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懂点广州小升初~
01
小升初政策
先说下国家大的指导方针:让适合学习的人好好学习钻研,成为栋梁之材;让不适合学习的人发展实操,成为能干之人。所以应运而生了:减负、双减、分流~
站在国家的角度,这个方针真的很对,可是落到每个家庭,多少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寒窗苦读,做“能干之人”?
广州小升初,政策上都是摇号和直升,各区政策略有不同,详情可以关注各区教育局公众号,比如:广州教育、广州天河教育、广州黄埔教育等。
政策内不做赘述
02
小升初背景
小升初之所以激烈,血雨腥风,是因为初升高的录取率,传闻广州初中能考上高中的娃30%-47%之间,每年不等,都没有超过50%
也就是说初三毕业生有大半的孩子要分流去职业学校,即中专,试问有多少家长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没有高中学历?
举个栗子:2024届据不完全统计,广州中考生16万人,有8万+的家庭即将面临孩子上不了高中。。。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初中生能上高中呢?
广州初中生分为四类:
1、好学校的优生;
2、好学校的普通学生;
3、普通学校的优生;
4、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
从概率上来讲,上述一类学生是可以上高中的,二三类学生一半一半机会,四类学生基本没有机会!
所以大家挤破头,都想成为一类学生、实在不行就二三类,坚决不能接受自己孩子成为四类学生,于是压力前置到小升初了,看小升初去到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学校也一样,生源是立校之本,都想掐尖。哦豁,卷起来了~
03
小升初派系
我个人理解,小升初之路各家庭各显神通,主要分为三大派系:
一、摇摇乐
学籍户籍二选一,坐等教育局摇号或直升,这类派系主要家庭为:
1、无知者无畏:涉世未深,不懂小升初江湖,跟随国家政策;
2、知而无畏:知道小升初的激烈,放平心态,笑对生活;
3、知而无奈:迫于家庭背景,经济上或者精力上,实在无法参与小升初大战;迫于娃的实力或者意愿有限,参与不了或者参与未果的家庭;
4、试运派:已经有小升初入场券,但还是想试试自己的运气会去到哪里,有没有更优的选择。
走这个派系,需要关注政策:
1、比如有些区,返区生(户籍升学)需要一些条件,比如户籍满多少年才可以,所以对于买房入学的家庭需要关注;
2、再比如,学籍升学需要连续学籍满多少年才可以。
二、择校派
通过简历、MK等提前选拔,实现学校和娃的双向奔赴,提前取得入场券。
这类派系家庭只有一种:
知而敬畏:知道小升初的激烈,拼命鸡娃拿结果,这里基本需要砸人砸钱陪娃。
走这个派系,需要择区、择校、择班之间权衡:
1、择区,比如老三区的学籍比较香,因为老三区的高中多,到时候成绩好坏都可以对号入座的概率更高;天河区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容易滑档;
2、择校,去了好学校普通班型是否接受?
3、择班,现在普遍观点是择班不择校,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得到的资源及心理发展可能更优。
三、提前布局,弯道下车
通过幼、小的择校、插班等途径,提前去想去的学校占位,避开小升初高峰期。一般插班的难度会小于同等条件下的小升初。
这类派系家庭有两种:
1、有心有力:知道小升初的激烈,有能力去提前部署,比如幼儿园就开始占位,9年下来,多少银子可以算算;
2、卷不赢躺不平:眼见小升初娃实力有限,但又不甘心坐等摇号。
不过走这个派系需要注意:
1、很多幼儿园就去占位了,但是有招生政策变动风险,后续不一定能承诺直升,比如某冈;
2、关注归属区的招生政策,有些需要三年完整学籍才可以允许直升,比如增城区;
3、择校不等于择班,就算可以直升,班型是否符合预期,也是需要考量的。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家庭、你的娃适合走哪个派系?
04
甲方如何择娃
有心关注小升初的大部分家庭应该还是想走第二个派系,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要怎么做,感觉毫无头绪
目标导向,来看看学校们都是如何择娃,娃都需要什么条件?
学校们择娃一般分为几类:
1、主动择娃:有名额的学校,从自己的小学部内部择优;或者从某局直接拿数据通知。这种方式一般不对外公开,数量也不会很多,尤其是公立学校。
从简型:看上娃,通知,拿票——娃需要校内
略加筛选:看上娃,通知面试,看上拿票——娃需要校内、简历
严加筛选:看上娃,通知笔试+面试,看上拿票——娃需要校内、简历、拓展
2、欲迎还拒:想掐尖,时不时放出点风声,或者开放日之类,收集简历,择优通知MK
简历非常漂亮:花、fce之类直接录取
简历比较优秀:通知MK,有些只需要一轮、有些还需要二轮
3、英雄不问出处:学校与机构合作,由机构组织考试,这类通常是不怎么看简历,交钱参加MK,而且不定期会组织,可以多参加几次,当然韭菜也要被割多几次,同样这些要看学校,有些还需要二轮、三轮;
一般学校组织的会比较隐蔽,而且不收钱,但需要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执行力,比如:9点放风收简历,10点就收摊;
机构组织的条件宽松点,以割韭菜为主,顺便成就一些牛娃。
解释下上面所需要娃的条件,具体要什么:
1、校内:一般295是门槛值,就是语数英三科总分295+(匪夷所思的是这类娃还非常多,厉害吧),一般学校会看五六年级4个学期的校内,也有些看四五六年级
2、简历:一般几部分内容组成
家庭背景:懂得都懂
校内表现:295+,校三好学生、各种参加活动
校外表现:各种十八般武艺高超之类,各种获奖
全市表现:广州市三好学生等
拓展表现:各种作文比赛、奥数、剑桥英语等,含金量最高的、F等,实在没有,割韭菜的水杯也要拿几个,不然简历怎么办
3、拓展:一般就是MK
有些学校是两门,有些三门,题目呢,基本不是校内学过的
05
如何准备小升初
好了,知道甲方怎么操做,知道甲方要什么样的娃了,还坚定的走择校吗,那准备好几下几项吧:
1、准备好一个可鸡之娃:不是所有的娃都是可鸡的,还是要尊重娃的意愿和身心健康;
2、准备好银子:不管是校内的295+、各种荣誉称号、杯赛加持、校外拓展,都离不开银子,尤其是校外拓展非常重要,奥数,剑桥的补习班是少不了的,这里给大家几个可参考的小技巧(别人家的):
一般小学低年级前主攻英语,让英语在后面的时间少耗精力,所以现在很多幼儿园小朋友已经过K;
小学中高年级主攻奥数,这个时候思维也相对发育起来了;
亡羊补牢型的,可以在冲刺阶段一对一,高效,烧钱
3、准备好一个陪跑教练:接送补习、心理辅导(时不时灌灌鸡汤)、制作简历、专业打印、送简历、接送MK、混迹各大咖群获取信息,与陪跑员们抱团取暖
06
我的感慨
回首我跟大宝的那一年,真心不容易,我们从无知者无畏中度过了美好的小学前五年,突然一下子转到知而敬畏的小学六年级,这一年:
1、我们一边狠抓校内、一边努力拓展、一边攻水杯,每天晚上奋战到差不多12点
2、我白天上午健身、混迹各种群获取信息、下午备课,晚上自己做一对一老师;同时还是一拖二模式
3、这一年,我送出去了30多份简历;参加了近40场的MK;为了小升初花了多少银子就不说了,都是泪
4、这一年,我们崩溃过,哭过,想要放弃过;这一年我们也收获了,放弃了某中、某雅、某信、某冈,虽然结果不一定那么光鲜,但是努力过,无悔,择校适合就好!
小升初有用吗,后悔放弃工作吗?
小升初从目前我家娃的观察来说,学习内容用处不大,初中不怎么用的到,但是否确实拓展思维,我不好评论,因为我家属于拔苗助长型;
不后悔,大宝小学前五年,我忙于工作,如果孩子因为我的没有关注而上不了高中,我会遗憾终身!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放弃工作陪伴孩子最关键的时刻!
经历过小升初,二宝打算怎么鸡?
也许是年龄不同心态不同,淡然了;
也许是状态不同考虑不同,不焦虑了;
也许是自己不缺失对二宝的陪伴,不愧疚了;
也许是男女有别,再优秀的女孩也会有家庭事业难平衡的时候,所以幼年的她,我只要她开心就好!
她想学,我全力支持,她不想学,我也顺其自然!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