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叶圣陶杯征文大赛省一等奖作品《陶香于春》

一
瘦弱的弯月爬上高远的天,零碎的星绽放在低矮的山头。
陶家村一隅,枯黄的灯光摇曳在古朴的小院,陶泥静静地躺在屋旁,任凭温暖的火堆将它们柔软的身躯肆意摆弄着。
老陶匠那双跛脚在它们身旁不停辗转,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印子,仿佛朵朵海棠花。他将陶泥铺在锃亮的滑石板上,布满老茧的双手将陶泥层层揉捏,直至泛起细腻的光晕。尽管这道工序早已得心应手,但老陶匠却丝毫不觉枯燥无味,反而沉浸其中。
“老陶,这么晚才开始做活,不得困得栽到陶泥里去!”偶尔有醉酒的村里人晚归,总要这样打趣他。
他被闷葫芦性子促使着,呵呵笑着,可在笑容中颤抖的胡须像一把锋利的刀,刺在如涟漪一般的皱纹里,扎在泛起愁绪的心中。
他朝灰扑扑的月亮叹口气,低下头来继续忙碌,心思却随着陶泥的翻转飘到了四十年前。
“制陶是门好手艺,你不好好学,拿什么养活你自己!”阿爹那啰嗦的语句至今仍萦绕耳畔,少年的反叛同样历历在目,“又脏又累,我总不能守着泥点子过一生!”
可惜莽撞的倔强终拗不过前途的迷茫,他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阿爹做了学徒。日复一日,薄茧萌生出来时,他已能凭这制陶的手艺赚得口干粮吃,不甘的心情也就自然隐匿在了陶香中,随风而逝。
老陶匠回过神来,它们早已细腻如浆。
二
天微亮,黎明将起,雄鸡啼鸣时,村子同泥团一起苏醒。老陶匠也在短促的睡眠中恢复了精神,他大口的呼吸着畅快的空气,任凭泥香在鼻腔中四处闯荡。
昨晚揉捏好的泥团子被他放到吱呀转动的陶车上,它们并未被半分粗暴地对待,相反,在老陶匠粗糙的双手下伸展出了婀娜的身姿,或圆或方,有急有缓,一碾一转,一捏一塑,方才还软绵绵的泥团转眼就变成了端正的罐儿。
“陶小儿,你这手艺真神了!”
轻缓的声音从不远处一个身影传出,老陶匠一看,竟是东头卧病不出多日的徐大爷。
“今儿天气好,我就出来走走,看你在这做陶,竟入了迷,要我说,这代代陶匠里边,你比你阿爹都厉害。”
老人淳朴的夸赞令老陶匠喜笑颜开,仿佛他又回到了曾经风头最盛之时。
“陶师傅,东头老刘要两套罐子,外村订的小陶盆,今晚务必出窑…”
当年的院门远不似现在这般冷清,就连村外的人都时常到这里观摩陶匠那娴熟精湛的手艺。而老陶匠,早就不把陶泥视作自己前途的阻碍,春去秋来,它们饱满的罐身中,盛满了他的骄傲与神气。
晨风微凉,一个冷颤把他打回现实中,徐大爷消失在院口,村里人早已外出忙碌,身影纷纷过,却再没有了驻足的脚步。
只有它们仍卧于陶车之上,如陶匠的赫赫勋彰。
三
日子偷偷溜走,闷热的窑洞里,火光四溅,陶罐却在这躁动的气息中越发坚劲,无尽的焚烧下,它们高傲的头颅始终扬起,裂纹早在塑型时就无处遁形,此刻更是近不了它们滑腻的身躯,原先的黄陶泥在烘烤下显出白澄澄的晕光,映照出老陶匠孤独的身影。
“嘿,它们快要成了”
他心里默默想着,却不见了当年高傲的心气。
“成了又能怎样呢,现如今,只有我和它们相依偎,谁还在意过时了的陶罐子。”
喷薄的热气日夜不停,像是吞噬一切的魔兽,陶匠的心中仿佛也蒙了一层黄泥,使他看不见它们的前路。
可它们仍静静地伫立在火光里,没有半分歪斜。
四
明媚的春光从不懈怠,抽条的柳叶拂过成型的瓶瓶罐罐,驱散了它们日日历经的燥热,挥洒着春季独有的清香。
眯着眼,舒着眉,灵巧的手握住纤长的毛刷,鲜亮的油料便很快与陶罐融为一体,粉桃绿柳的图案活灵活现,春风仿佛也在这时冲进了老陶匠的心。
他总觉得,天亮起来了,阴郁的心情似乎也被暖和的日头驱散七八。
“陶师傅!您在家吗?”
木门被重重地叩响,震得他心中一颤,他赶忙去迎接来客。
中山褂,老布鞋,约摸四五十岁的来者脸上挂着敬重的笑颜。他身后跟着三眼镜儿,炯亮的目光尽显年轻的朝气。
“陶师傅,莫惊讶,我们是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我这次来呀,是给您报喜啦!上头给制陶手艺批了非遗传承名额,您成了当之无愧的传承人。这几个小年轻,肯吃苦肯努力,他们就是您的学徒了。这门手艺,可得好好传下去……”
陶匠眸中晕出别样的光亮,他已听不到来者的声音,看不见小伙子的笑意。
天地之间,惟有身旁的它们,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闪烁微光。
他知道,它们的春天来了。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