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每年都有考生放弃清、北?

梁老师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6 浏览




在我指导的考生中,每年都有被强基计划录取,但是选择放弃的!其中甚至还有放弃清华、北大强基计划专业的!

强基计划始于2020年,设立目的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未来助力我国的高端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图片

这么好的院校和专业,为什么每年都会有考生放弃呢?这里面一定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未来参加考试的同学和家长借鉴,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强基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这个计划,只诞生了三年,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图片

专业限制比较严


虽说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但其他的学科也会涉及,我为您进行了分类梳理:

计算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历史: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哲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古文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考古:北京大学

医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此外,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动力工程、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育种科学等专门的重要专业。

图片

强基计划被录取之后,是不能转专业的!

而有能力报名强基计划的考生,通常都是学霸!因为报名的时候,只能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所以通常都会保守一些,但出分之后,发现自己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自然也就放弃强基计划的录取机会了!

其实强基计划的报名、审核、录取,与“综合评价招生”或者国外“申请制”是有很多的类似的!比不是单纯看统招考试的分数,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能体质、奖项荣誉,尤其是对所报专业的热爱,以及了解的程度和深度。

图片

但强基计划的改革或者创新还不够彻底,考生只能报一所院校,实际就只能在志愿选择中扮演一个“备胎”的角色。因为考生没有办法在强基计划这条路上,做冲稳保的搭配!哪怕是允许考生报3所院校,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放弃。

清华、北大各自开始的高端人才办,比如北大的数学英才班、计算机图灵班,清华的丘成桐数学领军人才计划,就非常灵活,不看学生统招考试成绩,甚至初三、高一的优秀学生都能被录取!今后,希望强基计划能借鉴和参考这样的升学渠道,提升灵活性!


图片

考生放弃部分强基院校

的根本原因是?


参与计划的院校都属于985的行列,是国内最好的一批院校!而且强基计划的入选学生,都将会享受就读院校最好的教育资源,小班制、导师制、本硕博连读!但是,985院校,这39所名校中,也是高处不胜寒,强中自有强中手!

图片

我们看一下,如下是社会普遍认知的,985院校的梯队划分: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第二梯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第三梯队: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第四梯队: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第五梯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所以,您就明白了,在目前只能报名一所院校的情况下,学生为何在出分后,会宁愿放弃机会,去更好的院校。因为同样是985院校,也真是能分出三六九等啊!人往高处走,这难道错了吗?



图片

考生本身存在问题吗?


我认为是存在的!

我们来看一下: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图片

有一句俗话: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我们的大部分中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职业展望教育太少了,不了解这个专业和行业的现状和前沿信息,更谈不上情怀!所以真正升学的时候,只能采取更有利于自己眼前的选择。

而且,我们的中学生,也很少接触这种项目制学习、导师制学习,很多都刚刚脱离题海战术!过于超前、创新的培养模式,他们也是怕自己万一不适应,半途而废,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人家也有更多的选择!

经过我这篇文章的分析,相信您对强基计划,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升学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所以,您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问题,都欢迎来我直播间提问! 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发布于 2024-04-19 12:1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