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M与THINK的不解渊源

很多家长都会问EIM好还是Think好。
EIM第一版
然而这套系列书籍在2010年第二版的出台后,以及MSE作为小升初加分项的口号越演愈烈的时候,第一版便逐渐的失去了市场的地位。
EIM第二版
EIM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变化:从16个单元降为一册书14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更为彼此独立适合插班学习,增加了一些“流行话题和元素”。听说读写模块的内容设计更为平衡。
总的来说这套教材的优点:
(1)是一套可以让孩子慢慢从KET水平经过学习达到PET甚至到FCE以及更高水平的教材,不是应试型教材,换一句话说,孩子们学习的是实打实的英语能力。
(2)阅读文章都很经典,切均取自本土元素,解决了孩子精读和词汇的问题。
(3)文章中涉及的语法,但是语法的内容多为写作和口语的输出服务(不针对传统语法考试和国内考试的切合度不高)
(4)每个单元都会推荐一本原版小说的阅读给大家,这点特别重要(部分文章很经典也有一定难度,我会要求孩子们纯精读下来)
(5)每2个单元都有一整块内容相关写作,每个写作都有范文,而且包含的各式各样,基本包含KET到CAE考试所涉及的所有文体!很适合孩子们仿写。
(6)从总的输入速度和输入量来说,是比较快和比较大的,一般1本书14个单元在6-8个月基本就可以学完了。完全可以高效的应对学校内英语考试水平以及高效的满足即将进入国际学校的孩子们。
当然这套教材也有一些缺点:
(1)语法不成我们所谓的体系,长期学习这个教材又不进行大量原版阅读的输入来进行熏陶的话,会发现学校的考试经常会犯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导致分数不高。如果本来语法就很弱的同学,会发现语法到最后就是最头疼的问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设计出冲刺课程,通过结合体系的语法知识点和考试真题来反复打磨孩子的语法认知程度)
(2)有最后写作的部分,但是写作所涉及的多是结构问题和一些简单的技巧,缺乏整体批判性思维的写作模式的训练。仿写仅可以让孩子有效的提升词汇的输出能力。逻辑性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老师水平高一些还可以补充,如果老师自己都不会讲,那写作就形同虚设了,然而现在的写作又显得越来越重要。且相对于五级考试来讲,书上写作的难度还差很多,想要让孩子写出行云流水,逻辑性强的文章还需要单独系统性训练。
(3)任何一套综合水平提升的教材也只是解决从精读精听的输入到口语写作的输出问题。大量的泛读范听仍然需要课后补充。可以说,任何一套教材,如果仅仅是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可以说很难达到英语水平持续提升的效果。应对国内和初级的国际考试或许可以,要是要求更高的话,就胜任不了了。因此EIM5学完之后,还要通过雅思托福课程等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英语交流技能和学术水平。
总结的来说:这是一套经典的重视英语水平稳步提高的教材,输入量和速度比较适合想相对短期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孩子。但语法和写作体系还需要老师进行相应的补充才可以。
Think的出现
Think教材
有心的家长或学生看完教材的单元设置之后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基本和EIM的排布差不多,但是多出了Think 这个模块,说的简单点就是加入了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的理论和实践。因此THINK也可以叫做EIM第三版,在EIM第二版的基础上升级的部分总结一下包括:
1)加入了Critical Thinking英语学习的先进理念,进一步趋于国际教育
2)难度整体上升,Think3已经接近EIM4的难度。
3)习题部分加大了比重。并且最重要的一点:在单元的后面已经出现了考试真题的训练。
4)增加了近义词汇联想深度与难度,符合英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方法。
这么看新版的Think是不是很香?
有没有发现这套教材的设计更偏向针对MSE考试而设定?没错,由于MSE考试的主要市场(90%)都集中在中国,因此Think在设计之初便完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定,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产物,更为关注的是孩子考试的成绩。此外这本书也有以下缺点:
1)写作是最大的短板,只有涉及到各种文体,并没有真的教你怎么写。只带你看了世界,没有带你体验和给你自己去看世界的本领。
2)课堂练习增加,孩子课后正确率不一定能保证,从教师角度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没有太多时间为孩子补充文化类素材知识。
3)阅读文章什么都有,文体繁杂,过度看重理解和词汇。从专业的角度,丢失了阅读讲解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文章结构。
总结来说:如果孩子真的需要短期内提高英语成绩,满足应试需求,基础不够牢固,年龄已经接近初中或已经进入初中的孩子们,这套书确实可以满足你们的需求。
所以对THINK这个教材的评价,在坚持纯粹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屈服于中国市场,结合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看起来有机的融合到了一体,但偏向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们。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