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个上海家庭的小升初挣扎。

开学第二周,机构老师就在朋友圈里提醒:请家长务必及早关注三公招生信息。
三公是指上海三所面向全市招生的顶级初中,每年报考人数么牢牢,但能拿到面试单的屈指可数,最后录取的更是凤毛麟角。
老师问我:您家孩子参加过AMC考试吗?(没有);小托福有850分以上吗?(还没考);得过青创杯一等奖吗?(没有);拿过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吗?(没有)。
对方沉默了一会儿问:那您孩子有什么优势吗?
他妈有一百万粉丝算吗?
机构说像您这样的情况最好请一个升学顾问,需要关注哪些信息、重点参加哪些考试,我们帮您一站式搞定。
我跟朋友感叹:明明住在上海下只角,消费却像在纽约上东区。
最近看完的一本书
2018年纽约升学顾问的费用大概在2万美金左右
小田明年就要升初中了,去哪里读书成了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
上海小升初实行摇号制,一旦落选,只能回到学区对应的初中,偏偏我们对应的初中非常差,重点高中录取率不超过20%。
顾问帮我分析:虽然现在每个学校都有名额分配,但你放心把小孩放到这样的学校里去吗?
几个朋友立刻附和:对的对的,初中环境非常重要,搞不好就要轧坏道。
也考虑过干脆转轨去念国际学校,虽然学费是笔大开销,但小田的人生也许会更开阔一点。
过来人说未必要那么早下决定,国内基础教育那么强,念到初二再做选择也不迟;但另一种声音说,大方向的选择越早把握越好。
我问小田你想不想以后出国念书?他说狗去我就去。
册那。
身边有朋友带小孩去清迈读初中,据说那里气候好、距离近,消费水平也适中,更重要的是将来申请英美大学比较方便。
然而这种选择动一发而牵全身,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信念。巧了,这两样东西我和小田都没有。
顾问老师说现在开始准备,努努力也不迟。新加坡的数学竞赛打起来、白名单的科创竞赛准备起来,你们本来不就准备考小托福吗?那就争取刷到850分以上。
老师准备的课表里,小田每个周末要上两小时编程、两小时数学、最后还有两小时英文。
我听了脑袋发疼,付出这一切,不一定能换到一个面试机会,但我和儿子一定会翻毛腔。
老田倒很乐观,他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就让儿子去摇号嘛,我们的运气不一定会那么差。
一把无名火从心底窜上来,五年前上小学就是这样。我说提前准备个学区房吧,老田说用不着,最后儿子摇号进了菜小。
只有我知道小田为了进更好的小学付出了什么;也只有我知道当年我们明明有条件为他创造更好的机会,却什么也没做。
我不甘心,五年后再次把一切都交给运气和天意。
摇号入学真的带来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吗?我看到的是普通人越来越大的信息差;是越来越贵的资源,是越来越卷的比赛;是越来越多的机会只留给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
我尽力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小田,我和他说:你只要选好航行的方向,妈妈就是你的锚。
可当我一个人找顾问、看学校、排时间、做选择的时候总忍不住想:那谁又是我的锚呢?
一个躺不平又卷不赢的普通家庭,在上学这件事上,要花多少精力、花多少钱、跌多少跤?而这一切,仅仅是让为了孩子成为一个有选择的普通人。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