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深圳中考志愿填报 | 如何定位目标高中?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66 浏览




就快要填报志愿了,“孩子目前的成绩可以上哪所高中?”,这是大部分初三家长比较焦虑和关心的一个问题。

分数线年年不一样,涨跌幅度也比较明显,2023年深户学生541分可以上前四十大的末位高中,而这个分数放在2022年可以冲到前二十六大。

分数变化这么大,那到底该如何定位目标高中?以下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01

根据分数看定位

模考在题型和难度上都努力靠近中考,但仍是以仿造中考题型为主,往往还会稍微增加点难度。而且非市统改也会有评分标准的差异,所以定位学校,不能直接以模考分数对标往年中考分数。

按照往年的情况大部分考生中考成绩都是高于模考的,一般排名中位的学生分数高出20-30的情况较多,这也取决于考生基础掌握情况,以及考场发挥情况的。当然也存在中考分数低于模考的案例。

每年各高中学校每年中考录取分数都有所浮动,但可以看到头部高中变化不大。所以,目标四大、十大到底需要多少分?下图为2023中考录取分数线,大家可以对照参考~


02

根据排名看定位

01

年级排名定位

根据孩子在年级排名,再结合往年所在学校中考录取情况,看对应位置可以录取到哪些高中,这种办法也是比较靠谱的。

如该学校往年年级排名前50名可考入十大,而两次大考校排都在50左右,则可大致先把目标定在十大这里,接下来再收集后面其他考试排名,最后以此来细化填报方案。

政策之下,很多学校现在都不对外公布成绩和排名了,大家可以私下问学校老师来获得孩子在学校的排名!同时查看初中学校的中考喜报,以此来评估孩子目前处在什么水平,比如四大水平、八大水平、十五大水平等。

02

市/区排名定位

从排名+录取比例来看定位,这种方式也是比较靠谱的,因为中考说到底就是全市排名的竞争,但实际操作有难度,除了没有明确的排名数据,这里有两个不确定量要考虑进去。

第一是志愿问题,例如成绩在四大档位的学生不一定都去报考四大,这就让后面的学生也有了机会,所以A+(5%)都可以冲四大。

第二是排名问题,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只有部分区等级线数据,各区成绩也存在差异,精准定位全市排名并不容易,所以定位不要太“死”,不管哪一种方法都一定是存在局限的,一定要综合考量,上下留有空间。


03

参考等级线看定位

没有排名,那就要看分数等级。分数等级分为单科成绩等级和总成绩等级。划分的方式如下图:

图片

在往届中考录取中,通过各高中招生计划人数和等级线(全市)比例大致可以对标为目标高中。以2023年中考录取为例,各等级线对应的目标高中如下:

·A+线对应前两大(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录取分数线;

·A头对应8所公办高中(从深外到北师大附中);

·A中等级线对标13所公办高中(从南外高级中学到深高级东校区);

·A尾线则是对标16所公办高中(从科学高中龙岗分校到中科附高);

·B+头对标12所公办高中(从第二外国语学校到深高级高中园文博高中);

·B+中线对标7所公办高中(从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到深高级高中园有为高中);

·B+尾线对应17所公办高中(从盐港中学到深外高中园理工高中);

·B头对应14所公办高中(从二实明远到布吉中学)。

当然这只是一种参考方式,各区之间整体水平也有所差距,可以对应的上下调整来看。同样,区总分在B+等级线(25-50%),深户可以定位在公办高中线上,非深户也有很大希望能上公办。

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到,深圳中考近三年A+、A及B+线所对应的各科分数情况及总分情况。

·A+线近三年总分基本保持在570分以上(满分610分);2023年对标前两大,深实验深户录取分数线是573分。

·A线总分保持在530分以上(满分610分);2023年对标前四十三大,末位学校是深实验高中园明理高中,2023年深户录取分数线是533分。

·B+线总分保持在480分以上(满分610分);2023年对标前七十五大,末位学校是深外高中园理工高中,2023年深户录取线是490分。


04

其他方式

此外校园开放日,或高中学校的招生群也是信息获取的渠道,如本区热点学校签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你查到本区的统考排名。




发布于 2024-04-02 20:1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以下浏览器

  •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I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