弃了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机会,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或者:由于很多人舍弃了与象人团聚的宝贵机会,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分)
5.B(2分) 6.B(2分) 7.A(2分) 8.B(2分) 9C(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献写。(共4分)
10.芳草萋萋鹦鹉洲(1分) 11、岂不罹凝寒(1分)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二)古诗阅读。(共6分)
13.A(2分) 14.①早②喜悦③晚 愁苦/惆怅(每空1分,共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8分)
15.A(2分)16.B(2分)
17.【甲】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作清明澄澈的积水,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色皎洁,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
【乙】中“晚晖落红,暮山被紫”意思,晚霞落下了红光,傍晚下的群山仿佛被披上了一层紫色,篮是好看。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落”“披”赋予晚霞与群山人的情态,写出了夕阳西下笼罩群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傍晓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甲、乙赏析各2分: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
【乙】译文:1912年的农历七月,我再次来到杭州。住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宿舍里。刚到杭州。天气还是很热,可院子里的树,已经开始落叶--夏天就快过去,秋天马上要来啦。每到晚上,我独自坐在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清风。就这样过了六天,到第七天傍晚,干脆叫上姜丹书,夏可尊两位好友,一起夜游西湖。来到西湖边,只见晚霞为群山拔上了一层红幕,熬是好看。天色断暗,游客们纷纷散去,山林中的萤火虫却渐渐显露出身影。我们几个泛舟西湖,阵阵清风,送来丝丝凉负。下了船,就来到湖心亭[注:原文未明说是何亭,但既然在西湖中,应当就是湖心亭】里,几位好友拿出茶具泡起茶来。品评古今人物、畅聊稗官野史。
三、名著阅读(共5分)18.D(2分)
19.飞夺沪定桥,三十勇士建奇功(或三十勇士飞夺泸定桥;全军渡过大渡河;大渡河英雄万岁;红军夺取泸定桥)(人物1分,地点1分,事件1分,共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0-22题。(共 10分)20.D(2分)
21.问题:大脑所产生的废物怎么(如何或通过什么)排掉?
理由:①上文提到“人体器宫”通过“经过演化的淋巴系统清除细服产生的垃圾”。因此,出现的问题应该是大脑所产生的废物怎么排掉。
②下文所讲述的内容是大脑废物通过航奇储液代谢垃圾来恢复活力,正好印证了上文的问题。
(问题2分,关键词:大脑废物1分,排出或代谢1分。理由2分,依据上文说出理由1分,依据下文说出理由1分)
22.建议1:建议中午有半个小时午体时间。午体可以舒缓一上午劳作时的大脑疲劳让下午的学习精力充沛。
建议2:建议取消睡前加餐吃汉堡。睡前进食会增加肠胃负担,也让人不容易入睡,影响睡眠质量。(共4分。每条建议2分)
(二)阅读《宗月大师》,完成23-25题。(共9分)
23.①我家贫体弱无法上学;②我跟着刘大叔去上学;③成了学生的我时常受刘大叔接济;④我由私整转去公立学校,刘大叔来帮忙:(每空】分,共4分)24.B(2分)
25,这几处都运用了细节描写(点明措写1分),第一处写他抽空来看望朋友、关心孩子,洪亮的笑声塑造了宗月大师爽朗、不以富骄人的形象;第二处写他的财产被连蹭带骗后所剩无几,但他仍然笑声洪亮,塑造了他心胸豁达/不计得失/乐善好施的形象;第三处写他家产散尽后入庙为僧,每天为僧侣和穷苦百姓布施,但他自己却节衣缩食,此时他依然笑声洪亮,塑造了他心胸豁达/不计得失/乐善好施的形象,他已是真正的佛,普渡众生,忘我无私。(3点答对2点即给2分)
六、“诗风词的”伴青春(共10分,每空1分)
27.明月楼高休独倚 28.长烟落日孤城闭 29.燕然未勒归无计
30.明月不谙离恨苦 31.欲寄彩笺兼尺素 32.竟无语凝噎
3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4.会挽雕弓如满月
35.何妨吟啸且徐行 36.把盏凄然北望
七、“古文华章”亲风雅(共10分)
37.A(2分) 38.D(2分)39B(2分)40.C(2分).C(2分)
【一】译文:披韩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绝壁千尺,直入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四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霾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恰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二】译文:向南走二里,经过第二个峡谷的南边,有村庄在大路的右边,名叫波罗村。在西边的山脚下有蝴蝶泉这样的异景,我听说这事已经很久了,直到现在才得到当地人的指点,于是(我)让仆人挑着担子,先前往三塔寺,(投宿)何巢阿所住宿的僧舍。而我独自从村子南边往西山脚疾行走了辛里,看见淙淙流动的清泉,沿着它逆流朝西边走了半里,就到了山脚下。(在云南苍山种摩山麓)有一棵一个人合抱这么粗的大树,靠着山座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弘泉水,自树的根部的小洞中涌出向东流去,(泉水)清激如镜。东面不远处。又有一棵小树,树下也有一个小泉,也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去。两眼泉汇合成一丈见方的池沼,这就是刚才还流的上游了。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那成千上万的真糊蝶又须尾相街,从树项倒着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络绎不绝。游人都从那个月开始,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
我在广东西边的三里城,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令人惊异的地方,而现在时间太早,还没有开花。向当地人询问,有人说,瑚蝶是花变化而成的。有人说是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了同类,不知道谁说的是正确的啊。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