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十八届叶圣陶杯决赛佳作)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9 浏览





图片

A卷第一题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中国人历来最重视的就是家族的传承,最反对的就是“数典忘祖”。

日常生活中,家里的老人往往都喜欢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往事,尤其是几十年前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不少是祖辈当年投身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突出贡献,也有很多是关于贫穷、关于苦难、关于生离死别、关于爱恨情仇的记忆;他们被潮流裹挟着前行,为家族奋斗、也为社会牺牲。这些故事从一个个侧面、从细微处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这样的故事从我们戴上红领巾时就听,并伴随我们成长的每个时刻。

请你依据长辈的讲述,结合你所了解的时代背景,以一百年来的家国变化为主题,写下令你印象深刻的前辈故事。题目自拟。


图片

祭 拜

卜若洋(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二)

图片

威严的墨色石碑,矗立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凛冽的朔风扫过,摧折遍地枯草,送来一缕渺远又凄厉的鸟鸣。

我在石碑脚下俯首,怀着最原始的崇敬甚至惶恐。我知道它记载着神秘悠远的家族往事,是车轮辗过岁月的余音。

我所听到的故事,从曾祖父开始。这位我未曾谋面的老人,在别人口中是侠肝义胆、快意情仇的英雄。婚后不久便参兵入伍,远赴他乡。是日清晨,帘外雨潺潺,一位妇人被急促的叩门声唤醒。曾祖父牺牲了。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妇人一怔,两行泪瞬间融入茫茫雨幕。她本想再问点什么,但烽火连天、血流成河的沙场上,又有谁会在意一个生命的消亡?妇人又回头望望炕上的四个孩子,只觉像无根蓬草,却也只得拼命生存。这妇人是我的曾祖母,她含辛茹苦哺育成人的四个孩子中,老大便是我的祖父。

现在,祖父站在我们这行人的最前方,将一沓黄纸放入墓碑脚下跳动的火焰中。风吹动细碎的砂砾,也吹乱祖父额前稀疏的白发。

祖父的青春多半献给了“天苍苍,野茫茫”的青海草原。临行前祖母从灶台上抹下一小块土,小心翼翼地用红纸包好。这是依土地而生的民族特有的习惯。祖母看着他潇洒地挥手、转身、再也没有回头。后来西北雁声方落,华北的秋风里便平添几缕相思的白发。我从未听祖父讲起草原上艰苦或美丽的生活,只知道相较于令人眩目的绿草原,他更钟情于沉默寂寥的黄土地。于是几经辗转,祖父重回桑梓。他怜爱地看着眼前懂事却羞怯的孩子,得知孩子平日砍柴时总怀抱着心爱的收音机。这个孩子就是我的父亲。

现在,父亲站在我前方,虔诚地在墓碑脚下对着土地低语。厚重的眼镜片遮不住他眼中深邃又柔和的目光。

在身边的伙伴还在野里嬉闹时,父亲便已渴望走出小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并且他渐渐感知到,走出村子的唯一一条路,叫读书。狭小的居室里,父亲深夜点灯,趴在窗边苦读。中学毕业那年,父亲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高中录取。他激动地跑回家,却只见破败的垣墙、饥瘦的家人。他不愿独自一人躲进知识的象牙塔,而让家人握着生锈的铁犁向泥土讨生活。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高中学习的机会,进入中专为工作作准备。如今想来,没能完成学业是父亲终身难以弥补的遗憾;但也正是从迈出这一步开始,整个家族有了走出闭塞村庄的希望。

现在,早已定居城市的我们却又重返乡间,寻根问祖,溯源历史。

而我站在队伍最末端,轻抚去岁月的尘埃,重读长辈这部书。我看见一帧帧剪影交识重叠,组成许多跃动的词语:忠勇、辛勤、求知、仁义礼智、耕读传家……最终凝成闪着光的两个字,曰永恒。

我忽而想到,自己读的不过是本家的一部书;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又有多少前辈先人燃尽心血,赋凝重的历史以温情,赐古老的岁月以文明。他们历遍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他们见证日月流转、春秋代序,他们于天地间生长又凋亡,他们以个体的渺小承载起宏大的历史年轮的变化。“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古老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也正是因为土地之上的人民将文明寸寸耕耘。

犹记得祖父教导之言:“苦日子都让我们受了,未来的好日子还得靠你们。”我们站在年龄序列的最末端,却是整个家族、整个民族最新的生长点。更好的中国,必将由我们建设。

祖父苍老的声音突然传来:“拜!”一群人肃然跪下身去,深深地将头贴向土地,虔诚地向墓碑祭拜。

我明白,这是在祭拜一个远去的时代,祭拜一群不曾远去的人,一份不曾远去的文明。历史的回音在这里由清晰走向漫漶,又由漫漶走向清晰。

这一拜,身上便有了百年的重量。

(指导老师:刘月玮)



DIANPING

点评


这篇文章将所述的情景设定为一个“祭拜”的场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仪式,也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仪式,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表达对故去先人的追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后人承祧的希冀。本文真实地表现了身处在这一场景中的少年,对于前辈往事的回忆与感悟。文章叙述了曾祖父的牺牲、祖父的奉献、父亲的奋斗,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也折射了几十年间国家的沧桑变化。文章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来展示自己记忆中的前辈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

不过,由于文章对于前辈事迹的叙述过于情绪化,因而显得有些虚浮,事件本身不够明晰,所谓的细节就更像一种渲染,削弱了故事本身的力量。本文获决赛一等奖。


图片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发布于 2024-03-29 19:2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