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大白本自鸡心得
-
-
北京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9 浏览
背景:孩子是北京二年级学生。从大班开始纯自鸡,时间投入为每天晚上45分钟。学习路径:高思课本1-4年级->高思导引3年级->大白2年级->大白3年级。以奥数教材为主线,不提前校内。学习目标:在合适的时机考入机构高端班型(如果到时候还有的话)。谈到奥数,高思导引和大白是绕不过去的两个里程碑,几乎是有高端班型孩子的必经之路。但使用高思导引和大白时,很多家长都有下面的疑问,它们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哪个难度更大?什么水平可以开始做?先做哪本?是否需要做所有题目?关于高思导引的分析请参考《高思导引自鸡心得》,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讨论一至三年级大白(因为我自己只做过这三本)和三导的比较。睿爸之前的文章也有对大白的评价,也提到过高思导引和大白的优缺点。我主要是从实操出发,文中可能有一些表述不准确,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大白的特点
高思导引是2013年高思出版,一直没有大的改版,题目很经典但是太传统了,很多机构都是借鉴来改一下(或者直接照抄)。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下,已经是“基本功”级别。大白是2017年出版,收集了很多新的题目,再加上学而思的教研,所以是对高思导引一个很好的补充,两本全做不会有太多的重合。虽然现在有不少孩子很早就接触了奥数,但是奥数在一二年级时更多的作用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适度的拓展和思维训练,其知识点在整个小奥体系里面所占比例并不高,也谈不上是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让孩子在一二年级入门阶段时就接触大白这么难的题目是不太合适的(天牛除外)。并且三导的难度能够覆盖一二年级大白,题量也不大,那就更没有必要单独刷一二年级大白了。我的做法是孩子在做完三导之后,一年级大白只挑了逻辑推理的章节,二年级大白每讲只选了创新篇里面几道偏难的题目让孩子做。实际效果是孩子做完三导再做二年级大白就是降维打击,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总结一下就是先买一本三导、做完意犹未尽再买一本三年级大白。不建议刚接触奥数就凑单买好几本,有极大概率吃灰。大白1-3年级每本10讲,4-6年级每本16讲,1、2年级每讲16道题目,3-6年级每讲24道题目,每讲分为优秀篇(2-3星)和创新篇(3-4星)。难度对比上,大白优秀篇难度一般,比导引的拓展篇稍微高一些,大白创新篇整体难度比导引高,但是两本书最难的题目难度差不多,某些讲次大白的压轴也到不了导引5星水平。比如,下图是三导“鸡兔同笼(一)”的最后两道五星题,我当初自己做到这里时被连续放倒。下图是三年级大白对应的压轴题,难度应该在3-4星之间。再比如三导鸡兔同笼(二)里面的第7题,就是四年级大白“应用题综合“的创新篇第3题,只是到了四年级标注的难度有所下降。
睿爸在《小奥书籍-高思导引》里面有详细统计,三导是1星起步,3星题目是大多数,5星题目其实很少。兴趣篇难度忽略不计(相当多的人不做),拓展篇仅最后1-2道题目有一定难度,超越篇只有8道题目,前面3道题目也不难,所以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导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来做,而大白起步就2星(就是说基本没有送分题),以3-4星为主,所以会感觉总体难度比导引高。下表是我统计的大白和导引的知识点在不同年级的对照表,这里要说明一下,学而思和高思的内容并不是严格对应,有的知识点有交叉,对应的依据是大部分内容相似,当有知识点是跨多个年级时,我一般选择最早出现的,或者难度相似的年级。三年级大白30%的内容是四导的内容,三导有些内容在一、二年级的大白里面就有所涉及,唯一领先大白的就是乘除法竖式。我想这是因为高思本身的进度设置就是偏稳健的风格,高思课本的进度也是比学而思的慢1年左右。我个人认为除了数论和几何模块,其他知识点进度超前而不是难度超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不是对孩子的水平非常自信,先踏踏实实做完三导再说,根据题目的星级难度对孩子水平定位,然后再根据孩子各讲完成情况,去掉大白过于简单和困难的题目,选择性地做大白部分题目。如果对孩子的水平很自信,三导只做3星及以上的题目,那先做哪一本其实关系并不大。当然如果有时间、学习目标也较高的话(机构高端班、杯赛、择校择班),可以两本都做。高思的答案非常详细,而且很多题目都给了不同的解法。学而思写答案的老师可能赶着下班,一个字都不想多写,而且每题都只有一种解法。虽然高思导引和大白不是小奥教材,作为小奥习题集答案简略无可厚非,但是高思显然更负责任(虽然也有不足,但全靠同行衬托)。关于解析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大白本的讲题视频非常非常少,我只找到了学而思老师自己讲解的版本,每本还只有5讲的内容。他们也只是把答案补充完整,几乎没有拓展和其他的解法,这种只是把答案念一遍的视频我觉得不看也罢,因为孩子自己看答案还有可能脑补跳过的步骤,直接看视频则可能连思考都没有,当然这也是所有网课回放和录播课的通病,想要解决的话就是多暂停。我多次说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理念,题目是做不完的,总有源源不断的新题目出来。大白的10讲里面,除了第1讲计算初步、第6讲基本行程问题,第7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第10讲点线排布这四个章节解法相对固定以外,其他讲次很多题目都有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果孩子只是做题目、对答案,学习的效果并不太好。错题过一个星期再做可能就忘了,记忆力好的可能会记得更久,但是换个场景又不会做了。导引是将同类型的题目按照从易到难依次排列,每题几星一清二楚,无论是水平定位,还是按照梯度做题都很舒服。大白里的星级则相对混乱,我一般会提前做完,确定好难度,然后重新分组编号。按照自己认为的难度顺序来给孩子做。1. 对大多数孩子,我建议选择解析相对详细的习题集。事实上,我对一道我头想破了都想不出来的题目看到答案是“略”,或者只有答案没有具体解析过程时非常的恼火。解析是作者和读者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读者可以通过解析来看到作者写书的用心程度。一本好的习题集会让读者在解析里学习和了解到很多的内容。比如一道题目的结束,告诉读者这道题目考察了什么,它的出处和背景是什么。比如同一道题目在不同的主题,作者可能会写到在上一讲我们用方法a来解决这一道题目,这一次在我们学习了知识点x之后可以用方法b来解决。2. 导引相比大白有更多的视频资源用来学习和参考。3. 有不少偏奥的习题集在题目梯度的把控上做的不够好,也就是匿名爸这里提到的星级混乱。我甚至见过某机构高端班某讲讲义里最前面的4题包括了本讲最难的3题。一般来说校内教辅此类问题较少。6. 虽然3年级的导引和大白横向相对较难,但是在3-6年级的纵向范围看,依然是入门水平奥数是给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的,两家机构都是三年级开始(我前面说了一、二年级大白不推荐),门槛并没有设置的太高。如果孩子做三年级的大白和导引都吃力的话,不建议买更高年级(的大白和导引),也许手中的这两本是孩子和它们能产生的唯一交集。不要为够做大白和导引而沾沾自喜,因为很有可能很快卡在下一个年级。每一个年级的奥数难度跨度都比较大,而且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本身跨级做题的孩子来说,这个放大效应会更明显。刷不动高年级也不要气馁,如果四导刷不动,建议安排高思五年级课本的内容。家长如何指导
孩子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永远需要机构和家长来填补。机构一周就几个小时,家长每天都能陪伴。有的坑是一定要跳的,否则孩子不长记性。家长做的就是让孩子不要重复性地跳入一个坑,或者是跳那些没有必要的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受,知识点是要不断练习和总结,就像名著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题目每做一遍都会对知识点有新的认识,即使是那些自认为已经掌握的。既不能低水平重复停留在舒适区,也不能盲目拔高造成眼高手低。那么这个进度如何把握,还是那三个字:靠家长。有人带着讲,要尽量榨干每一道题目的价值,分析这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已知和未知都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切入,与之前的题目有什么区别以及如何简化,是否有其他方法。这个训练不是仅仅针对于小奥,而是适用于所有的理科学习,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种通用的理科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解题套路。基本的公式要背,更要会推导公式的来源,不仅能看懂错题的答案,还能举一反三。不仅能够记住一种解法,还能思考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不管国家教育ZC如何改变,无论将来还有没有奥数比赛,只要中高考还有数学、物理等科目,这个训练就是有意义的。在这部分我分享一个新的模式,做导引的时候为了效率在练习本上做题,但后来眼轴增长过快,改为在白板上做题,这其实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更加有仪式感,另外我抄题目的时候不写题目几颗星。如果之前做练习册看到是4、5星题目,孩子首先畏难情绪就上来了,不知道难度后反而放下了这个包袱。做完题目以后,我会让孩子猜猜是几星的难度,据我观察,她判断难度的标准根本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她是否能够做出来。凡是她能自己做出来,或者经过提示能做出来的题目,实际是5星也会猜是3星题目。如果孩子不愿意做难题,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办法。浅奥拉进度比较容易,成就感也强,但深奥非常花精力。有的难度是没必要硬上的,有的题目是没必要死磕的,做好记录看将来是否还需要再做就行了。一个小时可以做10道3星题目,也可能只能弄明白2道5星题,并且很容易有挫败感,家长怀疑自己的讲法,孩子怀疑自己的智商,究竟哪个更值得需要家长权衡。现在的路线和教辅已经非常成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就行,还在不断纠结走哪条路的说明根本还没有入门,走的越远,做得越多,说的越少,最后就是看执行和效率,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共勉。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