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谈“数学成绩好的孩子,未来有机会绕过中考直升高中”,你怎么看?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5 浏览








两会期间,今天来谈谈教育。

年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发了10分钟时间谈中国的教育问题。其中一点提到: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我们可能会暂时的放弃教育的绝对公平,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会优先效率,而不会优先公平。大量的尖子班重点班重点学校会再次得到重视。并列举了北京四中为例,该校已经获批二四支就是两年初中培养四年高中培养。面对整个北京地区招收理科尖子生,花两年的时间完成初中阶段的知识教育,再用四年的时间对高中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用参加中考,“八少八素”这种模式早已在北京八中实践了多年……

这个信号传达了这个思想:数学成绩非常好的孩子,未来有机会绕过中考直升高中,上了高中之后,还有可能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重点985高校。

图片

节目中提到的“数学成绩好的孩子,未来有机会绕过中考直升高中”这一教育政策,它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学科学习和个人兴趣的培养。同时,这种政策也能够鼓励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而不是过分追求考试成绩。如果是这样,中国教育将经历一次重大的转型。


不过,这种教育政策的转型肯定不会太快到来。起码,目前的数学教育课程能否真实反映出孩子的数学水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过分强调选拔机制可能会导致教育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


首先,目前的数学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数学水平。数学教育课程通常是按照年龄和年级来划分的,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这些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特点来设计的,通过孩子在数学教育课程中的表现和成绩,可以大致了解他们在该年龄段和年级的数学水平。

图片

但是,数学教育课程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数学天赋包含的思维能力有很多种,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直觉、计算能力等。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不同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通常是标准化的,可能无法充分反映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例如,一些孩子在数学方面可能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但这些特质可能无法在标准化的课程和考试中得到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课程也可能受到教学资源、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出现差异。


此外,孩子的数学水平不仅仅取决于他们在数学教育课程中的表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动力、家庭背景和支持、课外数学活动和实践经验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数学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图片


因此,要全面评估孩子的数学水平,不仅需要考虑他们在数学教育课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由此看来,特殊教育模式和选拔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确保其能够真正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过,这种教育政策的转型方向反映了中国教育正在朝着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方向发展。








发布于 2024-03-07 20:4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