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四中、清华附中等26所拥有百年历史中学盘点 小升初家长扎堆围观中...
-
-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49 浏览
谈起北京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想必很多也是各位家长朋友们的母校吧!如今,这些百年文化沉淀的学校依旧发光发热,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这些百年中学,它们的前身、今身以及部分学校中学的小升初招生途径吧~历史:北京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始于1644年清王朝专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她历经八旗官学、经正书院、宗室觉罗八旗学堂、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建国后定名为北京市第一中学。现在: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历史:北京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724年,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堂。1905年戊戌变法,左翼宗学堂改建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学堂。1910年3月改为左翼八旗中学堂,1951年被定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195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99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历史:北京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724年,前身是清朝右翼宗学堂。著名文学大师曹雪芹曾在该校工作十年,并在此酝酿《红楼梦》。正如著名学者启功先生为三中所作题词一样:起自雍乾世,人才辈辈出。
历史: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至40年代已驰名全国。

现在: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学校,全国首批参加中美青年交流项目的7所学校之一。高考上线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其中一本上线率始终保持在60%至70%之间,并每年向高等学校输送一批优秀的体育、文艺特长生。

历史: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创建于1864年,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贝满女中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10所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的女十二中,七十年代更名为第一六六中学。

现在: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校内有学生科技俱乐部,在参加国际、全国、北京市科技比赛中一直成绩斐然,每年都有学生被保送至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深造。

历史: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前身是1864年创办的“男蒙馆”。1900年学校遭兵火,其后重建,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中取“育英”二字,更名为“育英学校”。1949年新中国接管了育英学校,改为公立,195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1955年高中部独立设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纯高中校。

现在:北京市重点中学、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唯一一所实验学校。历年高考上线率100%,重点大学录取率40%以上,本科上线率95%左右,多名学生进入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
历史: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865年的崇实馆,1891年设中学,1927年在南京政府立案注册;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学校由日本人接管,改名为“市立第十中学”;1945年抗战结束后,由美国长老会管理,改名为“北平崇实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1952年10月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现在: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是北京市东城区师资力量强、设备齐全、教学质量高的老牌名校,与法国大使馆、法中经济文化协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探索实践在高中开设法语实验班,讲授第二外语,帮助普通学生实现赴法留学的梦想。至今已连续送走八届毕业生,累计几十名毕业生成功赴法留学。高中法语人才培养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学校高中办学特色。历史: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始建于1867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斋二部,1912年更名为华北协和大学。1917年大学部迁到北京城内与汇文大学合并,后组成燕京大学。其中斋部仍留在通州原址,为私立潞河中学。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市属重点中学。现在:北京市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学校,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参加AFS、YFU、AYUSA等一年期的国际交流项目历史: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始建于1870年,原名崇慈女中,是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教会学校,1900年迁至保定。1901年9月,美国人高博恩又在京创设小型女校,1926年学校由国人接办,1930年增设高中部,1941年后崇慈女中曾一度被日伪当局接管,1945年10月崇慈复校,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北京第十一女子中学,1972年改为现名。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科技教育是该校突出的办学特色,国内外几百个参观团曾前来参观访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曾作专题进行报道。历史:北京汇文中学建于1871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附设的蒙学馆,1952年改名为北京市第26中学,从1989年始获准恢复北京汇文中学的名字。在新中国建立后历次市级重点中学的评审中,汇文中学均名列其中。现在: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校,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在中国的第一个基层单位。历年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升入清华北大人数和高考重点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汇文中学2022小升初入学途径:定向名额派位入学、全区派位入学、学区服务片派位入学符合东城区2022年小升初入学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均可填报汇文中学。学区服务片派位覆盖学区包含: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龙潭-体育馆路学区、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历史:北京汇文实验中学始建于1872年,初为慕贞书院,后称北京慕贞女中,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女中之一,与汇文、育英、贝满并称京城“四大教会名校”。1952年更名为北京女十三中,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2016年更名为北京汇文实验中学。现在:学校先后被评为东城区德育工作先进校、“学习型”创建工作先进校、教科研工作先进校、科技示范校、青年教师工作先进校、市基教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JIP”实验校。历史: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始建于1872年,初为慕贞书院,后称北京慕贞女中,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女中之一,与汇文、育英、贝满并称京城“四大教会名校”。1952年更名为北京女十三中,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现在: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设备的现代化学校,先后被评为东城区德育工作先进校、“学习型”创建工作先进校、教科研工作先进校、科技示范校、青年教师工作先进校、市基教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JIP”实验校。历史:光华女中初创于1904年,由天主教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所创办,民国时期命名为若瑟女子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1929年改办中学,改名为北平光华女子中学;耕莘中学的前身是天主教北京教区北堂的天使修院,1887年清廷拨银45万两,将原在中南海蚕池口的天主教北堂移建于西什库,1888年新建教堂正式开堂,修道院同时复办,名为天使修院,1946年该院为便于毕业修道生升学或就业的需求,改组为正式的中学,命名为耕莘中学。1952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办光华女中和耕莘中学,将两校合并,命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现在: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所正式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普通高中,每年毕业的留学生百分之百地考入我国的高等学府,其中不少人考入北大、清华、同济等名校,现在北京三十九中在海外已是卓富盛名的中国北京中学了。历史:北京市鲁迅学校的前身是中华圣公会于1901年创办的笃志学堂,后来相继被更名为女八中和一五八中。由于这里是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的旧址,加之鲁迅先生1923-1926年曾在女师大执教,所以在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现在: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校。青砖雕花,回廊相连,房舍错落有致,环境古朴典雅,校园内处处有鲜花悦目,鸟语盈耳,青春的身影比比皆是,郎朗的书声阵阵随风。历史:北京师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于1901年的五城学堂,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现在: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小升初入学途径有:对口直升、全区派位、学区派位等。
对口直升
往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和陶然亭小学对口直升北师大附中,直升比例为80%。具体对口直升小学名单,请咨询小学班主任老师。
全区派位
2022年小升初北师大附中面向全区招生:100人。
学区派位
符合西城入学条件,在西长安街学区,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金融街学区、陶然亭、白纸坊学区、月坛学区、广安门内、牛街学区的学生均可填报该校,通过计算机派位方式入学。
历史:顺义区第九中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05年的顺义师范学校;1999年从师范教育转制为普通高中教育,更名为北京市顺义区第六中学;2003年,学校迁至现址,更名为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现在: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教育行动先进集体”、“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市“花园式学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首都平安示范校园”、“北京市高中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市群体先进单位”等70多个集体奖项。历史:1906年在张之洞的畿辅先哲祠内,诞生了畿辅学堂,此为学校的前身。1928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将畿辅学堂扩大,并更名为燕冀中学。建国后,按照北京市政府的统一命名,被定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历史:北京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28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定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现在: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每年有约30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96%以上毕业生高考成绩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40%左右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高校。北京四中2022小升初入学途径有:对口直升、全区派位、学区派位。往年西什库小学对口直升第四中学,直升比例为80%,2022年具体对口直升小学名单,请咨询小学班主任。符合西城区入学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在全区范围内填报入学意向,按招生计划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录取结果在招生学校公示。2022北京市第四中学(北海校区)面向全区招生1002022北京市第四中学(广外校区)面向全区招生120人符合西城初中入学条件,其中小学在德胜学区、什刹海学区、西长安街学区、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新街口学区、金融街学区、陶然亭-白纸坊学区、展览路学区、月坛学区、广安门内-牛街学区、广安门外学区的可以通过志愿填报,进入北京四中。其中小学在广安门内-牛街学区、广安门外学区的可以通过志愿填报进入北京市第四中学广外校区。历史: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前身是崇德中学,始建于1911年,是北京市建校最早的普通中学之一,1952年定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现在:北京西城区重点中学,北京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历史: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的前身是著名的北京女一中,创建于1913 年,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关怀,现在的北校区就是1926年李大钊同志亲自为学校选定的校址。解放后学校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70年代更名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之后,陈云同志为其题写了校名。现在: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学校现有北、中、南三个校区,是北京市城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其中高中部所在的中校区和北校区位于故宫、北海、中南海、中山公园的环抱之中,环境十分优美。一六一中学2022小升初入学途径有:对口直升、全区派位、学区派位等。
对口直升
往年一六一附小对口直升一六一中学,直升比例为80%。具体对口直升小学名单,请咨询小学班主任老师。
全区派位
2022年小升初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面向全区招生:100人。
学区派位
符合西城入学条件,在什刹海学区、西长安街学区、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新街口学区、金融街学区、陶然亭、白纸坊学区、月坛学区、广安门内、牛街学区的学生均可填报该校,通过计算机派位方式入学。
历史: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前身为蒙藏学校,创建于1913年;1918年更名为蒙藏专门学校;1929年更名蒙藏委员会北平蒙藏学校;1937年至1949年建国前易名国立北平蒙藏学校;1950年改名蒙藏学校;1951年学校被命名为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现在:国家级特色高中建设校、北京市七所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校之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一直入选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计划、复旦大学“望道计划”的校长直推生资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心”、同济大学“苗圃计划”的校长直荐资格等。历史:首师大附中始建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创办,始命名为正志中学。后因种种历史原因,先后更名为成达中学、第三十八中学、第四十二中学、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92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在:首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接受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双重领导。2013年获“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2007年获“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中学”,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年小升初招生途径:登记入学、对口直升✔登记入学:面向五大区域招生,无限制(招生情况看开篇图表)
✔对口直升:八里庄小学对口直升此学校(2022年执行、比例40%)
历史: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15年,前身是成志学校。1952年,成志学校的中学部与燕京大学附属学校中学部合并, 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中学。1958年,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并入清华大学附设中学。1960年,清华大学附设中学扩建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现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附中、北京市重点中学、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清华附中2022小升初招生途径包含:登记入学、教职工子女。✔登记入学:面向五大区域招生,无限制(招生情况看开篇图表)1.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2022年小学应届毕业生。(按政策要求,严禁跨区招生)2.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子女入学福利的清华大学校本部教职工(包括全职聘用的教师、在校本部属地管理的专业研究人员、2016年10月以前入职的聘用合同制职工)二代子女。注:以福利积分的方式获得报名资格的职工二代子女信息采集时间另行通知。历史: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前身是于1916年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教工筹款创办的培元女子小学,1924年改为男女同校,更名为培元小学;1944年增设初中,定名为培元学校;1952年与蓝靛厂中学班合并,由北京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现在: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艺体科技特色教育是该校的亮点,曾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评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手球、垒球、定向越野、健美操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国家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特色发展项目实验学校”。历史: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紧邻紫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前身孔德学校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在此任教。现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是国家首批“绿色学校”、“首都文明单位”、“法制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都军民共建标兵单位”。历史:1917年3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设立附属女子中学;1917年9月5日,学校定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并正式开学;1924年7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校亦同时更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1年7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学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5年9月,学校由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并改名为北京实验中学;1964年8月,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收回,恢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校名;197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150中学;1978年10月,学校重新归属北京师范大学,定校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现在: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