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伟大|严济慈开创中科大少年班 培养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博士
-
-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9 浏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一群“隐秘而伟大”的人物默默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凤凰网凤凰新闻客户端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隐秘而伟大》,讲述贡献者的故事。本期《隐秘而伟大》邀请到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创始人之一严济慈的儿子、儿媳,以及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主管教授、学生,讲述严济慈的故事。
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
由于家境贫寒,严济慈自幼便协助父母辛苦劳作。作为家中长子,严济慈有幸进入严氏宗祠蒙馆读书,而他也是兄弟姐妹五人中唯一一个入校读书的。1918年,严济慈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系。前往南京上学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路费问题,严济慈的儿媳吕锡恩回忆:人家是坐车去学校,他是走路去的。严济慈虽不善言谈,但是他在南京求学期间,遇到了一位影响着自己一生的导师----何鲁。他用法国的高中教材教中国的大学生,很多人都听不懂,过了一段时间,全班同学唯独严济慈一人坚持听课。何鲁见状,便邀请严济慈前往自己家中学习。何鲁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如华罗庚、吴有训、钱三强等知名学者。五年后,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同时获得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现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暑假时,严济慈寄宿于何鲁家,他在何鲁家看到了很多法文书,进一步巩固法语基础。何鲁作为首批留法勤工俭学留学生之一,提议严济慈赴法留学,并资助他的留法费用,供他上学。严济慈在法留学期间,何鲁家出现意外,没能按时给严济慈寄钱,严济慈的生活陷入窘迫。严济慈在南京求学时,遇到了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同学----张宗英,她是中国最早一级男女同校的八位女大学生之一,严济慈赴法留学后,与张宗英书信往来。那时,张宗英收到从法国寄来的“情书”总是像一个账本,记录着严济慈的经济状况。严济慈与张宗英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每一封信件,后编辑成《法兰西情书》,《法兰西情书》共三本,两本出自严济慈,一本出自张宗英。《法兰西情书》借出供大家阅读,最终只有一本被完好返还。年仅22岁的严济慈在恩师何鲁、胡刚复、熊庆来等人的资助下,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考取了巴黎大学微积分学、理论力学和普通物理学的文凭,这在巴黎大学的校史中实为罕见。1925年,著名物理学家夏尔·法布里教授接受严济慈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秋,严济慈前往居里夫人家中,向居里夫人商借比埃尔·居里生前用过的石英晶体片,居里夫人热情地予以帮助。1927年,严济慈博士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法布里教授在法国科学院例会上,宣读严济慈的博士论文,引起轰动。次日,《法国晨报》报道此事,这个朴素的亚洲青年火遍了法国的物理界。
1932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左九)视察物理所及镭学所获得博士学位后,严济慈毅然回国,进入高校任教,并兼任拟建中的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严济慈主持下的物理所及镭学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目。
抗战期间,严济慈暂时离开基础专业研究,前往昆明黑龙潭领导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全员进行应用光学的研制工作。抗战期间严济慈领导制造的100倍显微镜物镜镜头、光学坯件等原件先后制造多个石英振荡器、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1500倍显微镜等。在抗战期间做出卓越贡献,获得胜利勋章。
作为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上世纪40年代,严济慈编著《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 《初中物理学》、《初中理化课本》等多种教科书,影响深远。1958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严济慈亲自授课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年近花甲的严济慈,任筹备委员会委员。开学后,他回到讲台,亲自授课,座无虚席。陈毅、聂荣臻在郭沫若、竺可桢、严济慈、郁文的陪同下参加中科大首届毕业典礼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郭沫若请他兼顾行政工作,可他却迟疑了,他认为自己应该一心搞科研,做基础研究工作。郭沫若说:你一个人出来,可以使很多人做研究。从1961年起,严济慈先后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他把中科大看作是自己的“掌上明珠”。1977年,郭沫若(左)、严济慈(右)主持中科院关于办好科大的第一次会议1980年,严济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着手进行学校南迁和恢复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博士。严济慈在中科大开展了许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如创办少年班,与李政道先生合力组织CUSPEA项目,选拔优秀的物理专业学生前往美国继续深造。1988年,正值中国科技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之际,严济慈为中科大题词: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从此,这十个字成为中科大一直以来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1996年11月2日,严济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2009年,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力创办“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深切缅怀严济慈先生,培养高层次物理精英人才。截止到2018年7月,“严济慈班”输送六届共287个毕业生,其中99%的学生都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目前“严济慈班”毕业生已经出现了以曹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曹原被《自然》杂志评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技人物榜首。
严济慈一生与基础研究相伴,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科研人。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